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745069816X5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2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璧山区就业和人才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郑勇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璧山区就业和人才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提供劳动就业服务。就业指导、失业职工保险管理、职业技能训练、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等。 | |||
住所 | 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铁山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郑勇 | |||
开办资金 | 137(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财政全额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璧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2.43 | 203.8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璧山区就业和人才中心 | 从业人数 | 34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聚焦主业,就业核心指标高质量完成 2022年,璧山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市、区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居于全市前列。我区城镇新增就业21329人,完成目标任务15000人的142.19%。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5024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3400的147.7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574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800人的14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272人,完成目标任务4850人的108.7%。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939万元,完成市级目标任务4200万元的189.02%;职业介绍成功4340人,完成市级目标4100人的105.85%。失业保险参保13.1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支出6950.1万元,为3143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2571.09万元,帮助企业稳定职工9.14万余人。 二、扩大影响,重点工作成果获得宣传肯定 一是国家级主流媒体关注推广。2022年5月13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报道以“重庆璧山:政策加力扶持,小店重拾信心”为主题报道了璧山区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纾困解难政策应享尽享、能享快享情况。2022年6月10日,人民日报社会版头条以《门店生意好 群众就业稳》为题报道了璧山区深入企业纾困解难、特色培训送到家门、重点群体加大帮扶等稳岗稳就业举措,光明网、北青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二是重点工作争先进位。因在2010年以来全市智能终端产业用工保障工作中贡献突出,2022年3月,璧山区1个集体(区就业人才中心)、2名个人被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3部门表彰为智能终端产业用工保障工作贡献突出集体(个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2022年2人上榜“2022年重庆市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是全市上榜人数最多的五个区县之一。 三、巩固拓展,全面强化稳就业保障举措 (一)用情用力托就业底线,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以精准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做实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建立高校毕业生基本信息库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信息库,实现精准推送就业信息;针对困难毕业生开展上门服务和“一对一”援助。全年组织35家企业到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城市科技学院等13所高校参加校园招聘,提供岗位1646个,达成意向协议350余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以社会尊崇助力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全年举办退役军人线上专场招聘会1场,30家企业提供110个岗位,促进80余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璧城、璧泉、丁家、广普等街镇开发了面向退役军人的12个公益性专岗,安置了12名退役军人。以专项行动回引农民工创业就业。以“璧山人留璧山”专项行动为抓手,及时摸排市外返乡农民工情况,针对性开展“131”服务(提供至少1次职业指导、3个适合的岗位信息、推荐至少1个合适的培训项目),全年累计回引2014人返乡创业就业。以兜底保障稳定困难人员就业。联合林业、交通、水利等8个部门稳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500余名贫困人员就业,其中边缘易致贫人员在岗16人。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及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待遇。全年发放失业保险金18509人次,6780.23万元;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1.8万人次,867.46万元。以常态跟踪助力退捕渔民稳定就业。强化退捕渔民跟踪服务,对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退捕渔民,全面纳入我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动态跟踪服务台账及时掌握退捕渔民就业创业需求,通过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推动退捕渔民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2022年全区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率保持100%,参保率100%。 (二)切实优化服务能力,提升就业创业工作成效 1.就业服务工作成效。一是以优质服务全力搭建就业平台。定期收集劳动力资源信息,全面、及时、准确的掌握返乡人员情况,并及时将在家未就业人员信息实时分享给高新区企业,实现岗位与求职者无缝对接。动员全区企业在重庆市就业网上进行注册,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将用工信息系统已经延伸到我区各行政村,确保用工信息发布全覆盖;及时通过璧山手机报、用工QQ群、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发布招工信息。进一步优化招聘方式,依托重庆就业网、璧山就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就业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线上招聘活动。全年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93场,1055家企业参加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43482个,达成就业意向7000余人。