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7450697415F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1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赵治中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防疫保障。疾病监测、疾病防治研究、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检验检测等。 | |||
住 所 | 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沿河东路南段77附36号 | |||
法定代表人 | 赵治中 | |||
开办资金 | 140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财政全额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璧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14.4413 | 2703.1412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从业人数 | 62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庆祝建党百年为主线,坚定政治信仰,不断夯实思想政治基础 一是政治学习不断深化。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首位,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利用重庆党员教育数字电视、红岩网、“学习强国”APP等学习平台,让党员干部养成“随时随地学”“每日必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全年开展集中学习15次,研讨发言14人次,领导班子成员讲专题党课7人次。二是党史学习教育有声有色。制订《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购置《中国共产党简史》等4本书籍,建立专题学习制度,党员干部带头,引导、鼓励普通党员研讨发言14次,学习型支部初具雏形。全面完成17件“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受益人群达3400余人。三是宣传工作亮点纷呈。在七一前后,组织举办了“对话初心 重读入党申请书”活动、邀请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老党员讲述入党故事、组织参与“百年筑梦,‘医’心向党”“坚守初心 永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 献礼建党百年”“回顾百年历程·共话医者担当”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党员在社区,健康有所依》获全国“党建引领慢性病防控”案例征集活动二等奖。全年报送各类信息81条,上稿30条,其中区级媒体上稿12条,市级媒体上稿18条。 (二)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重点,坚持精准施策,切实把防控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 充分发挥疫情防控技术保障主力军的核心作用,始终坚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主责主业,加大完善防控措施,全方位科学部署,突出流调溯源、指导消杀、核酸检测等要点,严格执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一是流调溯源规范高效。中心流调队伍心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信念,以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扎实努力的工作作风,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年处理区外协查函110起,累计排查密接21人、次密250人。二是采样检测快速精准。采集集中隔离场所环境样品1080份,进口货物样品43382份,防控重点人员8222人次,完成核酸检测103992人次,检测环境和食品样品18216份。三是指导消杀科学全面。全年指导消杀5个集中隔离点,13次大型活动现场,400余家医疗机构和中、高考场所。四是平急转换迅速高效。2021年妥善处置了1月山东协查涉疫奶枣、6月深圳宝安机场疫情协查、7月江津双福疫情、11月重庆新冠疫情等疫情工作,增援兄弟区县开展疫情防控6人次。五是物资保障充足到位。储备卫生应急物资医用N95口罩0.7万余个,医用外科口罩2万余个,一次性医用口罩13万余个,防护服0.5万余套,隔离衣0.3万余套,以及其他物资若干,并建立轮转机制,利用各医疗机构内部轮转(置换、购买)的方式,对医疗卫生应急物资进行动态储备,全年共轮转一次性医用口罩32万余个、一次性医用防护服1万余套。六是全面系统提升处置能力。全年开展新冠肺炎疫情专题风险评估1次,专业培训3次,培训对象300余人次。 (三)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坚持防治结合,推动解决当前和长远健康问题 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反映最突出的健康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落实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措施,实施地方慢性病攻坚行动,推进健康教育、免疫规划,营造良好卫生健康环境。一是突出重点,防治结合,扎实完成常规传染病防控任务。全年水痘、手足口病、艾滋病等专病分析6期;报告法定传染病18种3511例,较去年同期上升40.16%,死亡32例,较去年同期上升52.38%;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起(8起水痘、2起流感),均未达到级别;完成3个90%的国家工作指标,HIV/AIDS现存活2033例,累计死亡 623 例,2021年新发现HIV/AIDS273例, 报告死亡89例;肺结核报告发病率39.34/10万,较2020年下降8.89%;学校师生肺结核23例,占全区肺结核患者的8.39%。二是多措并举推进免疫规划工作,扎实构建人群免疫屏障。全年完成接种点疫苗配送2925次,运转疫苗约196.6万剂次,协助完成74万人、163.7万剂次的新冠疫苗接种;免规疫苗接种率达到≥90%目标,无流脑、乙脑、AFP病例报告;新建免疫规划数字化门诊4个,共计9个,全区数字化接种门诊覆盖率达到47.4%(9/19)。三是地慢性病防控工作全面发力、多点突破。