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事业单位年度报告 > 2023年度

重庆市璧山区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中心

日期: 2024-06-20
字体: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7MB1A59978Q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3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璧山区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中心

法定代表人

王姝尹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璧山区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促进璧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主要负责农业、农产品推广、品牌建设及加工业统计;种植业粮油、畜牧和渔业生产的业务指导技术服务及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实施;农业工程建设等工作。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农产品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追溯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服务、监测认证保险等工作。推动三园建设三产融合发展。

住    所

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莲花街185号

法定代表人

王姝尹

开办资金

383(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财政全额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璧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09.32

351.27

网上名称

重庆市璧山区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中心

从业人数

126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一、工作开展情况 1.粮食水果生产情况:一是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1.27万亩,市级下达任务为40.77万亩,2023年粮食总产量17.08万吨,市级下达任务为16.88万吨;二是2023年璧山区水果种植面积171280亩,较2022年增加0.85%,预计水果总产量199946吨,同比增加10.2%,全年水果总产值预计10.11亿元,同比增加9.24%,能完成市级考核任务。2.畜禽水产生产情况:一是全区出栏生猪24.12万头,同比增长了6.82%,家禽2856.19万只同比增长了2.73%、牛587头(同比增长38.77%)、羊19641只(同比增长1.26%);二是全区养殖面积37449亩,与去年同期37432亩相比增加了0.04%,我区水产品产量预计为12597吨,与去年同期12091吨相比,增加了4.18%。渔业总产值预计达42041万元。及时兑现各项种粮补贴。一是及时发放一次性种粮补贴。2023年第一批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57979户,补贴面积118.76万亩,补贴标准12.84元/亩,补贴金额240.82万元;二是继续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一般农户118666户,补贴面积28.52万亩,补贴标准106元/亩,补贴金额3023.38万元。种粮大户23户,补贴面积10588.55亩,补贴标准230元/亩,补贴金额243.54万元;三是加大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支持力度。提高区级补贴、农户自筹比例,由10%:25%调整为25%:10%,2023年水稻、玉米种植业保险达13.28万亩。据初步统计,水稻玉米理赔面积1.17万亩,理赔金额411.62万元。四是利用2022年结余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21.6万元,对生猪规模养殖场在规定时间内购进优质仔猪给予100元/头补助,对2022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的贷款进行贴息补助,根据《璧山区2023年购买仔猪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及《璧山区2023生猪规模养殖场贷款贴息补助项目》,购买仔猪补贴项目补贴4家,贷款贴息项目补贴4家;实施了璧山区2023年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总资金30万元),对4家规模养殖场提档升级,在10月底前能完成验收补助工作;做好生猪保险工作,2023年度共承保生猪养殖保险156041头,能繁母猪养殖保险9922头,政府强制扑杀保险165963头,合计财政补贴1224.7979万元。同时,鼓励发展牛、羊、禽、兔等生猪替代品产业。1—8月分三批次已办理机具补贴984台,受益户数956户,共计已兑付农机购置补贴80.505万元。第四批次在9月底已受理完成资金申请,受益户数270户,补贴机具270台,补贴资金需求为19.09万元。受理完成9台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的申请,补贴资金需求为4.55万元;以上两项资金已向区财政申报用款计划。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工作。编制了《璧山区2023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方案》,成立了璧山区化肥农药减量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启动蔬菜配方验证试验4个。召开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培训会、工作推进会5次,累计培训324人次。成立璧山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核查小组5支,对15个镇街撂荒地整治工作进行了核查,核查指导各镇街50余次。2023年预计化肥施用总量为8944.77吨,较2022年减少0.18吨,下降0.002%,预计农药施用总量为104.87吨,较2022年减少0.02吨,下降0.02%,完成市级下达任务。全面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项目表层样点调查采样、表层样品制备、表层样化验分析的招标等工作,已全面普查调查采样工作,截至12月20日已全部完成894个表层样品采集工作。全面完成撂荒地整治复耕工作。根据要求按照2021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中的耕地为调查范围,对下发撂荒耕地疑似图斑开展核查。全区疑似撂荒耕地图斑已全部核查完毕,其中:核查全区5亩以上疑似撂荒地图斑共计542个,疑似图斑面积6756.34亩,实际撂荒面积1415.99亩,可复耕面积332.35亩,已复耕面积332.35亩,复耕进度达100%。全区5亩以下撂荒地图斑414个,疑似图斑面积8186.61亩,实际撂荒面积1782.63亩,可复耕面积90.48亩,已复耕面积90.48亩,复耕进度达100%。积极配合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全面完成2021年璧北河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收方工作;二是完成2021年梅江河流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3标段的工程收方工作;三是完成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土地宜机化整治工程的三方验收;四是协助农业农村委乡村建设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工作,发现质量问题6起,督促施工单位全面完成整改。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按方案全区示范和补贴推广了低积累水稻品种约10773斤,低积累玉米品种约24156斤,完成工作区低积累品种调整、优化施肥、水分调控及叶面阻镉的技术实施,建设6000亩安全利用示范片并开展了示范区稻鱼和稻虾种植技术示范及农产品降镉提质的技术集成应用,按文件规定已完成区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核算,我区核算结果为100%。完成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点8个、省控点78个和地膜监测点15个的例行监测工作。扎实开展品牌建设。持续开展“绿色食品”认证,截至目前我区新取得 “绿色食品”证书23个,完成“绿色食品”续展27个,完成新申报材料审核和现场检查“绿色食品”9个,年检绿色产品90余个,督导检查40余次。完成璧山葡萄中国农业品牌精品工程申报材料,并通过市级遴选。推广璧山本土品牌,做好农产品营销,争取资金49.18万元,启动“璧山甄选”农产品营销项目,目前项目已开展直播带货2场次,惠及企业25家,营收超过10万元。都市果业研发中心积极开展选育工作。一是持续提升研发中心基础设施水平,实施绿色果园建设,室内起垄定植李子新品种300余植,预计2024年试花投产;二是实施品种更新改造。高接换种柚子200余株,李子500余株,桃子100余株。