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人居环境绽新颜 美丽乡村入画来 ——河边镇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日期:2022-08-09

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村道蜿蜒曲折,一栋栋白墙黑瓦式房屋整齐排列,一朵朵肆意绽放的三角梅随风摇曳,一个个特色鲜明的院落里绿意盎然……盛夏时节,漫步在河边镇的乡间小道,一幅恬静悠然、生态宜居的图景令人沉醉。

近年来,河边镇加速补齐短板,从细处着手、在实处发力,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为乡村环境美颜,也极大地改善当地村民居住环境,使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垃圾分类齐参与 引领绿色好风尚

7月28日,河边镇铁石村4组村民王贞平刚吃过早饭就忙着收拾自家院子。打扫过程中,王贞平也是十分“讲究”,果皮、菜叶扫一起,纸巾、包装盒堆一块儿。将其分门别类后,他便将两堆垃圾分别装进了家门口的蓝色垃圾桶和黑色垃圾桶里。

“原来从没听说过农村的垃圾也要分类,家里的垃圾都是混在一起随手就丢了,弄得周围又脏又臭。”王贞平说,现在有了分类垃圾桶,不仅干净卫生,还能回收再利用。

这样的场景,每天在河边镇各个村里都会上演。自农村垃圾分类实行以来,该镇将垃圾分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垃圾分类的小切口,为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增添动能。

“我们在全镇设置了四分类垃圾收集点42处,两分类垃圾收集点700余处,用于收集村民的日常生活垃圾。”河边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基础硬件设施到位只是第一步,该镇还通过召开镇级垃圾分类推进会,组织垃圾分类指导员、分拣员进行专题培训,并定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敲门行动”入户宣传、垃圾分类“进市场”“进社区”主题活动,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插牌,发放宣传单、环保布袋等方式,让生活垃圾分类规范和投放要求深入人心,凝聚起全镇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回收的合力。

垃圾分类投放进垃圾桶内,村民们的任务算是完成了,“躺”在垃圾桶里的垃圾要何去何从呢?

据河边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成立了一支60余人的专业队伍,在开展日常巡查的同时,每天及时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转运,以保证日产日清。同时,针对农村点多、面广、线长的问题,该镇还为农村保洁员、垃圾分类专职人员、垃圾转运等人员配备了机动设备,切实增强垃圾清运能力,促使垃圾分类效率提升。

通过各式宣传教育引导,配备相关人员及设施,如今,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已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农村垃圾分类质量不断提高,村绿村洁的画面正铺展陈开来。

风貌改造加紧推进 乡村颜值更加靓丽

“这个石板路铺好了,平常干农活、散步、赶场更方便了。”7月27日,正逢河边镇的赶场天,盐井河村村民晏能碧穿过平整的石板路,准备去镇上给家里置办生活用品。她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面貌大变样,不仅修有绿化带,路边还安装有栅栏,出行越来越舒适便利。

晏能碧所说的村貌改变得益于今年河边镇的风貌改造工作。“今年以来,钟家岩口院落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我们对附近村民房屋进行了改造,硬化道路200余米,栽种各类景观植物700余株,使院落面貌焕然一新。”河边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风貌改造后,平坦整洁的景观道将每家每户连通,路两旁的绿植、花卉把院子点缀得更加漂亮,村民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今年,河边镇还对同心村张家院子、新四村胡家院子等3个院落进行改造,通过拆除彩钢及违建柴棚圈舍、粉刷墙体、安装照明设备、翻修屋面、搭建微景观、整治公共道路及绿地等方式,实现老旧院落焕新颜,人居环境得改善。

令河边百姓惊喜的不只是院落的美丽,还有公路沿线乡村风貌的提升。沿着319国道行进,公路沟渠两边的片石墙整齐美观,一旁的门楼散发着自然古朴的气息, 粉刷后的房屋也披上了新衣裳。

“这外墙重新粉刷后,简直太漂亮了,走在路上,老远就能看到,让人心情都变愉快了。”对于风貌提升工作,沿线村民们连连称赞。

风貌改造提升,既为乡村增“颜值”,也为人居环境添“品质”。在全力推进风貌改造提升工作中,河边镇组建了319国道沿线风貌改造专项工作小组,积极开展调研学习,并邀请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现场指导,对马耳斯岚垭至河边冀东水泥公司约7公里路段进行设计,因地制宜提升风貌。目前,该镇已完成马耳斯岚垭至河边场镇段沿线的风貌改造提升工作。

接下来,河边镇将继续推进浸口村大屋基院子建设,完成场镇至冀东水泥段及河大路首尾风貌改造提升,不断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同时,带动更多村民扮靓家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小积分大能量 焕发人居环境新活力

如何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内活动,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今年年初,河边镇在新四村、盐井河村试点文明积分,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积分事项,设置“红黑榜”,开设积分超市,实现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化新风,带动村民参与到乡村自治中。

“被镇评为‘最美院落’‘整洁庭院’的,一次性加5分,屋内家禽未圈养的,一次性扣2分,庭院周边有牲畜粪便、白色垃圾、卫生死角的,一次性扣1分……”7月22日,河边镇新四村胡家院子里,村党委书记冉太伟和村民代表手拿评分表,对各家的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和打分,积极向村民宣传村里的“乡村治理积分奖励制度”,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到公共区域的环境整治中。

此次评分中,村民胡大忠的分数和排名迅速上升,这让村民们感到十分意外。原来,胡大忠家在公路边上,来来往往的人多,鹅棚不仅影响美观,还破坏环境卫生,村民多次向村里反映。后来,经过村干部劝说、村民示范及积分制的激励,加上村里环境越来越好,胡大忠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仅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对整个村子的人居环境也有影响,便主动拆除了院坝里的鹅棚。

“我经常到村民家中走访走访,看到哪家环境卫生没有做好,鸡鸭鹅有散养、垃圾乱扔这些情况,我就给村民做思想工作,给他们宣传做好环境卫生可以积分,让他们知道环境卫生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好处,他们理解了,自然而然就参与到整治中了。”冉太伟介绍,积分制实行后,村里的环境卫生有了极大改善,村民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

“有了这个‘积分制’,我们的积极性更高、动力更足了,村里的面貌也变好了,还能用积分兑换一些日用品,大家都很支持。”村民胡大学家一直是村里的“整洁庭院”,他告诉记者,自从实行“积分制”后,村里的环境变美了、风气变好了,大家都争做公益、争当先进,村民的矛盾也少了很多。

“小积分”破解基层治理中的“老大难”。冉太伟介绍,这种用积分量化村民行为的方式直观有效,接下来还将继续坚持“用积分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原则,让村民彻底实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让更多群众参与村中的大小事务中,走出乡村治理新路径。

乡村治,则百姓安。“积分制”推行后,新四村的大小事务得到有效处理,邻里和谐、院落洁净、村民勤劳淳朴,处处都是文明自治之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