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街镇

区生态环境局:清零黑臭水体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日期: 2024-12-26
字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深入打好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任务,事关乡村生态振兴,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如何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针对群众关注的一系列问题,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近日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在前期排查摸底过程中,我区一共发现了多少处农村黑臭水体?分布在哪些地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作为牵头单位,区生态环境局采取动态监测、溯源分析等措施,对全区范围内的农村黑臭水体进行全面排查,最终确定了29条黑臭水体,包括4条河流、21个坑塘和4条沟渠,涵盖15个镇街和23个行政村(社区)。其成因主要为生活污水污染、底泥淤积污染、农业种植污染、内源植物(水葫芦等)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

问:针对排查出的黑臭水体,我区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治理?

答:为推动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我区成立了工作专班,编制了《璧山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重点任务,并梳理出29个农村黑臭水体的详细清单。基于此,我们严格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长效管控”的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实施“一水一策”的科学治理策略,在全市率先应用“土工管袋+蝥合固化”技术,成功治理了12000立方米重金属污染底泥。

问:为达到精准治理的目的,我区还做了哪些努力?

答:在治理过程中,我们实行“部门联动、镇街落实、村民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并同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清淤疏浚行动、乡镇污水治理提升行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行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达标行动、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行动、小微企业排污监管行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行动“九大行动”,形成共同治理的强大合力。

问: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长期任务,不仅要治,更要管。如何让水清岸绿景美实现长效化?

答:为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我区积极构建黑臭水体治理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城乡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动态整治、动态清零长效机制,并设立督察考核、日常监督监测及保洁管护等机制。对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不定期开展水质检测,并加强对水体及周边环境的日常巡查,一旦发现违法排污或倾倒垃圾行为,及时予以制止和处理,杜绝“返黑返臭”现象;对疑似黑臭水体进行动态排查监管,一经发现问题,立即督促属地政府整改。同时,进一步明确各级河(湖)长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中的职责,合理配备保洁人员,保障水体及沿岸的清洁卫生。

问:减少源头污染是推进农村黑臭水体长治久清的治本之策,在这方面,我区探索形成了哪些新模式、新方法、新经验?

答:为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闭环管理,实现“长治久清”,我区率先在全市开展农村污水“零直排村”建设试点。实施过程中,选定七塘镇将军村和喜观村作为试点,将散户产生的生活污水在单独收集处理后,采用“生态池调控+管网还田利用+智能化浇灌”模式,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再将其作为农肥用于周边的果园,从而实现生活污水“零直排”。通过这一创新举措,我区每年成功减少污水排放9.64万吨,有效提升了农村水环境质量,河塘沟渠重现清澈,鱼类等水生生物逐渐回归,群众休闲也有了好去处。

问:能否谈谈下一步全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打算?

答:接下来,我区将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等工作相结合,综合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通过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推进农村生态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与此同时,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以此提高居民对黑臭水体治理的认识和环保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水体清理、垃圾分类等环保行动,减少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共同营造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