引进新品种20余个,其中桃子12个,西梅2个,樱桃1个,柚子3个,李子3个,果桑4个;三是加大新技术落地示范,引进桃李创新栽培技术模式3项,包括李子棚架栽培技术模式,桃子柱形栽培和“Y”型栽培模式各1项,自主开展试验新技术3项,包括蜂糖李坐果率人工授粉试验,桃李夏季控旺试验和李子硬枝扦插繁育试验,开展国峰2号李子品种杂交组合研究,授粉花朵2000余玫,预计获得杂交种粒500颗,完成品种审定工作1个;四是提高成果转化率,为我区果业优质优品服务。从去年底到今年6月,举行多种形式的良种现场观摩培训活动累计20余次,接待来人来访1000余次,咨询人数达2000余人,推广良种接穗2万余枝,优质果苗近万株。全区15个镇街61个农业种植户共种植豇豆223.3亩,并按要求建档立卡。并联合重庆大学、重庆市杀虫真菌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璧山区渝西蔬菜研发中心开展豇豆病虫害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减量防控的田间试验示范,示范的新技术方案对豇豆病虫害(包括锈病、蓟马、豆荚螟、蚜虫等)防效稳定在85%以上,减少化学农药50-100%,绿色生产示范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发放检测克百威、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蝇胺5种农药的豇豆胶体金检测试剂500批次,切实推进豇豆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工作。做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23年已出动检查人员145人/次,对重点企业、养殖场开展质量安全检查。全覆盖检查了6家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未发现使用“瘦肉精”等禁用物质的违法违规行为;抽查了182家规模化养殖场,未发现违法违规使用促生长类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及其他禁用药物情况。2023年全区依据现有检测能力完成辖区内种植业农产品农药残留定量检测740批次、完成市级风险监测任务523批次;开展种植业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8700批次(其中区级2165批次,镇街6535批次),监测合格率为100%;开展产地水产品禁用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对全区12个镇街21个渔场开展水产品抽样快速检测,计45个样品,检测指标孔雀石绿、氯霉素、地西泮、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氟喹诺酮类等13个项目,圆满完成市级快检任务,并进行上报。对来凤街道开展孔雀石绿定量检测,其中底泥样品7个,水产品样品1个,检测均合格。协助市农业农村委完成对璧山区14个水产品执法监督抽检、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畜禽产品药物残留抽检任务,未发现不合格样品;开展认证产品证后跟踪检测30个和豇豆专项风险监测50批次,监测合格率均为100%。 今年春秋防期间,全区共代行免疫散养生猪O型口蹄疫6.0122万头、牛羊口蹄疫0.7573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约216万羽、小反刍兽疫0.5479万只、犬狂犬病近3.3879万只,强制免疫病种应免动物免疫密度达98%以上。同时,集中开展动物疫情普查,共普查167个行政村、普查养殖场1122个次、养殖户5.8979万户次,普查未发现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2023年,累计对21749份(血清学18790份、病原学2959份)样品进行了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或病原学监测工作,未检出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强制免疫动物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积极开展水产养殖疾病监测工作:一是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完成月报3份,其中2份被刊登在重庆市渔业信息网站;二是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完成3个测报面积共286亩的市级水产养殖疾病监测点4个品种的病害月度监测,报送病害发生、水质监测等数据400余个;三是细菌分离纯化。开展水产养殖主要病原微生物耐药性普查工作,分离纯化菌样60个,送往市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植物检疫,植物病虫测报工作: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准确率稳定在90%以上,确保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突发病虫得到科学应对和有效控制,病虫害为害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二、工作计划 完成2024年全区粮食生产任务。落实惠农政策,继续开展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以、水稻玉米种植业保险。继续做好畜禽稳产保供任务一是做好畜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大力推广种养循环生态养殖技术,开展畜禽养殖技术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培训,努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二是做好生猪保险工作,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确保2024年生猪出栏达22万头以上。继续做好畜禽养殖场投入品安全的宣传、培训、监管,不断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组织实施好畜牧项目,做好试点示范,推进我区畜牧业提档升级。加强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指导,确保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力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充分认识守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的极端重要性,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防范化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压实责任,守好底线,为保供给、保质量提供坚强保障。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2023年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考核重要内容。一是积极向上汇报争取领导支持,持续加强与区财政沟通,及时兑付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等资金,尽早完成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考核内容,不影响2023年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考核。二是继续做好农机推广,耐心做好电话咨询和来人来访。三是持续做好入户核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四是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机购置补贴相关政策的培训。继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一是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田间试验;二是对农户开展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及绿色防控调查;三是精准建立化肥、农药示范片到户台账,进一步规范化肥农药减量数据管理。扎实做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组织开展春秋季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行动,重点做好对镇街的督促指导,以及拨付经费使用情况的检查指导;二是全力做好准备接受农业农村部延伸绩效考核工作;三是做好动物疫病监测。详细落实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监测各项任务,提高防控质量,消除风险隐患。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自2020年5月8日至2025年5月8日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2023年8月被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总工会荣获“巴渝工匠”杯重庆市首届农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动物疫病防治赛项)竞赛团体奖。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填表人: 付群群联系电话:15002306181  报送日期:20240301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