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 2018年度

重庆市璧山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日期: 2019-05-15
字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7K36197197B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18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璧山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定代表

吴玉刚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璧山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服务。

住    所

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文星路61号

法定代表人

吴玉刚

开办资金

8(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全额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璧山区农业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5.36

66.96

网上名称

重庆市璧山区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从业人数

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2018年,区农经站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三区一美”发展战略思路,狠抓农业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2017年工作回顾 (一)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方式,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指导各镇街根据《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通知》(璧农发〔2014〕196号)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相关财务制度,确保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化。二是着力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在坚持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受益权、审批权”四权不变的原则下,针对“农村财务委托代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下发了区农委   区财政局 区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村财镇代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三是加强农村财务监督。深入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三资”管理中311项不规范行为进行了督促整改,对违规违纪行为及时移送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地票资金使用管理进行了专项清理清查,按照《通知》要求,区农委、区国土房管局立即成立了全区地票资金清理小组,对各街镇2014年至2016年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地票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全区共清查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地票资金3005.39万元,未发现侵占、平调、挪用、私分或强行支配集体地票资金的情况。 (二)探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转变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方式 1.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对于经营性资产体量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探索“政经分离”改革试点。今年,指导首批在来凤街道和健龙镇开展改革的2个试点社进一步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首次分红,每人每年分红最高金额1540元。指导第二批在丁家街道开展改革的3个试点社稳妥推进量化确权改革,涉及改革村民人口1139人,已完成清产核资和清人分类,初步拟定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方案和股权分配方案。今年继续在河边镇整镇推进改革试点,全镇6个村、171个组全面参与改革,涉及村民人口数24348人。2016年开始,在七塘镇和河边镇6个村民小组开展了以地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试点,将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以经营权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对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整治后对外流转,或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发展农业产业。目前已完成改革任务,涉及改革面积1450亩,农户数346户,确定享有红利分配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273人。设置股份数量1166股,按股分红总金额85.86万元,每股分红736.4元,盘活闲置及撂荒土地537亩,比改革前亩均直接增收425元。 有序推进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落实村、社集体所有权118.18万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量化确权改革,来凤街道和健龙镇开展改革的2个试点社实现首次分红,每人每年分红最高金额1540元;丁家街道3个试点社稳妥推进改革,涉及改革村民人口1139人;完成七塘镇和河边镇6个村民小组以地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试点任务,涉及改革面积1450亩,农户数346户。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试点,逐步形成“政府建基础,业主找市场”“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型经营机制。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田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试点,农业贷款担保体系不断完善。落实市级以上财政资金910万元,探索开展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 2.探索开展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探索开展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已两批落实市级以上财政资金910万元参与改革。 (三)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一是推动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到三季度,全区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为31.24万亩,流转率达到54.07 %。其中:转包面积8.05万亩,转让面积0.61万亩,互换面积2.69万亩,出租面积18.15万亩,股份合作面积1.27万亩,其他流转形式面积0.47万亩。全区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为26.88万亩,集中度46.52%。二是进一步推动完善了区、街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实行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三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纷纷调解率达100%。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分级审查审核制度、分级备案制度、风险保证金制度。   (四)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与管理,加快培育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 一是发展壮大新型农业主体,前三季度净增合作社29家,全区合作社累计达508家;前三季度净增家庭农场26家,全区家庭农场累计达432 家,其中工商注册家庭农场145家。   二是对全区工商注册家庭农场开展网络平台管理,系统录入了全区工商注册家庭农场相关信息。三是树立典型,突出示范引领。