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部门街镇

璧泉街道:“针”功夫“绣”出真幸福

日期: 2025-09-17
字体:

2022年12月挂牌成立的璧泉街道金剑社区,曾因居住结构复杂、人群多元,而陷入环境杂乱、纠纷不断的治理困局。如今,这个拥有1.1万常住人口、仅58名党员的“年轻”社区,却以党建为牵引、民生为落点,巧用“三针工作法”——以“指南针”定方向、“绣花针”精服务、“引线针”聚合力,将一道道治理难题拆解成实践密码,让幸福气息浸润每一户家庭。

党建领航“指南针”:

锚定治理方向,破解基层堵点

“以前小区楼道堆杂物、车辆乱停放,找谁说都不管用。现在党员带头整治,环境亮堂多了!”谈及社区变化,金剑社区居民满是感慨。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金剑社区党委搭建的“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在高效运转。7个功能型小区党支部扎根各片区,206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干部职工主动“双报到”,如同毛细血管般渗透到基层治理末梢,让党组织成为居民心中可靠的主心骨。

针对不同小区的需求差异,社区精准组建矛盾纠纷调解、治安巡逻、健康义诊等6支志愿服务队,将“服务菜单”送到居民家门口。从开展小区环境专项整治、清除卫生死角,到入户宣传反诈知识、守护群众“钱袋子”,再到整治车辆乱停放问题、打通出行堵点,50余场常态化志愿活动持续推进,切实改善社区环境与居民生活。

家住山水间小区的赵德奎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今年2月,前任党支部书记卸任后,他主动挑起重担,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全力推动小区规范化建设。面对小区摩托车充电难问题,他四处走访调研,为小区引进优质充电桩,免费规范建设30组摩托车充电桩,杜绝飞线充电的安全隐患,解决了居民的心头难题。这样的党员故事,在金剑社区不胜枚举。

如今,在党建引领下,社区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000余起,推进民生实事16项,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117件。曾经的治理难点,如今变成了幸福亮点,“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也在居民心中深深扎根。

民生服务“绣花针”:

守护“一老一小”,织密幸福保障网

“我每天都会来食堂吃饭,这里两荤两素才8块钱,味道好还便宜!”社区居民杨大爷是食堂常客,他的一席话道出了金剑社区“暖心食堂”的民生温度。社区深知“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是民生之基,便以绣花般的细致,为“一老一小”织密幸福保障网。

在服务“一老”方面,社区为2300余名老年人建立动态更新的养老服务台账,60余名特殊老年人与“健康管家”志愿服务队结成“一对一”包联对子。志愿者定期入户检查燃气安全、排查消防隐患,让独居、高龄老人住得安心。2023年12月投用的养老服务站,不仅是老年人休闲娱乐的“温馨港湾”,更成为收集民情的“直通车”。社区创新采用“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模式,引入民营资本打造“暖心食堂”,自运营以来已服务1.2万余人次,彻底解决了老年人“做饭难”的困扰。

在关爱“一小”方面,依托社区学院构建“家校社”协同共育模式,为983名儿童编织起爱的守护网。不仅推动辖区教师、大学生志愿者为孩子提供课业辅导;还整合10家联建单位资源,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类社区体验活动。“以前孩子放假就玩手机,现在社区活动比补习班还丰富!”今年暑假将孩子托管在社区的李女士欣慰地说。对于困境儿童与留守儿童,社区工作人员也时常上门陪伴,用温暖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

协同共治“引线针”:

整合多方资源,激活服务效能

“社区力量有限,但群众需求多元,只有把各方力量串联起来,才能把服务做到位。”这是金剑社区治理团队的共识。社区以“引线针”思维,串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创新打造“党建统领 联建共进”共同体,通过“联合学习、联抓教育、联手服务、联心发展”机制,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让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针对辖区人口基数大、特殊群体占比高的特点,社区推出“线上+线下”联动的“社区代招”服务:线上通过“幸福金剑”微信公众号、楼栋群等实时推送招聘信息;线下在党群服务站、邻里中心设立就业窗口。截至目前,“暖心就业启新篇”等项目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与居民就业意愿,新增岗位200余个,帮助辖区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针对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社区还创新推出“党员担保”就业帮扶模式,助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此外,社区还联动各部门开展公益帮扶、反诈宣传等活动30余场,惠及居民5000余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0余件,真正实现资源整合、服务提质,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从“治理难题多”到“民生幸福浓”,金剑社区的蜕变,是“三针工作法”实践成效的生动注脚。未来,该社区将继续深化这一模式,推进养老服务站功能升级、婴幼儿托育点建设、社区助餐网络覆盖,用一件件民生小事托起居民的大幸福,让邻里和谐、民生安康的画卷在基层治理的沃土上愈发生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