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事业单位年度报告>2020年度 > 年度报告

重庆市璧山区文化馆

日期: 2021-08-06
字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7450698434M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0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璧山区文化馆

定代表

邓毅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璧山区文化馆

宗旨和

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化活动组织、相关培训、业余创作等。

  

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双星大道47号

法定代表人

邓毅

开办资金

78(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全额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璧山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3

90

网上名称

璧山区文化馆

从业人数

13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2020年,按照全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重点工作要求,我馆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重点改革 1.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通过对15个镇街和15个村社文化服务中心开展调研、指导、培训、服务等工作,增强了文化服务功能,结合城市提升和乡村振兴,打造了七塘镇“肉莲花”、大兴镇“莲萧舞”等一批特色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指导村社支馆完善制度、发挥作用,提升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 2.拓展延伸文化馆总分馆制。完善总分馆常态运行机制,确保总分馆持续良性运行。进一步建设老城区直属分馆、秀湖云庄特色分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总分馆制建设。新建重庆市璧山区文化馆福禄镇分馆斑竹村支馆等15个村社支馆,将指导、培训和服务延伸到村社。 3.开展区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预计11月前完成改革任务,并严格按照章程,发挥理事会决策咨询作用,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4.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和服务目录。对标对表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市级实施标准,和我区制定的服务目录,通过多方协调、内部挖潜等,基本保证了我馆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等落实到位。 二、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法制化建设 5.宣传《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办法》。《实施办法》出台后,我馆举办了全区文化干部、文艺团队负责人及文艺骨干专题培训班,开展专题宣讲,通过演出、演讲、展览、物联网及相关媒体开展持续宣传。 三、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 6.提升文化馆数字化服务水平。建设了璧山特色文化资源库,利用“重庆文化云”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入户,对春晚等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网络直播、录播,疫情期间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网上培训、展览、展演等共计31期。录制我区特色艺术慕课3课。 四、组织参加第五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 7.积极准备评估定级材料,查找不足,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以评促建,利用评估工作推进文化馆建设提档升级,目前已经完成申报。 五、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 8.与云庄合作,常年开展民俗文艺演出。举办2020“秀湖月、云庄夜”璧山区中秋联谊活动,疫情过后,每周演出一到两场,探索群文活动市场化机制和常态化机制。 9.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全馆职工下基层村社,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璧山民间文艺资源、非遗资源调查工作,充分挖掘地域文化旅游特色资源,打造《璧山鼓韵》、《稻田欢歌》、《大傩舞+汉族火把节》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品牌。 10.引导群众自发开展活动。全馆群众文化干部分别到15个镇街、村社开展活动指导,培育群众文化活动骨干,在场地、器材等方面给予支持,对12支馆办文艺团队进行培训指导,搭建群众自我娱乐、自我展示舞台。 六、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试点 11.