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生态环境局 > 政府信息公开 > 基层政务公开 > 生态环境领域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重庆市璧山区生态环境局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42号 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4-01-19

重庆市璧山区生态环境局

关于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42号提案的复函


民建璧山工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做好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的建议》(第42号)收悉。经与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工作,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持续建言献策,推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向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市级考核要求。但正如你们列举出的,目前部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区生态环境局认真研究,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针对“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问题,你们建议,采取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提升群众保护责任意识等措施,我们认为建议十


分中肯。

一是加强负面典型警示,按照区主要领导要求,由区生态环境局、区融媒体中心牵头,制作我区2023年生态河长工作警示片,并在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暨总河长、总林长会议上播放给全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主要企业负责人和各镇街干部观看,涉及饮用水水源地等曝光画面,对行为主体予以警示。

二是针对部分镇街存在的农村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短板,包装项目入库,申请上级资金,助推镇街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020年至2022年,累计申请市级生态环境“以奖促治”专项资金275万元,用于全区6个村共6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正积极推进福禄镇、三合镇、七塘镇3座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项目,预计2023年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相关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三是构建人工生态湿地,形成生态缓冲区,吸附分解氨氮、总磷。2020年起建设生态湿地5000亩,2021年建成生态湿地1346.52亩。同时,每年对6000余亩生态湿地开展后期管护,合理利用,建立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构建绿色生态保护屏障。

二、针对“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问题,你们建议,采取技术和政策扶持力度、建造湿地或水源涵养林等措施,我们认为建议十分中肯。

一是加强政策指导,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2022年新增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0.21万亩、新增农药减量增效示范片0.45万亩。建立通报机制,印发了《重庆市璧山区化肥农药减量问题整改工作通报制度》和《重庆市璧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开展2022年统筹利用撂荒地稳定粮食生产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专项检查的通知》。成立5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核查及验收小组,对全区15个镇街化肥农药减量问题整改工作以及市级重点项目开展监督抽查,累计发现问题20个,完成整改20个。召开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培训会、工作推进会5次,发放测土配方卡10000张。2022年化肥施用总量为8944.95吨,超量完成市级下达任务。2023年化肥、农药使用量较上年计划分别下降0.01%、0.05%以上。同时,在广普镇、健龙镇试点开展花椒树下种植野豌豆191.98亩,助推绿色农业提质增效。

二是深入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已达100%,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8%以上,实现了重庆畜牧兽医云平台与璧山畜禽三区地图在线链接,便于随时查询养殖场所属区域,强化了畜禽养殖区域的管理;组织各镇街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记录培训;完成了62家畜禽养殖场养殖污染巡查,重点查看粪污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粪污利用台账记录情况;利用2023年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项目,将支持4个规模养猪场的升级改造,共计补助资金30万元;开展健龙镇白果村、玉林村、小河村种养循环调研;在健龙镇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1个。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政府引导、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原则,推秸秆综合利用。2022年全区建成的秸秆综合利用试点5家,有效覆盖璧北、璧中、璧南区域的农用物秸秆收储和资源化利用。2022年,全区全年综合利用率达91.01%。2023年,根据区级财政资金状况,有序推进《璧山区2022—2025 年农用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送审稿)》。

四是开展生态湿地和囤水田建设。2018年起开展囤水田试点建设,完成0.15万亩;2019年完成1.42万亩;2020年完成1.62万亩;2021年完成2.07万亩。2023年计划建设囤水田0.75万亩,在13个镇街实施。2020年起建设生态湿地5000亩,2021年建成生态湿地1346.52亩。同时,每年对6000余亩生态湿地开展后期管护,合理利用,建立科学合理的退出机制。

五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普查。2022年共巡查各类农业污染源 1364个(次),其中:山坪塘 516 个、养鱼池 228 个、养殖场 188 个、种植大户及堆肥点 296 个、屠宰场 136 个(次)。2023年,推进《璧山区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实施方案(2023—2027)》编制工作。

六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试点监测。根据《2022年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2022年璧山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等文件要求,以七塘镇(璧山区璧北蔬菜基地)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通过理论研究与现场监测相结合,探究农业面源监测方式、监测布点、监测时段、监测因子等,初步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三、针对“水生态环境承载压力较大”问题,你们建议,采取水源地边界矢量和立标等规范化建设、落实饮用水水源地监管要求、强化河湖生态基流保障等措施,我们认为建议十分中肯并向有关部门反馈你们提出的建议。

一是加强规范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全部19个水源地边界矢量校核、完善标牌、界碑隔离网设施设置等规范化建设。区生态环境局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市生态环境局反馈的璧山区水源地问题逐一核实、核准,检查、补充、完善水源地保护区矢量边界,形成水源地保护区矢量边界成果。

二是完善政策支撑。印发《2023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明确相关镇街、部门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管控职责;印发《2023年同心水库等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入库支流水质考核办法》,加强9个饮用水水源地入库支流考核,督促镇街加强污染源管控。

三是加强日常管理。镇街开展水源地保护区内污染源日常排查和整治,报送巡查台账。常态开展饮用水源水库库面漂浮物及库周垃圾的打捞清理工作,确保水库干净整洁。及时清理水库消落带杂草和枯死树、竹等植物,最大限度减少因水位上涨淹没杂草等植物腐烂对水质污染的影响。

四是放鱼涵养水质。根据各饮用水源水库水质情况,采取“人放天养”的方式,在各饮用水源水库投放了适量的花白鲢鱼苗涵养水质。继续推进同心水库等9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治理项目,中标方通过采取投放花鲢、白鲢、鳙鱼等水生动物,水源地水质逐渐向好。

五是推进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提升水环境容量。严格按照渝西工程(璧山段)2023年施工总进度计划,倒排工期,落实责任,增加作业面,持续做好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等全过程管理,千方百计确保今年12月底基本具备通水条件。2023年度,千秋堰水库工程计划完成水库下闸蓄水,完成投资8000万元。

四、针对“部分涉水违法行为取证难、处罚难”问题,你们建议,采取提升环保执法督察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法规等措施,我们认为建议十分中肯。

一是引导镇街结合每月结合巡查,对饮用水水源地周边群众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重庆市水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区生态环境局会同区生态河长办、区水利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召集全区30家用水排水量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和26个涉及监管职责的镇街、部门负责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加强政策宣传。

二是高效运用管理系统,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上报。借助重庆市水环境大数据系统,区生态环境局每周调度15个镇街、2个管委会开展巡查问题上报及解决。从今年4月开始通报起,4月、5月,市生态环境局均对我区利用水环境大数据系统工作予以肯定,其中区县主动发现问题情况、市级甄别问题及整改情况被点名表扬。

三是压实责任,斗硬考核,督促各饮用水源水库管理主体认真履职。将水库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考核,区生态环境局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强饮用水源水库的巡查;区水利水库服务中心加大巡查力度和频次,及时阻止饮用水源水库存在的钓鱼、偷鱼、游泳等污染水库水质的行为;镇街做好污染源的整治关停,有效保证饮用水源水库水质达标。

此复函已经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中亮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通过登录“智慧政协”平台填写在《提案办理情况评价》上,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璧山区生态环境局  

                                                                                         2023年7月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