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镇:立足于“防” 突出于“早” 致力于“实” 大兴镇多维度发力织密防灾减灾“安全网”
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如何化被动救灾为主动防御?近日,记者深入大兴镇安全隐患点,直击当地如何通过制度化预案、透明化公示、高效化联动,立足于“防”、突出于“早”、着眼于“细”、致力于“实”,做好做足防灾减灾各项准备,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实屏障。
在大兴镇梅江场镇防洪薄弱点,记者了解到,该区域因地形低洼、靠近河道,历来是防汛重点。当地有针对性地划定了风险范围,明确了受威胁住户数量及转移安置方案。
“梅江场镇防洪薄弱点主要位于梅江场镇低洼地段,一旦发生洪水,涉及73户239人需要转移。我们设有两个转移安置点:梅江小学可容纳48户152人;河对岸万民村的21户75人则转移到高桥村便民服务中心。”大兴镇水利管理岗工作人员李正彬介绍。
清晰的转移路线和安置点是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的关键。记者实地探访,通往梅江小学和高桥便民服务中心的主要道路畅通无阻,指引标识醒目,确保紧急时刻能迅速引导群众。
“这里地势低,是防洪重点区域。村里年年都宣传防洪知识,工作做得很到位。遇到洪水我们往学校方向走,那边地势最高。”梅江场镇居民安大爷指着洪水警示线说道。
居民防灾意识的提升与对避险流程的清晰认知,是成功避险的第一道防线。这离不开信息的有效传递。随后,记者前往同样面临山洪威胁的高桥村,了解风险告知和责任公示的具体做法。
在高桥村必经道路旁,一块“山洪灾害防御公示栏”格外醒目。上面不仅清晰标注了风险区域、预警信号识别方法、转移路线和避险场所,还详细列出了区、镇、村三级责任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高桥村居民孙大姐表示:“村里开会都讲过,微信群也发过通知。遇到洪水预警,特别是红色预警,村干部会下来通知,或者群里发消息,提醒大家避险。”
公示栏信息的公开透明是责任落实的重要体现。而标注的联系方式是否畅通、责任人是否熟悉职责,更是关键所在。
在高桥村山洪灾害防御公示栏前,记者现场拨通了该村党总支书记蔡万皆的电话。针对山洪灾害防御的宣传与准备工作,蔡万皆在电话中向记者作了详细介绍。
蔡万皆表示:“宣传主要通过召开院坝会进行,内容涵盖应急预案讲解、应急演练动员以及相关政策普及,同时辅以发放宣传单的形式,确保信息传达到位。在防御工作的具体措施方面,首先是建立相关制度,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村一级的具体责任。同时,成立由村干部、村民组长以及灾害点村民代表、党员组成的应急小分队。第二,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演练严格按照规划的疏散路线和指定的避难场所进行,确保一旦灾情发生,居民能够迅速安全撤离,全力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三,做好物资保障工作。我们提前储备食品、药品、饮用水等应急物资,一旦发生灾情,确保受灾群众灾后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及时满足。”
为进一步了解信息上报和应急响应的实际流程,记者在高桥村二组山洪灾害点进行观察。当发现河道水位出现变化,存在潜在防洪风险时,记者以普通群众身份致电大兴镇政府值班室。
值班人员迅速回应:“好的,明白。马上向领导报告,会安排专人过去查看。请保持电话畅通,我们会联系您。”
15分钟后,值班人员抵达现场查看水位变化,确认水位上涨的幅度,观察水流速度、浑浊度以及岸边是否有冲刷、渗漏等迹象,初步评估了潜在风险等级,并将现场核查的图文信息进行了上传报备。
据了解,大兴镇针对辖区防洪薄弱点、山洪灾害点,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山洪灾害预案修编,形成了《大兴镇超标洪水预案》《大兴镇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大兴镇防汛抗旱、山洪灾害综合应急演练方案》等制度体系,落实了三级责任人并公示,每年组织开展镇村两级应急演练,发放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到户到人,同时通过特殊天气预警预报、特殊人群关注、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维护,加强隐患点监测排查巡查,工程整治等措施进行综合预防治理。
除了应对洪涝威胁,地质灾害的排查与处置同样是防灾减灾的重点。在大兴镇茅莱村五组手扒岩处,一处300余立方米的巨石和当地村民张某房屋距离仅约1米。由于长期受自然风化和雨水冲刷,村干部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该巨石出现明显开裂迹象,存在随时倾倒风险,直接威胁张某一家的安全。镇政府接报后迅速响应,组织镇村干部、地质专家及施工队伍赶赴现场。专家评估认为,危岩若不处置极易引发滑坡,危及房屋及周边安全。经与张某充分沟通协商,镇政府立即组织破碎危岩,消除隐患。
从发现险情到专业评估,再到快速、彻底地处置,整个过程体现了基层风险排查、预警响应和应急处置的联动效能。据了解,该村依托常态化巡查、预警叫应机制和“户到人”防御措施,有效筑牢了安全防线。
据了解,为强化地质灾害治理,大兴镇每周由分管领导带队,联合规划建设岗、地质灾害工作人员及村级群测群防员巡查隐患点,评估风险、决定是否转移群众,并及时上报巡查情况及拍照备案;村级群测群防员坚持日常巡查,提醒住户防范风险,每周两次上报信息。汛期前,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及村(社区)开展单点应急演练,磨合机制、熟练流程;汛期中则密切关注天气,果断撤离受威胁农户,保障生命安全。此外,及时上报需治理的隐患点并准备资料,配合相关单位的勘测设计、施工及验收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区相关部门会议及专业知识学习。
大兴镇应急管理岗负责人张川表示:“镇里重点排查整治山洪灾害点和地质灾害点。目前发现的两处地质灾害点和三处山洪灾害点均已整改完成。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森林防火、农村用火用电、危险行业等重点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力保障辖区安全。”
从梅江场镇清晰的转移路线,到高桥村透明的责任公示,再到茅莱村危岩的快速处置,大兴镇以一套环环相扣、责任到人的防灾减灾机制,将“被动救灾”的压力转化为了“主动防灾”的底气。这背后,是制度化预案的周密、透明化公示的信任、高效化联动的迅捷。它不仅筑牢了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堤坝”,更展现了基层未雨绸缪的智慧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