开展文旅融合试点。利用重庆市非遗博览会,通过非遗展演展示,带动秀湖水街掀起文化旅游热潮;利用每年正月十四的民俗活动,将《大傩舞+汉族火把节》打造为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融合项目。 七、推动成渝双城经济圈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 12.开展双城文化合作。 赴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街道,专题调研群众文化工作、镇街村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提升工作,正在与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街道文化服务中心沟通,建立双向交流和共享机制。 举办“成渝地、巴蜀情”第二届冻龄女神节暨小区文化基地授牌仪式,重庆市文旅委、四川省文化厅、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四川省文化馆等部门领导参加活动,璧山区和成都市各推荐6个节目汇演,拉开了双城群众文化合作的序幕。 八、切实加强公共服务队伍建设 13.提升行业培训质量。开展文化馆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从业人员专项培训,举办乡镇(街道)文化专干骨干培训班,开展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服务专题培训,将线上培训常态化。 14.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建立健全文化志愿者组织架构,加强活动管理,完善选拔招募、服务管理和激励保障机制。开展文化志愿者团队下乡演出、到敬老院慰问演出等具有行业和领域特色,又具备社会影响力的志愿服务项目。 九、打赢公共文化服务脱贫攻坚战 15.打赢脱贫攻坚战。 对标对表《深化文化脱贫攻坚行动方案》,组织文化干部到三个贫困村开展文艺培训、辅导、演出、讲座等活动,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等政策法规。 11月举办“奋进新时代、共圆小康梦”璧山区2020年脱贫攻坚专题文艺展演。 十、文艺创作助力抗击疫情 16.文化云网络培训。疫情发生,文化服务立即上线,通过区文化馆微信平台,在全市率先推出文化云网络培训课程435门,共计20000集,数据量达到2TB,内容涵盖文学艺术、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历史与文明、文学修养、思想认知、科学探索、能力提升、生活百科、体育健身等。 17.微信平台展览展演。平台推出战疫主题宣传20期,网络美术书法摄影展览11期,推送原创歌曲MV4首、原创微视频1部、原创舞蹈MV1部。 18.文艺创作。广泛发动全区文艺爱好者,开展“万众一心、阻击疫情”主题文艺创作,共创作歌曲(含MV)15首、曲艺5件、舞蹈1支、美术244幅、书法35幅、摄影224幅、诗词23首、非遗作品22件。歌曲《风雨同舸》先后在国家级平台《中国网》、省市级平台《重庆发布》等发表,舞蹈《武汉你好》先后在国家级平台《中国网》、《中国舞蹈》、《舞蹈中国》和省市级平台《长江日报》上发表。《托起生命的风采》等3首歌曲在《重庆卫视》、重庆市音乐家协会平台发表。多幅篆刻、美术、摄影作品在市群众艺术馆平台上发表。 19.抗疫第一线。区文化馆10名在璧职工,7名主动报名,参加开放式小区卡点值守任务,日夜守卫在阻击疫情第一线。 十一、组织参加大型文旅活动 20.重庆非遗购物节。组织参加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会场活动——重庆非遗购物节和第五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璧山非遗节目《鼓韵悠长》、《稻田欢歌》参加开幕式演出,正则绣等15个璧山非遗项目参加展会,《大傩舞》、《璧山草龙》、《川剧》、《金钱板》等非遗项目参加巡游巡演,璧山抗疫美术书法摄影作品举办了展览。市文旅委主任刘旗、璧山区委书记蓝庆华、区长秦文敏等领导全程参加了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21.渝西文化馆联盟活动。组织参与重庆市渝西片区文化馆联盟2020年抗“疫”群文作品展演活动,共录制音乐、舞蹈、朗诵、戏剧曲艺4台抗疫原创文艺节目,在网络上展演,组织参加重庆市渝西片区文化馆联盟2020年抗“疫”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巡展,编辑出版了2020渝西片区文化馆联盟抗疫群文作品专刊。 22.参加市级活动。参加重庆市第九届乡村文艺会演,《璧山鼓韵》获音乐一等奖,《一起》获舞蹈三等奖。参加重庆市广场舞展演,获组织工作奖,《筛呀筛》获优美奖。参加重庆市第八届戏剧曲艺大赛,获组织工作奖,小品《一场家宴》获三等奖。 十二、阵地建设常抓不懈。 23.阵地培训。举办夏季免费开放培训班32个,培训学员600余人,举办了学员结业典礼及汇报演出、展览,特别是与区妇联联合举办职场女性艺术培训班,探索了群文活动新机制,受到各界好评。 24.展览、讲座。举办线下展览8场、讲座8个,线上展览11期、讲座课程435门、录制慕课3课、非遗视频5部。 十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疫情的影响,线下的大型文化活动、文艺下乡演出、常态化民俗演出、大规模的文艺培训等受到影响,数据比往年同期有所下降。 区文化馆的场地条件、人员配备等,对照国家文化馆评估定级标准,还有所欠缺,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积极协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至2021年10月10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肖利丽  联系电话:13206111238  报送日期:2021年01月22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