2021年我区全死因粗死亡率751.30/10万,慢阻肺报告患病率587.43/10万,心脑血管患病发病率441.93/10万,肿瘤报告发病率301.77/10万;老年人管理率65.7%,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61%,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61.1%;各健康主题日宣传工作有序开展,参与的第6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大赛获全国78名,地方病工作获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通报表彰,我中心被评为重庆市碘缺乏病防治先进集体。四是健康教育围绕“四个一”重点,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健全一个体系、利用一个抓手、突出一个重点、继续一项行动”工作重点,完善区、镇、村三级网络建设,组织区级培训2次,继续开展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分析结果为:26.82%,顺利通过全国健康促进区国家验收。五是开展基公督导,助推基层工作。全年现场督导50次,访视各类患者1400余人次。 (四)以提高健康水平为核心,发挥哨点作用,织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体系 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发挥专业优势,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一是规范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全年共开展204家企业6303人次职业健康检查,全区重点职业病个案完成率111.60%(16790/15045);尘肺病主动监测完成率为106.67%(320/30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完成率108%(27/25);职业性尘肺病患者随访调查完成率为99.30%(427/430)。二是提升放射卫生服务能力。组织25家放射诊疗机构进行了放射设备性能检测和放射防护环境检测,完成161人次个人剂量监测,并对82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三是常态化开展水质监测。全年双随机和监督任务共检测202个水样,确保全区群众生活饮用水安全。四是积极推进公共场所技术服务工作。在完成154家公共场所双随机监测任务的同时,接受58家企业委托服务。五是创新开展食品与营养卫生安全监测。国家监测采集了4大类19件样品;地方监测采集了8大类190件样品,上报356例病例,开展2次食源性疾病调查。开展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调查,璧山区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为12.85%(46/358)。六是协作开展学校卫生监测。完成29所学校随机监督抽查任务;7所学校4158名学生常见病监测,3054名学生健康影响因素监测。 (五)以保证精准高效为目标,严守质量关卡,切实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保障 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资源和人才队伍,在保质保量完成现有检测任务和外部盲样考核的同时,积极拓宽业务范围,不断增加新的检测项目,进一步提高检验检测能力。一是积极参加考核,保障检验质量。2021年参加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碘参比实验室、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市认证认可协会等组织的9个批次共19个参数的盲样考核,考核结果均为优秀。二是拓宽业务范围,提高检测能力。2021年11月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获批252个参数(新项49个参数)。2021年12月完成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延续,获批227个参数(新项120个参数)。目前我中心实验室共具备529个参数的检测能力。三是做好常规检测,为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及加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保证。顺利开展并完成了食品风险监测、学校卫生监测、消毒监测、公共场所监测、地方病监测、饮用水监测、职业病体检、外环境禽流感病毒监测、HIV初筛、手足口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采样及检测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年来,中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还需加强 高、精、尖专业人才短缺,制约业务向新、精、深、高发展。中心人员编制122个,现有在编人员60人,其中,公卫医师仅10人,研究生以上学历7人,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偏少,专业能力固化、知识更新不到位,严重制约常规工作创新及深层次新内涵工作开拓,需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和并加强人才培养。同时为充分发挥公卫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主观能动作用,增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亟需落实医疗卫生机构“两个允许”政策,重新核定疾控中心超额绩效水平、完善中心内设机构设置。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存在短板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联动机制不够畅通,应对疫情处置规范性需强化。信息报告程序欠规范,与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未能实现信息交互全联通、全覆盖,信息化建设硬件、软件均不能保证工作需求,需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对中心的硬件进行更新换代,建立覆盖全区所有医疗卫生单位的互联网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至2025年1月3日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填表人: 张愈皓 联系电话:17723567922 报送日期:2022年03月31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