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璧山高新区始终秉持“投资牵引、项目为王”理念,拼搏实干,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推动重点项目提速增效。
本期访谈,区融媒体中心邀请到璧山高新区工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张祖豪作客《秀湖会客厅》,分享他们在争资争项与项目落地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主持人:张主任,近些年我们高新区在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核心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张祖豪:我们坚持把争资争项作为破解发展资金瓶颈的关键抓手,2024年,我们成功争取资金约64亿元;2025年上半年持续发力,储备项目271个,拟争资约110亿元。
其核心经验在于“精准”与“协同”。一方面,精准研判投向,紧跟国家“两重”“两新”、产业升级、城中村改造、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政策导向,提前策划储备项目。另一方面,深度协同联动,我们与两山集团建立紧密合作机制,联合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等部门,积极向上对接,合力策划项目申报。
主持人:张主任,我们在争资争项和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是什么?针对这些挑战,高新区采取哪些创新举措来突破瓶颈,确保更多项目获得支持并加速建设?
张祖豪: 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是项目策划的质效有待提升,项目“申报多中靶少”的情况依然存在。针对以上难题,我们制定了五项举措攻坚克难:
一是强化学习培训。我们联合两山集团,依托中介机构邀请专家,对国家战略和地方重点政策进行专项培训,提升骨干人员把握政策和项目谋划精准度。
二是全面厘清家底。以管委会主要领导总牵头,政府投资类项目与社会投资类项目业务骨干全参与,成立政策研究小组,认真梳理符合政策投向的项目情况,并开展周研判、月调度。
三是精准项目画像。我们对储备项目进行成熟度评估和优先级排序,科学研判每个项目的最佳争资渠道和申报投向。
四是深化向上对接。我们联合区级部门,积极主动对接市级和国家级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动态和资金投向变化,争取前置指导,并提前将项目纳入市级建设储备,抢抓先机。
五是加速项目建设。我们对已获得资金支持的项目,全力协调加快规划、征地等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建设,确保资金及时有效转化为实物量和发展动能。
主持人:张主任,能否结合具体案例,谈谈璧山高新区在项目建设中取得的成果?
张祖豪:这里分享两个典型案例。
一是重庆瑞通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进新能源汽车精密铝合金零配件生产线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技改项目。璧山高新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全力辅导,帮助该项目成功申报超长期国债项目,计划争资6900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8亿元以上,生产效率提升20%,产品不良品率下降15%,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22%,将全面达到高端智能化、绿色化生产水平。
二是重庆日联科技有限公司X射线检测设备制造车间智能改造项目。在我们的主动服务和高效申报下,该项目成功获得了2400万元超长期国债资金。高新区推动的这次智能改造,助力日联科技一举淘汰36台老旧设备,引进近100台先进的智能化生产与检测设备。项目完成后,预计每年将新增高端检测设备产量100台,将带动年产值增长约1亿元。
主持人:张主任,我们高新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呢?
张祖豪: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推进三大行动:一是加速已获资金项目建设,力争曙光湖智造城、璧山高新区公租房品质提升等20个项目年内开工;二是攻坚政策性金融工具、超长期国债等申报,力争三季度新增获批资金再创新高;三是谋划“未来”项目储备,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赛道,为璧山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