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宽阔的大道行驶,两排绿树如流动的翡翠屏风,在视野中延展;微风轻拂,在家门口的公园小径上悠然漫步,别有一番惬意;漫步璧南河畔,碧波荡漾间倒映着蓝天白云的倩影……在这座山水交融的城市里,一幅“城在园中、园在城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渐次铺展。
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璧山宛如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闪耀在巴渝大地。这座城市以创新为笔、以绿色为墨,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藩篱,将产业转型、公园城市打造与生态涵养完美融合,开创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发展与保护双赢”的特色发展新路。在这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化作了可感可触的生动实践。
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是璧山走稳新型工业化路子的关键路径。过去一年,我区敏锐捕捉机遇,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龙头”牵引补链延链,青山工业入选“2024中国汽车供应链百强”,龙润转向、日联科技、瑞通精工等13家企业成长为市级瞪羚企业。值得关注的是,璧山在低碳转型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累计创建市级绿色工厂29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绿色低碳材料产业园开工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加速推进。与此同时,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22座超充站、1372个充电桩实现15个镇街全覆盖,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除了产业逐“绿”而行,璧山更将“生态优先”理念融入城市肌理,匠心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园之城”。通过系统规划、科学布局,目前已建成包括观音塘湿地公园、秀湖公园、古道湾公园等在内的几十个城市公园,构建起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公园体系。这些星罗棋布的绿色公园,不仅扮靓了城市容颜,更让市民真切感受到“推窗即见绿意,移步便入园景”的诗意栖居。
“过去想散步都找不到好地方,如今家门口就是公园,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在璧山真是越来越舒心了!”居民李女士的由衷感叹,道出了这座城市以绿色福祉提升民生温度的发展智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我区在生态保护领域同样成果显著。全区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三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璧南河更是荣膺“市级幸福河”称号。在大气治理方面,PM2.5平均浓度下降11.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9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农村环境整治方面,29条市级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让乡村重现清水绿岸。林业生态建设与修复上,通过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累计收储集体林地8647亩、国有林地680亩,实施缙云山生态修复1.1万亩,治理历史遗留和关闭矿山222亩,构建起190公里防火通道和470公里生物防火阻隔带,为绿水青山筑牢了生态安全屏障。
绿色征程,永不止步。面向未来,我区将持续把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城市发展的每处脉络,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丰富公园城市内涵,全方位保护生态环境,让“生态之城”这一名片愈发熠熠生辉,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谱写更为动人的绿色传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