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街镇

区供电局:三五村里扶贫车间机声轰隆

日期: 2020-06-10
字体:

艳阳初夏,万木吐绿。6月10日,在璧山区丁家镇三五村重庆瑞润电子扶贫车间里,8台新安装的缝纫机“轰轰”作响,6名特殊工人操纵着机器,享受从空调里送出的丝丝凉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我们扶贫车间能够顺利投产,能够增量生产,这全靠国网重庆璧山供电公司的大力帮助。”三五村驻村支书孙绍容指着新投产的缝纫机向来者讲述。

电力跟踪服务,助力扶贫车间落成

“最初谋划建立扶贫车间是在2019年6月。我们村地处偏远,是当地的四级贫困村,村民主要靠进城务工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村里有5位建档贫困户和一位残障人,由于家庭原因和自身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只能在家靠种地为生,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孙绍容介绍到。

“我们就想能建个什么厂,让这几户贫困户在家也能打工,让他们每月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真正实现脱贫。”

多方协调后,经过丁家街道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三五村引进了市级扶贫项目,成立了重庆瑞润电子扶贫车间,主要业务为海尔电子零部件进行代加工,组装洗衣机电源线

项目引进了,厂址选好了,可遇到了拦路虎。一根220千伏的电杆拦在选好了的厂址中央。如果重新选址,村里已没有多余的空地。

“怎么办,按道理,电力线路架设在前,厂房修建在后,如果向电力部门申请迁移电杆,我们肯定得承受搬迁费用,可我们本来就是个贫困村,哪来的这笔钱解决线路搬迁问题?”

跟踪扶贫车间建设的国网重庆璧山供电公司了解到这个难处,立刻召集属地供电所人员现场查看,制定线路搬迁方案,同时紧急协调,为该扶贫项目提供免费材料和人力。2019年6月19日,丁家供电所为扶贫车间搬迁了电杆。2019年7月,厂房顺利施工。2019年10月12日厂房顺利落成,落成当天,为了尽快通电投产,供电所派了2名供电员工,冒着瓢泼大雨,骑了二十里乡村泥泞小路赶来装表接电,还延伸服务将车间的电线也布排好。

车间增产,电力上门扩容

今年3月,随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重庆瑞润电子扶贫车间也开始了复工复产。

复工复产一个月后,车间又接到加工编织袋的新订单。以前的业务用电量不大,可生产编织袋得用电动缝纫机,原先的单相电源用起有点吃紧,加之马上进入夏季,厂房很热,为了让工人们安心加紧生产,车间还决定为工人们安装空调,可那样电就更不够用了。

2020年5月26日,丁家供电所所长赵强带上员工到车间进行夏季用电安全宣传和用电安全检查,同时也来了解客户用电诉求,得到了车间增容的需求。

“赵所长是个立即立行的爽快人,马上为我下载了网上国网APP,并教我通过网上国网办理了增容手续,将车间的单相电增容为三相电。”

“第二天,供电所就派人4个员工来为我们架线增容,半天时间就搞定,一口水都没喝我们的。”

贫困户从此走上了致富路

“没有在这里上班之前,我每个月都在为家里的油盐钱,电费钱伤脑筋,全靠卖点鸡蛋,卖点小菜,东拉西扯的凑。现在我在厂里上班,每个月保底有1800元,如果订单多,我的加工数量大,还有增量工资。保守估计,一年能挣个3万块左右吧。”车间工人周健也向来者高兴的讲述。

“在这里上班,还能把家也照顾到了,下班空余时间可以抓紧做做农活,家里米和菜不用买了,我不再为油盐钱、电费钱发愁了,我生活有盼头了。”周健脸上荡漾着久违的笑。

“从目前生产加工任务量来算,我们今年产值有望达到40万。有了电力的贴心服务,我们还要广开门路接加工订单,车间还要扩大生产,吸引我们村更多的人就近务工,将留守的中老年人都招进来,明年有望产值达到80万。”孙绍容谈起扶贫车间的发展,信心百倍。

“电力给力,就地务工,我们脱贫开始奔上致富路了!”周健多年来没有看到他有这么开心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