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引擎。发展低空经济不仅是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更是璧山立足自身产业基础、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机遇。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积极谋划发展路径,将《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作为学习研究议题,旨在通过系统性谋划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生态系统,为区域经济注入新质生产力。
“在课题研究推进过程中,我们以深圳、上海、合肥等标杆城市为样本,采取‘实地走访+案例解剖+专家咨询’的三维调研模式,重点分析其在政策创新、产业集群搭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该课题负责人、区发展改革委主任何齐柏介绍,已对接市发展改革委等上级部门寻求指导支持,正在结合璧山产业特征,系统分析在产业招引培育、场景应用打造、复合型人才储备等方面的现实挑战,为制定精准化解决方案奠定基础。
目前,我区已聚集4家低空经济企业,2024年产值突破7000万元,初步搭建起“核心部件—整机制造—配套设备—维修培训”全链条体系。在项目引进方面,新加坡直升机民用轻型直升机研发生产总部(中国)基地项目已签订投资合同,西安羚控特种无人机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意向签约,产业链能级持续提升。
此外,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全国首批15所职业本科试点学校之一,也是重庆市唯一一所职业本科高校,与元道航空于2021年首次校企合作,已向民航局申请CCAR-147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并获批,开展了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基础执照培训约400人次、民航机务维修英语培训及考试约1000人次,实现“产学研用”闭环。
面向未来发展,我区将通过“政策引领+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打造低空经济创新高地。一方面,依托重庆新机场的国际货运枢纽定位,结合璧山发展实际,争取空域开放、无人机适航认证等先行先试政策;另一方面,探索制定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聚焦政务服务、应急救援、低空反制等重点领域。
在基础设施布局上,“基建先行”构建“1+N+X”立体化网络:1个核心枢纽依托重庆新机场建设临空经济区,布局航空物流园和飞行服务站,并规划建设3-5个无人机专用起降场;N个特色节点覆盖比亚迪电池研究总院、“梦界空间”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区,设置无人机停机坪及低空观光起降点;X个临时站点则利用农村闲置场地建设简易起降点,服务农业植保、应急救援等需求。同时,引入北斗导航、5G-A通信等技术打造智慧空管体系,并推动“光储充配”一体化建设,在无人机起降场配套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和快充设施,夯实低空经济发展的硬件基础。
通过“产业协同”构建“制造+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生态,形成“3+3+3”产业格局。制造集群聚焦无人机整机制造、航空零部件配套及空管设备研发,依托新加坡民用轻型直升机研发生产总部基地项目和比亚迪、中国长安等企业优势,推动汽车零部件企业向航空领域转型;运营服务方面,探索与美团、京东等合作开通跨省低空物流专线,与市应急管理局共建无人机应急救援中心,并部署无人机群用于交通巡检、环境监测等城市治理场景;关联产业则联合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发低空飞行数字孪生系统,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发氢燃料电池、太阳能无人机,推出“空中看璧山”低空观光项目,串联秀湖公园、青龙湖等景点,推动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绿色能源、文旅融合深度协同,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
此外,为了更好地推动低空经济的应用落地,探索培育十大示范应用场景,涵盖物流、应急、交通、农业、文旅、工业、医疗等多个领域,为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探路。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清单’,确保每项建议都能精准发力。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场景打造、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制定操作性强的行动计划,力争年内形成3-5项创新成果。”何齐柏表示。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