全区新增市级示范合作社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 (五)创新农民负担监管制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督促各农民负担监管各成员单位,重点对违规出台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延长收费期限,以及利用职权强行服务、变相收费、搭车收费等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加大对农民反映突出且带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治理力度,下力气纠正以各种名目和手段的涉农乱收费行为。加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监督管理,严格审查项目编制方案,严禁强制摊派下达筹资筹劳任务现象或将筹集的资金和劳务上解或平调使用情况事件发生。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盘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体制机制不灵活。农村承包地实行“三权分置”后,土地经营权能不能充分实行,用于抵押、担保融资的体制机制未跟上,不能给农户增加更多的财产性收益。   二是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仍不规范,带动力未得充分发挥。虽然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但上级项目支持对合作社的资质要求并不十分严格,一些不够规范的合作社仍能实施财政补助项目,导致合作社唯得是从,对自身规范化建设重视不够,带动力不能充分发挥。   三是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为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代账会计审查把关不严,群众监督不到位,“三资”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等。   三、2017年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后续工作。探索推进“以地入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二是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狠抓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化管理,着重在产权结构、治理机构、生产经营、利益分配、财务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 三是创新农村集体资产运营管理。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盘活农村经营性资产、闲置资产和农村土地资源。   四是扎实开展农村经营管理经常性工作。根据全市的安排,推进街镇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扎实开展农民负担监管等工作。提高农经统计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锐意进取,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2017年,紧紧围绕全区“三区一美”建设,以“改革创新”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农村经营管理制度改革。全区家庭承包耕地面积57.31万亩,全区土地流转面积达31.38万亩,流转率达54.76%,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7.02万亩,规模经营集中度达47.15%。农民合作社累计达515家;家庭农场累计达434个,全面完成了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 (一)创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方式,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坚持农村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受益权、审批权”四权不变的原则下,针对“农村财务委托代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下发了区农委、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村财镇代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深入开展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三资”管理中311项不规范行为进行了督促整改,对违规违纪行为及时移送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对农村2014年至2016年集体经济组织地票资金使用管理进行了专项清理清查,全区共清查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地票资金3005.39万元,未发现侵占、平调、挪用、私分或强行支配集体地票资金的情况。 (二)探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指导首批在来凤街道和健龙镇开展改革的2个试点社进一步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首次分红,每人每年分红最高金额1540元。指导第二批在丁家街道开展改革的3个试点社稳妥推进量化确权改革,涉及3个社村民人口485人,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432人,量化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额32.89万元,分红金额10.32万元,每年每股分红238.8元。在河边镇深入推进整镇产权改革试点,全镇6个村、171个组全面参与改革,涉及村民人口数23963人,确认成员身份总数24100人(其中村民23901人),设置个人股24141.35股,量化经营性集体资产总额587万元。指导七塘镇和河边镇6个村民小组开展了以地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试点,涉及改革面积1450亩,农户数346户,确定享有红利分配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273人。设置股份数量1166股,按股分红总金额85.86万元,每股分红736.4元,盘活闲置及撂荒土地537亩,比改革前亩均直接增收425元。探索开展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试点,已两批落实市级以上财政资金1000余万元参与改革。   (三)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农业规模经营集中度不断提高。强化区、镇街、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仲裁体系服务和指导作用,服务体系指导签订流转合同面积达64.8%。通过镇街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招引业主、委托村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代理农户集中统一对外流转的比重不断提高,如璧北蔬菜基地,村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委托代理流转率占95%以上,农户自发性流转面积不足5%。土地承包经营经纠纷调解率达100%。指导落实了土地流转分级审查审核、分级备案和风险保证金制度,土地流转规范化率达85%以上,流转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不断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全年探索办理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书8份,确定土地流转经营权面积707亩,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无证可依的问题。   (四)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不断加强。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社29家,累计达508家;新增家庭农场 26个,累计达 432个。目前已培育国家级合作社示范6家,市级合作社示范社17 家,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4 家。对全区工商注册家庭农场开展网络平台管理,家庭农场的发展更加规范化、现代化,全区家庭农场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强劲势头。加强对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指导和跟踪监测,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部利益联结更加紧密,带动发展几大主导产业基地均达万亩以上.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自2014年11月20日至2019年11月20日。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填表人: 邓露  联系电话:15923129028  报送日期:2019年01月15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