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7450699226N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0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璧山区生态环境监测站 |
法定代表人 | 吴俊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璧山区生态环境监测站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对本区域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 | |||
住 所 | 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金剑路150号 | |||
法定代表人 | 吴俊 | |||
开办资金 | 12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财政全额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璧山区生态环境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0 | 120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璧山区生态环境监测站 | 从业人数 | 35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制定全年监测工作计划 2020年,璧山区环境监测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结合我区环境监测实际情况,由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牵头制定了《2020年璧山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和《2020年璧山区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并以璧山环发〔2020〕95号文件下发到机关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指导2020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 二、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2020年完成了辖区内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其中市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2个点位、6个主要项目获得监测数据80640个,区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4个点位,6个主要项目获得监测数据161280个;完成了区域内璧南河,璧北河、梅江河共4个监测断面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获得监测数据1288个;完成了城区集中饮用水源水库监测,共获得监测数据2056个;完成了乡镇饮用水源水库监测,共获得监测数据435个;完成了万人或千吨饮用水源监测共获得监测数据1376个;15个水功能区共获得监测数据384个;完成了功能区噪声、区域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监测任务,获得监测数据802个;完成了城区降尘、降水监测任务,获得监测数据341个;完成了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任务,获得监测数据4128个。常规监测工作做到了定点准确、操作规范、数据可靠、上报及时。 2020年截止11月,璧山区璧南河两河口国控断面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璧北河平滩市控断面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对璧南河、璧北河水质实行周报制度,为璧山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数据支撑。2020年,璧山区2个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6个万人千吨饮用水源地和15个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2020年截止12月20日,璧山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1天,同比增加25天,超标天数为44天,其中PM2.5超标14天,O3超标30天。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8%。璧山区空气质量也实行周报制度,2020年璧山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臭氧污染依然突出。 2020年,璧山区7个功能区环境噪声监测点昼夜等效声级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值为53分贝,交通噪声值为64分贝,均达到考核要求。 三、开展污染源监测工作 2020年截止12月,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共出具了372份监测报告,其中监督性监测报告215份,委托监测报告149份,比对监测报告8份。共计对372个厂次644个排污口进行了监测,获得监测数据16407个,质控数据3487个。按时保质完成了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配合区公安局、区检察院等部门对涉及案件进行采样近20次,为有效打击环境污染案件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撑。 四、完成2020年持证上岗考核 2020年申请持证臭和味、浑浊度、恶臭等项目,申请持证考核人数22人,共219项次。并分别于2020年7月6日和7月30日在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参加了持证上岗理论考试和现场操作演示,并通过了盲样测试结果。 五、严格监测质量控制 按照《2020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实施全程序质量控制。在质量控制工作上,严格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市环保局、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要求,实行全程序空白。污染源、地表水、环境空气、降水监测做到不少于10%平行样、10%加标样、10%的自控样,验收监测保证全过程质量保证措施,监测项目必须做到10%的平行样,10%加标样,10%外控样。强化环境监测三级审核制度,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在今年的监测工作中,没有出现环境监测质量事故的情况发生。 定期或不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共发放盲样27次,结果均合格。购买的标准物质按要求造册登记,对照程序文件对标准物质进行了期间核查,将过期的标准物质交由重庆天志环保有限公司处置,保证所有标准物质都处于有效期且保证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可溯源性。