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法律条文离生活很遥远,听了司法所同志的讲解才明白,法律就像一本家庭‘说明书’,处处都用得上!”近日,在璧泉街道举办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进家庭”活动现场,居民王大爷笑着对记者说。法律不再是书本上严谨抽象的文字,而成了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贴心指南,这正是璧泉司法所持续开展普法活动带来的新变化。
如何让法治精神在基层生根发芽?璧泉司法所的做法是:精准滴灌、因人施教。连日来,司法所持续开展法治进家庭活动,改变过去“大水漫灌”式的普法方式,针对不同家庭成员的法治需求,量身定制普法“菜单”。
面向老年人,普法员化身“法律顾问”,不讲空泛理论,而是聚焦老年人关心的实际问题。通过“保健品诈骗常见套路”“如何订立有效遗嘱”等生动案例,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老年朋友们守好“钱袋子”和“身后事”提供了坚实的法律盾牌。
针对家长群体,普法内容紧扣育儿过程中的现实难题。“孩子在校受伤,责任由谁来承担?”“‘熊孩子’打赏主播,钱能追回吗?”对这些常见问题,普法员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条款逐一解析,让法律成为处理家庭琐事与校园纠纷的“金钥匙”。
对于青少年,普法形式更加活泼生动。围绕“网络社交注意事项”“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等贴近生活的话题,普法员用通俗语言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法治种子,帮助他们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远离伤害。
璧泉司法所通过“送法上门”的贴心服务,打通了普法的“最后一公里”。如今,法治温度正融入万家灯火,在日常生活中为每个家庭的幸福安宁点亮一盏法治明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