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城市生态公园建设初探

日期: 2022-12-12
字体:

谭良宽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了建设公园城市的理念,特别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既是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战略考量,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层实践。

一、深刻认知生态公园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自觉性紧迫感

(一)政治立场的要义所需。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新时代十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打造绿水青山并使之转换为金山银山?最根本的就是坚定落实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实现城市生态、生活和生产三大功能高度融合。城市生态公园建设,就是实现从生态链向价值链转换的有用良方和重要举措,是我们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

(二)绿色发展的新型抓手。“有风景的地方才有新经济”,城市生态公园价值的确立及向社会再生产功能的转变,最终要转化为城市创新活力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在当前以内循环经济为主的“双循环”新常态下,必须深刻认识经济增长方式已从投资、外贸向扩大内需的渐变转型。城市发展已经从“产城人”向“城人产”转变,理应注重用绿色生态发展的动力变革来聚合、推动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目前城市开发的模式,已经从土地征拆-三通一平-分割出让的传统方式,转换到优先选址建设生态环境核心-再围绕布置城市功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成都天府新区(兴隆湖)、雄安新区(白洋淀)、东莞高新区(松山湖)、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等先进地区,已经在这一点上深入践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新型城市建设发展的新模式。

(三)民生保障的基本事项。“嫩绿堪裁红欲绽,蜻蜓点水鱼游畔”,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持一座城市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建设城市生态公园,它是人与社会健康发展关系转换的策源力,是市民健康生活的必需品,是高品质生活的常态项。坚持城市公园的全民公益属性,充分发挥其基本功能作用,在不断建设发展中完善城市生态体系,用新生态赋能城市新生活,彰显筑地兴城的人民性。

(四)城市生态的表达方式。多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征地拆迁破坏传统农村生态系统和自然风貌的情况不可避免。在公共绿地、专属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郊区风景名胜区等新型绿地类型中,公园绿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场所条件,最小限度地改造、改变原貌等因素,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的最基本形态、最主要存在方式,兼具对城市地域生态系统和自然风貌的补偿恢复功能,更体现出城市建设发展中的生态文明属性。

(五)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最具生命力,本地文化才有根,最具传承性。城市公园作为主要的城市空间,不仅是群众的休闲交往地,也是最好的区域地标产生地、历史本源再生地和民俗文化承载地,可以让人民群众在最平常不过的散步健身、游戏赏玩的日常活动中,感受家乡的文化积淀、领悟为人做事的立身之本。

(六)地区价值的核心所在。生态和文化是魅力城市的二要素,良好的生态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价值,是城市间竞争的核心关键要素。新时代城市的规划发展,必须考虑生态环境因素,规划格局一旦定型,就很难更改,如果在生态环境规划上有缺项欠账,再想增加进去会非常困难,将为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留下难以治愈的后遗症。城市生态公园是一个集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群落学、景观建筑学、植物造景学、节约型园林和可持续技术的生态系统,在城市建设中布局城市生态公园,可以解决以往城市快速扩张中环境污染、人地矛盾等问题,有效促进区域整体价值提升。

(七)营商环境的显性优势。人的流动就是城市的活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才引进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努力打造重庆科学城、大学城科技人才和社会精英蛙跳出城的首选地、富集区过程中,城市生态公园建设应成为重点必选项,以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项目招商和人才引进谈判基本手法和议价权重的有力保障。

二、深入把握生态公园建设的规律规范,提高建园水平质量

(一)以水定址。村前的大树、门前的小溪,就是大家所说的乡愁。地球70%被水覆盖,人体90%由水构成,“水”是生命有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所以人们亲近水、爱护水,对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依赖感。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逐水而居、依水而兴的变迁史,所有的大小城市或传统村落,非靠河,即靠江,或靠湖,亦靠海,而现有的城市化的主要弊端就是消灭自然集雨区,逐步将溪河“沟渠化”,与天然的地表径流相悖而行。因此,在城市生态公园建设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水的润泽,做好“护山”“保水”两篇文章,再加持“营造生态”与“植入文化”两个元素,使得城市生态公园更加有形有意。

