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普镇:以“农文旅”融合发展激发兴村富民新动力
游客在登云坪采摘脐橙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优化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近年来,广普镇深刻领悟中央文件精神实质,学好用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秉持“以农促旅、以旅彰文、以旅兴农”的发展思路,聚力深掘资源禀赋、释放产业势能。依托“凉伞云遮”历史文化底蕴,全力打造登云坪“石伞云遮”项目,并与谢唯进故居红色教育基地串联成线,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广普辨识度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
多业态融合发展
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广普镇坚持以乡村旅游开发、就业创业增效、农特产品补链延链为抓手,聚力探索现代农业与乡村消费深度融合的“农文旅”融合场景。
广普镇气候温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小气候,培育了特色富民产业——登云坪脐橙。
近日,在坪中村富莉萱农业专业合作社里,满园的脐橙树上,黄澄澄的脐橙挂满枝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脐橙。
“我们种植的脐橙品种口感细腻、甜度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今年,合作社预计产量20万斤,毛收入60万元左右。”富莉萱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尹道富说,“此外,合作社还发展‘电商+农业’,让脐橙、花椒等农产品畅销全国,今年合作社营业额超1000万元。”
如今,通过“旅游+产业”双向赋能,坪中村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近年来,广普镇大力培育新型农业,引进重庆新石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璧山区富莉萱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培育发展“农业+观光”“农业+节庆”“农业+体验”等融合场景,探索建设油菜花和水稻示范片、特色农场,试点发展稻渔、稻油、稻菜等综合种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探索订单农业,同山东威海福莱旺公司达成订单协议,年均保底收购脐橙、南瓜等特色农产品各500亩,构建起可靠的产销对接机制,降低了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使农民从源头上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综合利用柏杨村花椒烤房和农产品冷冻保鲜车间、大石塔村粮油加工车间,纵向探索延伸农业产业链附加值,柏杨花椒烤房年均加工和销售花椒800余吨,年产值达960万元,显著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稳定农民就业,全力支持并解决重庆福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增产扩能用地问题,新增就业岗位400个。
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广普镇深掘“文”化底蕴。以共产主义战士、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谢唯进为背景,挖掘谢唯进红色文化资源,布设谢唯进生平事迹展陈,再现谢唯进投身革命和建设祖国的奋斗场景,以及登云坪古寨门、东狱庙、北铜庙、摩岩造像等历史文化遗迹,探秘璧山古八景之一“凉伞云遮”故事传说,讲好家乡故事,传承地域文化。着力发展亲子研学,以“璧南吹打”“打连厢”等传统民俗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传承非遗文化。立足普兴希望田研学基地、云泰古村和平行岭谷地里研习基地等,融学于趣,弘扬农耕文明。
在基础设施方面,广普镇也加大投入,夯实旅游基础。因地制宜打造可持续发展精品乡村旅游线路1条,集民宿、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雏形已初显,现有汽车影院等露营基地2处、1200平方米,星空房、霍比特小屋、悬崖木屋等精品民宿18套,卡丁车游玩体验场地1个,游轮精致露营酒店即将建成投用。此外,投入资金150万元,新建自来水管网11公里、安装提升泵2台,永久性解决景区因地势高水压不足导致群众“喝水难”问题。升级改造电力设备4处,更换调整线路16公里,整合资金850余万元,改扩建及彩化登云路5公里,改扩建“凉伞云遮”景区附近3条道路10余公里,修建景区生态停车场400平方米、安装充电桩4台、太阳能路灯230盏,景区品质进一步提升。
多渠道致富增收
探索兴村富民新模式
村集体经济的壮大,离不开村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广普镇培优育强“强村公司”,引导金龙村、坪中村、周家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出资成立重庆市璧山区农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兴公司),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中心任务,锚定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等领域,全力破解“三农”发展的现实瓶颈,并将增值收益服务于“三农”、反哺于“三农”,致力于发展集体经济,惠及民生。
2023年,农兴公司年经营性收入、收益环比均增长10%。公司成立期间,承接各类经营业务超300余万元,实现纯收益50余万元。今年,农兴公司将收益用于坪中村等农村入户庭院路建设,最近,该项目一期完成施工,坪中村群众“出行难”“运货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据了解,坪中村率先在全区创新推出群众出资+强村反哺+政府补助修路模式,投入资金40余万元,硬化入庭院的泥结石路31条2.5公里,受益群众达到102户348人。
“以前,这段路是窄窄的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就坑坑洼洼,车子也开不进去,外出一趟总是不方便。现在进行道路修缮后,不仅进行了硬化,还扩宽了路面,我们的出行方便了很多。”坪中村村民张元伯满脸笑容地说道。
