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加快实现园区开发区精干高效 推动产业招大引强

日期: 2024-01-08
字体:

璧山高新区入驻企业美达电器(重庆)有限公司生产线

嘉宾

市经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吴涛

璧山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饶静

重庆社会科学院博士、助理研究员 万凌霄

主持人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佘振芳 夏元 刘翰书

声音

迭代升级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分区域、区县、园区、企业开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创新实施“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相关产业亩均效益评价。

针对性实施“一企多招”推进提质增效、“一企一策”培育优质企业、“一企一案”改造低效企业。围绕战略重构、资产重组、业务重塑等方面,推动平台公司重组整合,明确规范园区开发区的功能定位、管理模式、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

发挥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引导性基金作用,提高基金投向与我市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的适配度。

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的“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是新重庆建设的重大政治任务。如何有力推动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1月4日,《重庆日报》邀请相关市级部门负责人、区县负责人、专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了讨论。

做好“四个坚持实施”,推动园区开发区精干高效

重庆日报:当前我市提出加快实现园区开发区精干高效、产业招大引强,亩均效益大幅提升,建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引领区。对此,市经信系统将采取哪些推进措施?

吴涛:市经信系统将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进改革落地见效。今年是我市实质性推进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的关键一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和全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动员部署会精神,瞄准改革深水区,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进改革落地见效并取得标志性成果。

坚持精准画像,实施亩均效益科学评价行动。通过迭代升级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分区域、区县、园区、企业开展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创新实施“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相关产业亩均效益评价,适时拓展制造业规下企业评价。

坚持靶向施策,实施企业分类改造提升行动。通过建立健全企业分类管理机制,针对性实施“一企多招”推进提质增效、“一企一策”培育优质企业、“一企一案”改造低效企业,营造比学赶超、帮扶共进的亩均效益提升氛围。

坚持奖优扶强,实施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行动。通过出台推进制造业亩均论英雄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用地、用能、科技等资源要素向亩均效益排名靠前的区县、园区和企业集中,倒逼后进单位加快提质增效、腾笼换鸟。

坚持增存并举,实施集约发展水平提升行动。通过加快建立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体系,作为新建工业项目投资准入、土地供应等的重要依据,下好盘活存量用地“一盘棋”,加大力度清理低效闲置用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以链式布局和集群发展,推动产业招大引强

重庆日报:在推动产业进一步招大引强,建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引领区方面,璧山高新区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还将怎样干?

饶静:刚刚过去的2023年,璧山高新区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招商就是抓未来”理念,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紧抓签约、落地不放手,统筹推进“4+1”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持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努力形成开放型生态型创新型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年共签约项目118个,签约合同额达672.7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的项目11个,无论是签约项目个数,还是签约合同额均创历史新高。

尤其是通过优化布局,让产业集群招商取得新成效。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璧山高新区签约引进新能源汽车高端检测装备研发制造、零碳绿电研发生产及运营全国总部项目B2B、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优质项目38个;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签约引进新一代终端及智能座舱车载显示等特色项目43个;智能装备产业方面,签约引进智能通机装备、高端数控机床等项目33个;大健康产业方面,签约医用聚氨酯医疗器械研发等项目4个。

与此同时,璧山高新区紧抓项目建设不放松,2023年实现了54个项目开工,34个项目投产,资金到位额156亿元,为下一步发挥优质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促进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璧山高新区将围绕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更加注重链式布局、集群发展,推动产业进一步招大引强,努力建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引领区。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重点招引动力电池、电驱总成、线控底盘、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堆、新材料等领域企业,加快形成以3家百亿级龙头企业为支撑、3家50亿级专精特新企业为辅助、200家零部件企业为协同的“3+3+200”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围绕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和新型电子元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开展招商引资,布局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座舱等终端及关键零部件产业,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和新型显示等关键实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

智能装备产业方面,积极布局数控机床、智能检测、农机及动力装备等高成长性产业,推动智能装备产品在工业机械、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广泛应用。

大健康产业方面,全力推动中新(重庆)生命科技城建设,聚焦细胞免疫治疗、血液制品、靶向药物、生物萃取等生物医药及数字医疗终端设备、智能化诊疗设备、体外诊断产品、高端植入材料等医疗器械的生产制造,持续促进医药器械产业化发展,建设配套基础设施齐全的医药制造园区。

在管理机制重塑、投融资模式创新、产业布局优化等方面精准发力

重庆日报:我市园区开发区存在“小、散、弱”现象,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有待提升,要素保障也还面临制约,应该从哪些方面实现改革突破?

万凌霄:园区开发区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近日,全市“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动员部署会召开,系统谋划提出了实现“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明确了园区开发区改革的目标及路径,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重庆提供了强大动力。

建议聚焦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突破,按照“精简机构、压减平台、优化布局、招大引强”的总体要求,在管理机制重塑、投融资模式创新、产业布局优化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快实现园区开发区精干高效、产业招大引强,亩均效益大幅提升,助力全市经济稳进增效、除险固安。

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围绕战略重构、资产重组、业务重塑等方面,推动平台公司重组整合,明确规范园区开发区的功能定位、管理模式、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推动四至范围重新核准、管理机构“三定”制定、社会管理职能剥离、授权放权精准实施、开发区条例立法等,实现管理体系加快重构。

创新投融资模式方面,加强政企互动和市区(县)联动,发挥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重庆市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引导性基金作用,提高基金投向与我市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的适配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天使基金、创投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园区开发区的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平台发行“双创”孵化债、小微企业债等,为区内经营主体提供多样化金融支持。

优化产业布局方面,统筹市、区县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市、区(县)园区开发区发展规划,推动主导产业纵深发展、集群发展,积极推行差异化资源配置政策和财税支持政策,构建亩均效益评价体系,推动土地复合利用、空间分层使用、地上地下综合开发,探索实行产业链供地,提升工业用地效率与效益。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加快转变招商引资模式,推进链主企业招商和产业基金招商,促进主城都市区招大引强和山区库区招优引特;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企业支持设施、企业成长举措、产业集聚设施、产业扶持举措等方面,推动园区标准一体化建设,对标世行标准和国际惯例,把政府职能转变到事中事后监管,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最多跑一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