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了,璧山中学枫香湖校区孔子像终于揭幕了,高耸于校园半坡上。
这一天是2022年2月15日,学生开学报名日,天气难得的晴好,春阳已连续三日。孔子宽袍、大髯、拱手,站在高80厘米的基座上,背后是葱郁的青山,头上是蓝天白云,形象如《论语》所描: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从位于教学楼背后坡上的孔子像望出去,视野寥廓,缙云山横亘于前,俯视着毗邻学校的枫香湖。枫香湖校区因枫香湖而得名。枫香湖儿童公园的主题是耕读文化。里面仿古了一些民国时在璧的大学校门,如国立音乐学院、国立教育学院;壁上题写了一些有关璧山的耕读诗,或绘或仿真了一些民国时期璧山耕读的情境,以及陈放了许多农具和农村生活用具。儿童在嬉戏中,受到耕读文化的熏陶,寓教于乐中了。
在那些古色古香的校门深处、龙飞凤舞的题壁诗中、挑灯夜读的书本上,我觉得有着孔子的身影。公园里的孔子是无形的,他散布在湖边,顺着儿童的天性,与天真的声音快乐地融在一起,时时点亮儿童那因好奇而睁大的眼睛。
作为文庙之邑、状元之乡、翰林之邦,连接枫香湖耕读文化,育人圣地的枫香湖校区,立孔子像自在情理之中。
得春风的吹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中华文脉,照亮复兴之路,成为时代强音。国学热的兴起,热心人士的支持,促成孔子像耸立于此。
我区苏后来(1933—2020)是一个乐善好施之人,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对中华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孜孜以求。退休后建了萃雕园,以传承一方文化为己任,广收巴渝特别是璧山的书画文物。当我听说他在为收藏的孔子像找出路时,就主动联系他,希望把它捐赠给璧山中学。
2019年4月,86岁的苏后来老先生在其儿子的陪同下,来到还在修建的枫香湖校区。搀扶着他看了后山,听了我们的建议后,他高兴地说:“我们苏家后人也有不少在璧山中学读书,把孔子像捐给学校,算是找对了地方。这儿是新校区,好一个读书的圣地,捐到这儿,非常好。”那一刻,他神采奕奕,焕发出青春的色彩,笑容特别灿烂。
之后是紧张的施工。这期间,苏后来先生不幸于2020年12月溘然长逝,享年87岁,未能在他生前实现这一愿望。今天这一简洁而庄重的揭幕仪式,他的天之灵如能看到,定当含笑九泉。
枫香湖校区后山有30来亩荒地,如何开发利用,师生们一直都在琢磨。“五育”并举下,劳动教育得以强化,为学生劳动教育基地的想法上下不谋而合。学校一班划一块,让学生自己去命名,自己去劳作,平整土地、种菜什么的。我看到学生那浩大的劳动场面,运石挥锄,弯腰莳苗,非常积极,满手是泥而乐呵不止。今天,一坡菜园子,一畦一畦的,像古时的井田。绿叶青青,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蔬菜特有的芬香。孔子雕像就坐落在这片基地中间,有一个半圆形的坝子。读书耕作,耕以养其身,读以淑其性,不仅是古代,就是在现代,也是人们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
阳光洒下,暖洋洋,白亮亮,照着每一个师生,也照到发出的读书声。声音如精灵,在春风中起舞,为天地增色,面前巍然的孔子像一片光亮。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