此外,广普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落地盛元家庭农场、枇杷园等精品果园项目,村集体占股30%,运营收益按各方投入占比进行分成,分红由村集体组织用于帮扶本村监测户和脱贫户。
今年,广普镇在坪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订单式农业,结合耕地非粮化、非农化补足工作,流转土地250亩,探索实践南瓜种植,利润达100余万元。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农产品市场中,建立和维护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近年来,广普镇做优特色脐橙品牌,坚持“品种、品质、品牌”思路,建设标准化果园设施,培植优质特色品种,严格把控施肥、打药、浇水、修剪等各个种植环节,持续推动“登云坪”脐橙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登云坪牌阳光脐橙,入选重庆市名牌农产品、国家绿色农产品,目前种植面积3000余亩,年产值超2000万元。探索塑造脐橙文化,举办脐橙推介文娱活动,将凉伞云遮、谢唯进故居、禹王观戏台等古迹元素巧妙融入登云坪脐橙外包装设计,让消费者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广普镇浓厚的文化氛围。
同时,通过招引优质旅游项目、深挖旅游文化潜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等方式,进一步放大广普镇农文旅融合叠加效应,擦亮广普镇农文旅产业金字招牌。承办重庆市“全民健身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暨重庆市定向越野系列赛、登云坪首届阳光脐橙文化节两场活动,为乡村振兴发展聚拢了“人气”“财气”。2023年,全镇旅游人数超5万人次,旅游收入1210万元,带动150余名当地群众从事旅游接待、旅游娱乐、土特产品销售等活动,人均增收1.8万元,文化旅游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我们学好用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秉持‘以农促旅、以旅彰文、以旅兴农’的发展思路,聚力探索现代农业与乡村消费深度融合的‘农文旅’融合场景。积极探索订单农业新模式,登云坪脐橙、富莉萱青花椒畅销全国;聚力培育‘农业+观光’‘农业+节庆’‘农业+体验’等融合场景,普兴希望田、云泰古村、平行岭谷等研学基地成为游客新宠,坪中村乡愁馆已成广普镇乡村旅游新坐标;游轮精致露营酒店火热建设中,集民宿、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影食台特色生态乡村旅游项目已雏形初显。”广普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党建统领乡村治理
厚植文旅融合土壤
近年来,广普镇结合党建统领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让“党建”可触可感,为文旅提色增彩。
通过建立“一图、两先、三册、四员”的网格组织体系,推动干部职工和党员“应沉尽沉”,壮大网格力量。“一图”即全镇村(社区)网格力量分布图;“两先”即群众的难事干部先行,奉献的事情党员先行;“三册”即党员名册、网格报到干部名册、回村报到干部名册;“四员”即返乡人员、卫生室工作人员、司法调解员、派出所工作人员。通过搭建组织体系,将分散的基层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发现问题—马上就办—及时反馈”的闭环机制,实现了以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为核心,党员为前端,其他力量为支撑的网格化治理新格局。
目前,网格员已落实常态化巡查走访机制,耐心倾听群众声音,精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解决群众所盼所求。120名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8件,参与村庄、河道、绿化、基础设施等管护,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同时,广普镇围绕“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矛盾纠纷不上交”的治理目标,设立“乡风治理先锋岗”,建立“党员责任区”,保证每个村民理事会、院管会至少有1名党员。通过德贤明理堂、红黑榜发布、丰富院落文化供给等工作,推进移风易俗、院落文明新风建设。
以“乡愁”为主题,美化村主干道景观,打造景观节点和微景观,对沿途的农房外墙重新粉刷,适当增添墙绘,实现“颜值”“内涵”双提升。并依托党员教育平台,协调涉农部门,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围绕民宿运营管理、餐饮服务、农村电商、自媒体运营等领域,采取“课堂培训+外出观摩”“线上+线下”等方式强化技能培训,规范产业发展,督促引导广大农户诚信经营,推动乡风文明,不断为文旅融合注入文明力量、提供精神动能。
今年,广普镇高标准落实数字化变革要求,确立“智慧文旅”方向,创新开发“广普镇全域旅游一点通”小程序,将全镇旅游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高度系统化整合、数字化集成,构建“吃住行娱购”一站式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让游客既可提前了解景点简介、天气情况、旅游攻略,又可自动生成线路规划和交通导航,并实现“一键”智达目的地,还可提前预订当地特色农产品,高度实现游玩智能化、数字化。
“近年来,我们立足服务打造广普镇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用‘党建链’串起了农文旅‘产业链’。”广普镇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镇将持续推动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农文旅融合发展优势,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农文旅融合增色添彩,助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的广普镇,正以开放之姿、热情迎接各地游客朋友到来,一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和谐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广普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