纳入检定的152台(套)仪器按检定计划进行送检或自检,并贴上相应的标识,仪器使用记录放置在对应的仪器旁,并随用随记,所有仪器定期期间核查,定期专人维护,做好维护记录,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按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制定的《检测报告复查制度》,于2020年4月29日(由于疫情的原因,2019年下半年报告复查延迟)由质量负责人牵头组织,现场室、质控室、综合室负责人参与复查,对2019年下半年全部监测报告按20%抽测复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记录,查漏补缺,宣贯,整改的情况形成资料存档。2020年上半年报告复查工作已与9月内部审核一起开展。 六、加强监测业务学习 根据2020年度制定的业务学习计划和《2020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以及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组织人员参加外部线上培训、站内培训包括新进人员培训,法治培训,实验室安全培训,采测分离培训,应急监测培训,开展老带新培训,新标准的培训宣贯(《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0/658-2016修改单),今年以来共计培训近20次,为提高环境监测工作能力,拓宽监测领域打下了基础。同时积极报名参加顶岗学习,2020年5月,曾强、张秋俊两名同志参加了2020年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的顶岗学习,主要提高苯系物和非甲烷总烃的监测分析能力。 七、参加能力验证比对 2020年参加了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的水质石油类和环境空气二氧化硫能力验证,评价结果为满意。按照《2020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要求,与永川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同步对重庆红宇精密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污染源抽测。按照《重庆市关于2020年水环境质量监测质控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参加了对璧北河五一堰市控评价断面的现场质控检查,总磷盲样结果合格。 八、持续加强能力建设 2020年4月,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和分析室搬迁改造项目正式进场施工,投资约680万元,实验室建设面积约2600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基础装修工作。2020年11月,完成了应对重污染天气监测设备采购公开招标工作,投入资金134万元,采购低浓度烟尘烟气综合测试仪、便携式烟尘直读测试仪、紫外烟气分析仪、臭氧分析仪、便携式非甲烷总烃分析仪等共14台(套)设备,进一步完善大气监测能力建设。 九、做好诚信廉政建设 严格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进行监测工作管理,坚持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加强职业道德和党风廉政建设。为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真实准确,2019年底代区政府起草了《重庆市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璧山区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的通知》(璧山府办发〔2019〕78号)文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切实保障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公信力和权威性。严格执行监测标准和技术规范,抵制不良干预。加强廉政教育对容易产生腐败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权力运行加强监督,努力从源头上预防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十、下一年工作计划 (一)改善监测实验条件,提升硬件基础 力争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区生态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和分析室搬迁改造项目装修工作,不断完善实验室条件,努力将区生态环境监测站的硬件条件打造到渝西先进水平,并适时增设急需监测项目的实验用房及监测设备。 (二)做好资质认定准备,保障监测工作 提前做好实验室搬迁后的资质认定准备工作,从人员、监测分析设备、外部环境和质量体系建设上做好充分准备,确保监测工作不脱节。对损坏的设备清理后申请报废,对超期的监测报告档案资料按规定及时销毁。 (三)补充监测技术力量,强化学习培训 持续加大对区生态环境监测站技术力量的补充,将监测站编制的骨干力量回流至监测站,同时补充临时聘用人员强化监测分析工作。加强对监测分析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积极参加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的顶岗学习,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不断提高全站监测分析技术水平。 (四)探索职称晋升制度,发挥竞争优势 探索完善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制度,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竞争学习氛围,让高、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在竞争中提高技术能力水平,在竞争中更好的发挥技术带头作用。 (五)加强监测质控审核,提高报告质量 进一步强化现场采样监测原始记录的填写和数据分析及记录填写的规范性,按照监测执法协调机制,完善原始记录外记录的补充。强化监测报告三级审核制度,增加监测报告复查频次,对编制及发放的报告定期进行复查,确保报告质量。 (六)持续监测能力建设,提升技术水平 继续加大水、大气、土壤等监测分析设备的购置,以适应不断增加的工作要求。抓紧完成应对重污染天气监测设备采购的公开招标工作,进一步提高环境空气和废气的监测能力。积极按照《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管理系统升级项目工作方案》,提前谋划准备实验室管理系统的配置及需求,结合实验室装修项目,完善硬件准备,努力打造智能化实验室,提高工作效率。 (七)强化药品耗材管理,规范采购流程 进一步强化药品、标准物质、耗材的管理,规范采购流程,通过线下竞争性比选的方式,每年更新确定药品耗材的采购单位,做并好供应商名录的更新。 (八)思考社会机构监管,打击弄虚作假 积极思考社会机构监管方式,加大对社会监测机构现场采样及出具监测报告的跟踪检查,严厉打击社会监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至2022年03月07日《计量认证证书》有效期至2023年07月30日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