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2025年璧山经济工作这样干

日期: 2025-01-06
字体: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局的承前启后之年,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面对新形势新要求,2025年璧山经济工作要怎么干?如何以高质量发展新业绩为全国全市大局作出璧山贡献?来看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

瞄准6个方面工作重心

1 把建好“三大平台”作为战略支

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举全区之力打造璧山国家高新区、中新生命科技城、临空经济区,持续放大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效应。

2 把提升产业能级作为重要引擎

持续做大做强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智能装备、大健康、先进材料为支柱产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231”现代制造业集群,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3 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底线任务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璧山、法治璧山,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环境。

4 把坚持民生为大作为价值追求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5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基础保障

全力惠企、援企、稳企、安企、强企,持续培厚市场主体健康成长的沃土。

6 把转作风提能力作为关键变

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提高干部干事创业能力水平,以高质量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重点抓好9个方面工作

1 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聚焦用力,做大做强“231”现代制造业集群

我区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广“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产业生成路径,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本地转、应转尽转,提质提速“双倍增”行动,探索组建创投基金,深化校地合作,完善人才引进“快响”机制,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巩固壮大主导产业,落实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进位争先”行动,聚焦电池、电驱、电转向、电制动、底盘、智能网联以及高端摩托车等领域延链补链,落实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起承转合”行动,聚焦集成电路与半导体、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延链补链。培育发展支柱产业未来产业,大力培育智能装备、大健康、先进材料等支柱产业,前瞻布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高成长未来产业。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围绕数字产业化,建好“梦界空间”数字经济产业园,创建国家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园;围绕产业数字化,加快构建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等为核心的“AI+”新质生产力应用示范场景,新建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个。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聚焦金融服务、现代物流、软件信息、中试研发、工业设计等加大引育力度,引进一批物流、货代、供应链服务企业和专业市场,集聚一批科技金融机构和高端研发机构。

2 在扩投资促消费上聚焦用力,推动内需潜力加速加量释放

促进有效投资方面,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支持领域方向,超前谋划生成一批重点项目,突出城市建设扩投资,新争取并开工一批城中村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推进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加大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力度,推动在库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快开,提速建设曙光湖智造城等重点项目,实现辰致科技、豪能传动等项目扩能放量,加快专项资金支付使用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激发消费潜能方面,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家电家居、3C产品等大宗消费,丰富城市公园消费业态和夜间经济业态,推动消费“硬设施”提档,打造一批示范商圈、特色街区,大力发展“四首”经济、银发经济,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推进高质量招商方面,重塑“专班招商+驻点招商+行业招商”工作体系,以链式思维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探索场景招商,提升资本招商,深化以商招商,坚持招商引资项目与内生动力项目“双轮驱动”,对于本地企业扩能需求,优先满足并做好要素保障。

3 在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上聚焦用力,推动集成式标志性改革落地见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上,创新国资国企监管机制,聚焦止损治亏、瘦身健体再攻坚、再突破,努力实现增加值、利润双提升,健全国有资产盘活机制,“一资一策”促进存量资产和低效资产盘活变现。在巩固园区开发区改革成效上,构建“管委会+运营公司”协调联动机制,实现“管委会提效率、运营公司增效益”,加快璧山高新区社会职能剥离,持续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推动亩均产出水平平稳增长。在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上,加快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深化金融支持林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试点,提升“八大资金池”规模和覆盖面。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上,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招商引资合同约束力,用好“企业之家”“璧商荟”等常态化服务企业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统筹做好其他领域改革上,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区试点等国家级试点,推动市级“三个一批”重点改革项目落地落实,努力形成一批彰显璧山辨识度、具有全国全市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4 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上聚焦用力,加快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创新区

2025年,我区将提速璧山机场建设前期工作,配合推动璧山机场交通集疏运体系建设,启动临空经济区空间及产业规划编制。推动中新生命科技城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着力构建以中医药产业为核心,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引领,数字医疗、CXO(医药外包)、医养健康为支撑,N个产业为配套的“1+2+3+N”产业发展体系。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打好外贸转增攻坚战,加快“渝车出海”和“新三样”产品出口,优化外资全流程服务体系,落地一批外资项目。

5 在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上聚焦用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璧山法治璧

