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广普镇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支点,撬动百余家企业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政企协同、民生导向的创新实践,构建起“民生筑基、产业造血、精准滴灌、生态赋能”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该镇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突破口,将企业资源精准导入基础设施、产业培育、民生保障、生态治理等关键领域,累计实施政企合作项目144个,形成公益投入超1900万元、惠及村民2万人次的振兴图景。从智能管网延伸至脐橙产业链,从教育帮扶覆盖到河道生态修复,这场政企联动的乡村振兴实践,正书写着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
民生为本:公益投入夯实幸福基石
春暖花开,白鹤村脐橙种植户冯大爷站在新修的机耕道上,看着汩汩清流顺着银色管网流入果园,黝黑的脸上绽开笑纹,“从前天不亮就要挑水浇树,现在电力线迁移了,抽水机有了,连村里的路都亮堂了!”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广普镇两年来政企携手交出的民生答卷。
“群众的痛点在哪里,我们的工作重点就在哪里。 ”广普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惠民工程落地过程中,村民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坪中村村民张阿姨拧开新装的水龙头,清泉瞬间涌出,“过去旱季每天要挑水浇菜地,现在管网改造后,接一根水管就行了。”返乡创业青年李强在“村网共建”示范点旁开起农家乐,“过去电压不稳,冰箱都不敢多开,现在供电稳了,夏季也不用关门了。”对于独居老人陈华美而言,中国电信安装的智能监控成了“守护神”,“那天我在院里摔了,村支书十分钟就赶到了,说是监控室警报响得急。”而在白鹤村,刘元书老人轻旋燃气灶开关,蓝色火苗欢快跃动,“过去烧柴火熏得眼泪直流,现在半小时就能张罗一桌菜,而且用火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据了解,近年来,广普镇始终将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工作重心,引导企业将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聚焦民生保障短板,推动基础设施“强筋骨”,破解乡村“卡脖子”难题。2024年,区村镇供水公司投资380万元完成农村管网升级,惠及2600余户村民;国网璧山供电公司打造“村网共建”示范点,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8%,获国家级表彰;中国电信无偿为孤寡老人安装46台监控设备,捐赠防溺水预警装置20台,让“老有所依,青有所盼”;璧山天燃气公司投入300余万元建设三合到广普天然气管线6.8公里,日输气量达5万立方米,全域范围内实现双气源燃气保供,并组织专班为广普291户居民安装天然气,让更多的群众能使用上燃气,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些带着温度的改变,正让幸福生活的基石越筑越牢。
从汩汩清流到万家灯火,从智能守护到燃气炊烟,广普镇政企联动的民生工程正在书写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答卷。“当企业社会责任与百姓期盼同频共振,乡村振兴就有了最坚实的底座。”广普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产业联动:消费帮扶激活乡村经济
“企业的订单让我们脐橙不愁卖!”坪中村果农徐艳满脸笑意地说道,眼中满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在过去,每到脐橙丰收季,果农们总是为销路发愁,辛苦一年的成果可能因找不到合适买家而面临滞销困境。如今,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群众收入才是关键。”广普镇始终坚定不移地秉持“富民为本”理念,积极推动民营企业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实现“企业增效”与“群众增收”的双赢局面。
山东威海福莱旺与坪中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脐橙、南瓜订单协议,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给当地农业发展带来了新希望。该协议明确保底收购特色农产品各500亩,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难题,还让“广普牌”农产品成功搭上全国供应链的快车。
“以前,村民们种植的脐橙和南瓜,只能在周边小范围售卖,价格也不稳定。现在,有了稳定的订单,大家可以放心扩大种植规模,采用更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产量和品质。”坪中村党委书记冉成梅高兴地说道。
今年,作为本土企业的福昊机械通过扩产增效,年产量从5000台大幅增加到9000台,这一增长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新增的80个就业岗位,吸引了不少当地村民前来工作。“以前一直在外打工,难以照顾家人。福昊机械扩产后,回到家乡应聘上岗,既能有稳定收入,又能陪伴家人,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村民王阿姨感慨不已。
此外,天柯农业支持家乡发展,聚力溯源乡史、拾忆乡趣,着力打造影食台项目,配套发展亲子研学,依托云泰古村和平行岭谷研习基地弘扬农耕文明。引入的登云坪影食台项目,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年增收10万元以上,年增加就业人员100人,新增的就业岗位涵盖了导游、餐饮服务、农产品销售等多个领域,让不同年龄段和技能水平的村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众多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如同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为广普镇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精准帮扶:民营企业用实干践行社会责任