(二)以坡定型。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现有的山形地貌是经过数亿年的地壳运动天然形成的自然风貌,它的形态早已浸润到人类的意识之中,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是泛文化的概念。璧山有三山(缙云山、云雾山、茅莱山)、三水(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三古道(东大路、东小路、僻北路)环绕交织,“两山夹一谷”轮廓清晰,坐拥山清水秀的自然本底,更应在城市生态公园建设中尽量地“道法自然”,顺山应水,起伏绵延,进退回转,时刻彰显川东平行岭谷平原丘陵地貌特征。

(三)以绿定调。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色彩和调性。全域生态化、绿色化就是区县“小而美”城市的基本调性。要保持好这种调性,现阶段在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中,要注重园林向园艺转、园艺向花艺转,以绿植多样化来促进景象多样化。注重常绿与落叶搭配,体现生物季相变化。注重陆生与水生植物搭配,展现岸线和水体的生动性。注重开花、挂果、色叶植物搭配,呈现林相变化。树不分贵贱高低,以选择本地适生树种为主,易于成活,便于管理。注重整地造坡塑形,乔、灌、草层叠搭配,既利于植物生长,又利于布景,达到移步异景,步移景迁的效果。此外,还应注意杜绝硬植广告、人工雕塑等,保持城市自然生态肌理。

(四)以文定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元素包罗万象。区县地域文化的渊源和传承,客观存在大量的文化遗产。可以按照一园一主题的原则,将城市公园建设对接本土历史典故,有历史讲历史,没历史讲故事,借景表述历史,讲好璧山故事。将城市公园建设对接伟人名人,立德立言,供后人爱戴敬仰。将城市公园建设对接民俗农耕文化、红色英模文化、自然景观文化、名木古树文化,把浓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城市公园建设,增进市民群众的家乡认知度和认同感。

(五)以项定能。公园的核心作用是提供市民游览、休息、赏景以及开展轻微体育活动的场地。因此,公园建设要以民生民本所需确定主体功能项目,强弱补短,营造特色,切忌为园造园,乏味单调,看无所看,用无所用。尤其面对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文化发源、不同业余爱好的市民,应系统性地布设规划展览、图书博物、音乐形体、书法美术、体育竞技、儿童游戏、中年业余、老年康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功能性公园建设项目,丰富城市生态公园的全民服务属性。

(六)以源定流。开源节流,避免过度景观化。公园自身就是一个综合经济主体,应备多个造血生精项目。在保障公园公益性开放性的同时,可在公园内或周边适当布设高档酒吧茶吧音乐会所餐饮等新经济新业态,力争实现公园自身建设收支的小平衡。城市公园建设留白了城市空间,看似缩减了商业出让开发用地,但其在拉动投资内需、推动区域全面发展、促进价值整体提升中起到巨大的“增压器”作用,有效促进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发挥最大综合效能,在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一个“大平衡”作用。“大”“小”平衡共同发力,互为补充,有百利而无一弊。

(七)以民定义。公园姓“公”,应以本地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具有极强的公共属性。景区具有地域封闭性、资源独特性,瞄准外地客源,注重营收考核等特点。公园主要按大小分类(一二三类公园),景区主要按独特性分类(一二三四五A景区),因此二者从规划到建设到管理各环节均有明显的不同,二者不能混淆。不能过度商业化,假若到园停车要收费、入园健走要收费、荡秋千玩沙滩要收费……,那就失去了城市公园全民属性。因此,应慎提公园景区化,慎搞公园市场化,学习杭州西湖开放的境界和胸怀,更多倡导景区公园化,让大家在舒适休闲、景色相宜、浓厚文化气息的城市生态公园中,满眼缤纷,又满心宁静,收获幸福感和归属感。