二是以灵活的宣传方式促进政策落实。发放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2116.48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494.1万元、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256.16万元,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100.6万元,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477人次831.97万元,为1家企业发放职业介绍补贴1.24万元。本年新增就业见习基地32个,完成就业见习1491人,发放就业见习补贴989.71万元。三是以务实的工作措施确保稳岗实效。开展落实稳岗惠企政策集中攻坚行动,建立服务专员联系企业制度,为联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用工保障等服务150件次;为全区5339家参保单位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6000万元;为3143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2571.09万元,帮助企业稳定职工9.14万余人。 2.创业工作成效。一是2022年全区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606万元,直接创业439人,带动就业545人。完成市级目标任务5000万元的172.12%;二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摸排辖区内项目,推荐“巾帼农业巴渝网姐直播带货”等4个项目参加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服务业组比赛;推荐“全自动控制油品性能检测仪”等5个项目参加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制造业组比赛;推荐“球团深瞳在线智能监测设备”等4个项目参加重庆市“渝创渝新——重庆大学生创业启航计划”,其中有3个项目被评定为三等奖。三是主动作为落实重点群体一次性创业补助免申即享工作。9月冒着40多度的酷暑逐家企业现场调查了解,让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该项创业补助。四是加强完善全区的创业要素建设。年初评定重科大加速器为区级创业孵化基地,力合清创创业孵化基地在市级创业孵化基地绩效评估中取得了综合评定良好的成绩。今年认定了17名初、中级创业导师。全区建成由两名高级创业导师,15名中级创业导师,22名初级创业导师组成的共39人导师服务队伍。 3.职业培训成效。围绕加快建设“科技璧山、创新璧山”,聚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迫切需求,,以高质量培训孕育高素质人才,以高素质人才支撑向新时代发展。一是紧密结合企业需求、积极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目标任务落地。2022年完成新型学徒制培训500余人次;二是更加注重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注重结合璧山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招商引资)实际,加强大健康产业(健康照护等)、数字经济产业(“智能+技能”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驾驶、全媒体运营师、互联网营销师(直播电商)等新职业培训。2022年新职业培训500余人次。三是突出服务产业、服务人才、服务就业“三个导向”,重点围绕重点产业、33条产业链和我区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2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共计5272人。 4.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成效。一方面强化就业帮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一是做好就业信息监测。通过与区乡村振兴局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指导镇街及时更新系统信息,精准掌握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等重点人群的就业状态、就业意愿和就业需求。二是多渠道促进就业。围绕外出务工就业与就地就近就业做好岗位开发,促进脱贫人口务工增收。2022年全区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1983人(含监测人员),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在岗500人,其中边缘易致贫人员在岗16人,发放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83人次,79.59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500人次,494.1万元;5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53人,带动脱贫人口21人就地就近就业。三是持续优化公共就业服务。落实平等就业服务措施,对有就业需求的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针对性开展“131”服务,确保有意愿、有能力人员全部实现就业,2022年已回引2014人返乡就业创业。四是全力落实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今年为11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0.55万元,已拨付460户脱贫户跨区域转移就业的交通补贴5.34万元,已拨付42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交通食宿补贴3.18万元。另一方面强化职业技能提升,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大力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把脱贫人口作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重点对象。2022年以来,开展农民工新市民培训1469人,开展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培训26期共计1345余人,涉及母婴护理、护理病人、小儿推拿、家政服务、养老护理、育婴等专业。二是大力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开展新职业农业经理人培训50人,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1100人。三是加大农林科技人才培养力度。依托专家服务团在七塘喜观村开展果树病虫害生物防治、高毒农药沼液替代技术、葡萄品种与栽培等技术培训67人次;依托区委党校开展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涉及农业科技人才20余人。 (三)规范就业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一是预算资金安排到位。2022年资金预算2602万元,区级配套资金150万元。二是强化就业资金使用、监管。2022年划拨至我区就业补助资金2602万元,年度支出5317.09万元,支出率98.56%。三是建立内控制度。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就业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四是完善公示制度。按规定在门户网站公示社保补贴、职业培训补贴、交通补贴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群众监督。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至2025年03月26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陈洲联系电话:15023227878 报送日期:2023年03月31日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