“多亏了企业的帮助,孩子上学不用愁了!”大石村低保户徐圣的母亲哽咽道。这个曾经为学费发愁的家庭,如今因为爱心企业的资助重拾希望。在广普镇,像徐圣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据了解,针对困难群体,该镇创新建立“企业+工商联+政府”三级联动帮扶机制,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动态跟踪管理,让帮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自2024年初起,福昊机械、顺强食品等众多怀揣大爱的“爱心企业”主动担当,与12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每年慷慨解囊,资助学生学费及生活费共计3.8万元,为这些孩子点亮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之光。
顺强食品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定期组织员工志愿者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受助学生小张说:“叔叔阿姨们经常来看我,还给我带学习用品,我一定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两年来,41家爱心企业踊跃投身公益事业,捐赠资金高达134.07万元。这些善款犹如一场场及时雨,滋润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它们被用于增添公共设施,让原本简陋的乡村广场焕然一新,配备了崭新的健身器材,老人们可以在这里悠闲锻炼,孩子们也能尽情玩耍;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曾经垃圾堆积的荒地变成了干净整洁的绿地,村庄面貌日新月异;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建设,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面对连晴高温天气,企业捐赠的物资和资金帮助村民顺利度过艰难时期。
不仅如此,众多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同样不遗余力。顾地塑胶、大江动力、厦门海投等企业捐赠灌溉设备、修建灌溉管网。琪金食品捐赠5万元,安装路灯200盏,惠及群众超3000人。顺强食品、嘉木公司等企业捐赠10.8万元,助力黑臭水体整治和村道硬化。
此外,农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有限公司将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值收益用于农村入户庭院路建设,累计为102户群众硬化入户庭院路31条、2.5公里。天泰燃气、有源新材料等企业为村委会捐赠健身器材、电脑设备,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做到民生保障“兜底线”,织密幸福“安全网”。
在这片热土上,民营企业的爱心善举正在书写新时代的帮扶故事。从就学就业到人居环境,从物质帮扶到精神关怀,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责任担当。
生态赋能:政企协同守护绿水青山
清晨的广普河畔,打捞船的马达声划破宁静,清漂队员们身着崭新的救生衣,熟练地打捞着水面漂浮物。这一幕,正是广普镇政企联动治理水环境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广普镇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助力+全民参与”的模式,让昔日的污染重灾区焕发新生,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特色之路。
扎根广普镇多年的重庆顺强食品厂,始终秉持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得知镇政府清漂工作面临装备短缺的困境后,企业主动伸出援手,慷慨捐赠了包括救生衣、充电电锯、切刀以及深水高筒靴等在内的专业装备。“作为本地企业,守护母亲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负责人表示。
这批装备很快在清漂一线发挥重要作用。每天清晨,装备精良的清漂队伍准时出发,对河道进行拉网式清理。打捞上来的垃圾被分类处理,可回收物变废为宝,有害垃圾专业处置。截至目前,累计清理河道13公里,打捞漂浮物70余吨。沿岸村民李大爷高兴地说:“现在河水清了,鱼虾回来了,早晚散步都舒心多了。”
在大力推进河道治理工作的同时,广普镇对于环境问题始终保持“零容忍”的坚决态度,成功攻克了柏杨村和云坪粮管所两大地块环境污染历史顽疾。
“我们不仅要把污染清理干净,还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广普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政府积极协调区储备粮公司,对固废地块进行规范处置。经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整治,该地块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修复。
2024年,云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这块地开启全新篇章,投资868万元,正式启动生态经济融合发展计划。据了解,该公司将依托逐渐改善的生态环境和当地政府给予的政策支持,积极开展新能源研发与应用项目,利用先进技术,在土地上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研发环保储能设备等,不仅助力生态环保事业,减少传统能源消耗带来的污染,还将通过新能源项目的运营,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为地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环境好了,发展才有后劲。” 广普镇负责人表示,未来,该镇将持续深化政企协同模式,以更高标准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广泛凝聚更多社会力量,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靠山。
青山叠翠处,清流依旧汩汩,灯火愈发璀璨。广普镇的乡村振兴长卷正徐徐铺展——当民生答卷写满果园阡陌,产业版图点亮返乡灯火,清漂船桨搅动生态经济,这场政企双向奔赴的乡村叙事,已超越帮扶的初始脚本,在绿水青山间浇筑出永续发展的基因密码。此刻,脐橙的甜润渗入土地,智能监控的蓝光映亮庭院,新能源设备的低鸣应和着山风,共同谱写着“万企兴万村”最生动的时代注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