(八)以管定建。城市生态公园应坚持建管并重原则。建而不管好纠,重视起来即可;建而不便管,改起来很难。比如水体问题:若因建桥过低水体被人为分割,清漂作业就很难;湖库若不清方出土而水深不够,行船就要搁浅;若全是深水位没有浅水区,鱼儿就难有产卵场所,且水生植物难以栽植成活,降低水质的自净功能。比如游道问题:游道过窄,则道路冲洗、园林管理、观光接待等车辆就难以进入,且游人摩肩接踵感观不太舒服;游道与景观结合不紧密,则景观在而游客不至,暴殄天物。比如厕所问题:管理间往往就偏小两三平方米,住不进管理人员,就难以保障公厕随时干净整洁和24小时全天候开放。因此在规划和建设时都要充分考虑后续管理的环节,避免建而不管和建而不便管问题。

(九)以色定韵。青石古道,牌坊碑刻,蓝瓦白墙,修竹古树,石桥溪流,一切源自大自然,源自经过时间沉淀洗礼的历史遗存,因此公园建设应当符合自然的色彩。虽为人作,宛若天开。尽量避免大红大绿,过于亮丽反光、跳跃刺眼的色彩。建筑外观选择以传统古建为宜,多用天然石材或自然景观石,慎用人工雕塑作品,积极实施坡坎崖和屋顶、边坡绿化。夜景灯光宜选取黄白光、暖白光为主;除广场外,园路灯光亦不宜过强,使其成为走进自然,拥抱环境,天人合一之路,带给人满满的青山葱茏、溪涧灵动、树影婆娑、绿意满瞳、微风拂面、静谧柔和的惬意感受。

(十)以名定格。一个好的公园名称,犹如画龙点睛之笔,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颂。或来源于传统地名,或启迪于文献典籍,或纪念名人史迹,或回应民众所盼,都应有出处可讲,不做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天马行空,漫无边际。而功能性强的公园亦可把功能主题作为后缀,如取名xx体育公园、xx湿地公园……有利于引导、激发群众去游乐赏览,有利于主题公园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深度剖析生态公园建设的经验得失,引领城市未来发展

生态优秀,绿色发展,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中,重庆西部地区既有先行先试,底蕴良好的优势,又有被“公园城市”首提地成都及其市内周边区县踔厉奋发追赶超越的压力。如何在当前形势下,突破房地产下行风险,通过进一步强化公园城市建设,引领城市未来发展,在区域竞争中再获先机,再夺优势,已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

(一)凝聚并树牢生态公园优先发展的新共识。为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形态,全面提升环境承载力和城市竞争力,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多元共生的公园建设理念,塑造生态生产空间相得益彰、社会经济人文相互交融的城市形象,让璧山在成渝城市群中脱颖而出。

(二)策划并开启生态公园建设的新局面。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及城乡融合发展现状及需求,对公园数量、规模和功能进行全面梳理,全面开启茅莱山、金剑山、云雾山、玉泉湖、曙光湖等新一轮的公园规划建设工作,形成“中部集中、南北辐射、全域共建”的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新局面。

(三)探寻并突破公园协同城市共进的新路径。突破公园建设的狭义范畴,将区域风景休憩体系构建作为协同城市共进的重要抓手,根据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情况,适度而有节奏地出让土地,布建学校、医院等重大引领项目,构建生态与发展互促共生的新型城市关系,最终实现生态空间与生产区划完美契合、市政设施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生活品质与发展质量齐头并进的总体目标。

(四)织造并培育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新产业。着力推进园林建设在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花卉产业等各个领域的创新驱动,实现业态和技术的同步升级,从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壮大生态特色产业集群,构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新型经济体系。

(五)厚植并壮大生态园林园艺技术的新势力。以生态公园建设为契机,加大园艺产业扶持力度,吸引优秀园艺企业、机构、人才落户璧山,形成本区域园林园艺的产业链群,积极吸纳当地村民再就业,拓展花卉、苗木品种研发,壮大本区域生态园林园艺技术人才队伍。

  (六)引导并塑造璧山生态园林城市的新标杆。将城市生态公园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定投”项目,成立专门组织架构、创新城市公园建设机制、适度引进相关人才、制定相关保障措施,以保障我区城市生态公园建设在成渝城市群乃至全国的先进性,树立独具特色的璧山生态园林城市新标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