范化解债务风险,推动隐性债务“清零”,将政府综合债务率稳定控制在“黄色”区间。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坚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扩大改善型住房供给,充分释放刚需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深入实施消防安全、城镇燃气、道路交通、建设施工、危化品、有限空间、工贸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公共安全系统施治,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深化“双网格”“三情联动”机制。

6 在数字赋能和大综合一体化上聚焦用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璧山实践

我区将塑造形成数字重庆基本能力,提升区治理中心运作效能,增强核心业务数字化履职能力,打造典型应用和AI赋能综合场景,迭代党建统领“141”基层智治体系,推动“一表通”与基层智治平台融合融通。建立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新机制,健全城市治理委员会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城市更新、城市运维,集成一体化综合行政执法场景,持续做靓“三级院坝会”“小区治理”等基层治理品牌。打造安全韧性城市,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响应机制,建立完善城市治理风险清单,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全景地图,健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确保城市在日常情况下高效运行、极端情况下安全运行。

7 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聚焦用力,绘就新时代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

守牢守住底线红线,高质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善高标准农田全链条管理运营体系,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构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体系,做优蔬菜、柑橘、生态渔“一主两辅”特色产业,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建设“云雾花涧”“云台田园”等城乡融合示范项目。深化农村领域改革,推动“以城带乡”“强镇带村”“强村富民”贯通联动改革,加快培育中心镇、特色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健全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培育机制,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

8 在筑牢生态屏障上聚焦用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抓好工业、交通、扬尘、生活等重点领域污染源管控治理,持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巩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成果,加快建设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深化国土绿化行动,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有序实施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程,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强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动垃圾分类治理。

9 在增进民生福祉上聚焦用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治理欠薪长效机制,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镇街。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建设“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打造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和青年发展型城市,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有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提速区殡仪馆迁建和璧南片区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推动大兴、璧泉等安置房投用。强化多层次社会保障,深化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建立低收入人口联合救助服务机制,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

【相关新闻】

2024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向上向

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向上向好,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干部群众精气神奋发昂扬,璧山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表现亮眼。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40亿元、增长7%,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070亿元,历史性实现“双千亿”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1.2亿元、增长7.3%。

二是国家战略落实有力。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新签署实施合作协议7项,新投用产业合作项目17个,6个重大共建项目完成投资71.2亿元、完成率121.5%,“川渝通办”办件量突破8.4万次。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取得新成效,璧山机场前期工作有序开展,预计实际使用外资2832万美元、增长19%,外贸进出口完成65亿元。中新生命科技城加快建设,累计签约项目37个、投资额240.7亿元。国家战略腹地项目承接有力,落地9202等优质项目,国家级高能效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中心挂牌成立。

三是产业质效稳中有进。

创新动能加速释放,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立项26个,为近5年之最。制造业企业成长壮大,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61家、“专精特新”企业259家、“小巨人”企业17家,分别居全市第5、5、6位。现代服务业贡献突出,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动漫经典大展、璧山马拉松等一批赛事活动火爆出圈,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9%。现代都市农业提质增效,新增市级名牌农产品8个,预计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22.9%,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村均达50万元。

四是改革攻坚成势见效。

“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成效明显,41家区属国企减亏扭亏,利润总额、增加值分别增长10.5%、32.2%,政企分离涉改企业100%“脱钩”、100%纳入集中统一监管,园区开发区压减至1家,资产盘活回收资金60.8亿元,完成率居全市前列。数字重庆建设扎实推进,区、镇街治理中心实体化运行,85个市级应用贯通并形成实战实效,“141”基层智治经验全市推广,“电气火灾智防一件事”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案例。重点领域改革有力有效,国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健龙镇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经验全国交流。

五是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城镇新增就业2万余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乡基本医保、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璧山巴蜀中学、枫香湖小学开学招生,基层诊疗量占比提升至66.9%。民生实事落实有力,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个,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大成广场华丽蜕变,一级截污干管全面竣工。生态环境稳定向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近3年首次突破300天、达309天,PM2.5年均浓度优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Ⅲ类,29条农村黑臭水体全部实现动态清零。

六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政府债务化解有力,安全防线筑牢筑实,连续92个月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