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街镇

七塘镇:完善多元解纷机制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日期: 2024-12-18
字体:

今年来,七塘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基层法治工作机制,凝聚多方合力,进一步推行“乡愁大院法律之家”矛盾纠纷化解品牌,对群众的诉求和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格一警一代表

拓宽群众服务需求

“前几天两个娃娃之间发生矛盾,娃儿认为我调解不公与我发生争吵,为此我打了娃儿几下,老公看到我打娃儿后,不问前因后果,上来就把我推倒了,我一时冲动就报了警,随后又给我们村小白鸽调解队队长、区人大代表钱大富打去了电话。”七塘镇建设村村民周某说。

针对居民的婚姻家庭纠纷,小白鸽调解队、七塘镇派出所民警邀请夫妻双方来到“乡愁大院法律之家”进行调解,引导居民就孩子教育问题要相互及时沟通,和睦的家庭氛围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夫妻双方经协调握手言和,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其实邻里矛盾没有什么大事情,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往往是因为没有及时沟通化解,长时间积累导致。我们要帮助群众解决,就要从倾听开始,了解群众诉求,才能妥善将问题处理好,让人民群众满意。”钱大富说。

建设村位于七塘镇璧北东部,辖区商业网点40余家,存在行业场所多、老龄人口多、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等“四多”问题。该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划分4个网格,有10个“微网格长”,推行“网格员、微网格长、民警+代表”工作模式,以网定责,以格定人,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体系,依托“乡愁大院法律之家”,将辖区居民反映的诉求及时收集、化解,做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针对已经化解的矛盾纠纷,网格员+代表+辖区民警进行及时回访。按照“30天回访机制”,1个月内至少回访一次。针对婚恋、家庭等易“复燃”的矛盾纠纷以及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存在扬言报复等情况,增加回访频次,持续关注调解协议履行等情况,防止矛盾回潮反复。

自治+法治

构筑共治“共同体”

近年来,七塘镇立足“四多”实际,坚持“两个导向”,确保纠纷发现在苗头、小事解决在当下、矛盾化解在源头、各类矛盾不上交。

坚持“矛盾不上交”导向。充分发挥村(社区)网格员工作职责,通过日常走访工作,及时摸排经济、家庭、邻里等各类矛盾纠纷,做到矛盾纠纷排查“不漏户、不漏人、不漏事”,做好预防和应对工作,提高源头排查能力,确保矛盾早发现、早解决;充分发挥乡贤和法律明白人作用,走村入户了解民情,排查矛盾,发现苗头,及时介入化解,做到“小事小非不出户”。将机关干部、社区党员、志愿者等人员力量纳入村(社)微网格,由接地气、懂法律、人缘好的调解能手组成的调处小分队,深入每家每户,紧盯辖区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围绕婚姻家庭、邻里、民生保障等领域,充分发挥“小白鸽调解”志愿服务队作用,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动态走向,让网格排查下得去、基层情况上得来。

坚持“平安不出事”导向。对辖区长期存在的未解决的矛盾纠纷问题,避免双方因纠纷可能引起治安刑事案件,各村(社区)积极联合辖区民警,对双方当事人开展政策法律知识宣讲,教育引导当事人妥善处理,避免发生冲突、激化矛盾。今年以来共化解宅基地纠纷1件,婚恋家庭纠纷3件,邻里纠纷5件,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让各类纠纷化解于萌芽。

治理+服务

夯实基层治理基石

伍奶奶和张女士系楼下楼上邻居关系,因房屋漏水引发纠纷。“二格一警一代表”来到伍奶奶和张女士所在小区为双方调解,从邻里关系和睦出发,倾听双方倾诉,表达自己意愿。

“如果打官司,走诉讼途径,需要出鉴定费鉴定漏水原因,鉴定费比您这个维修费高多了。”调解现场,镇派出所民警和人大代表推心置腹地说,“大家都是邻居,经常见面,是横眉冷目还是笑脸相对,心情是不是不一样。”

听了人大代表和民警安抚情绪的一番话后,伍奶奶和张女士都逐渐冷静了下来。“我家确实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毕竟我家住楼上,防漏水没有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张女士诚恳地给伍奶奶道歉。就这样,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就这样化解了。

为了让百姓“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七塘镇统筹多方力量,“精耕细作”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定期通过“面对面”走访和接访、主动服务,有效提升调解的成功率和满意度,让矛盾纠纷调解有人情味、接地气,提升百姓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七塘镇将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莲花穴院落“乡愁大院”优质资源,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在提升调解员敢调解、善调解、会调解的担当和能力上下功夫,推进人民调解工作走深走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绘就人民调解的“新枫景”,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