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产业逐“绿”而行 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
数字经济展示中心
数以万计的服务器浸泡在液体中,各类指示灯不停闪烁,提示它们正高效运行……日前,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四层主楼很是静谧,鲜有人员走动,与想象中那种一派繁忙场景截然不同。“这得益于我们采用的全浸式相变液冷技术,让IT设备浸没在氟化液中进行降温,相当于让服务器的散热方式从‘吹风扇’变为‘泡个澡’,在实现绿色节能的同时,在土地利用和人员配备上也高度集约。”该中心主任张自力介绍说。
这个先进数据中心只是璧山聚力打造绿色产业的缩影。如今的璧山,还有全球首个无人驾驶“云巴”场景的示范、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刀片电池”的量产、“研究院经济”入选国务院督查肯定清单……昔日“西部鞋都”正跃升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创新之城”。
以“绿”促兴,逐“绿”而行。近年来,璧山区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经济发展“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
在传统印象里,装备制造企业往往被贴上“高耗能、高污染”的标签。6月4日,记者在璧山高新区内的重庆龙润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却看到了另一番情景。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只有数十名工人站在仪表器旁,多个机械手臂有序运转。
“现在我们最快45秒就可以下线一套转向系统,市场交付周期从15天缩短到现在的5天,人工成本下降了20%。”该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张建介绍说,顺应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企业不断进行新产品研发和生产布局,在电动转向控制领域已取得了200多件专利授权,生产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被广泛配套于深蓝SL03、比亚迪宋DMi、秦DMi等国内主流新能源车型。
龙润转向仅仅是璧山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个例。近年来,我区深化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促进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在强化集约高效用地方面,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采取“一企一策”方式盘活低效土地5000亩、闲置厂房12万平方米,规上制造业亩均增加值、税收分别提高至189.88万元、20.79万元,获评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方面,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在全市率先退出煤炭、钢铁、烟花爆竹生产行业,“零容忍”关停烧结砖轮窑等“小散乱污”企业188家,工业总产值由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占比80%转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83%,单位GDP能耗降至0.2吨标准煤/万元,璧山高新区获批国家绿色园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
“要实现转型升级发展,企业才是主角。”区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区大力开展“百企技改升级”专项行动,年投入3000万元支持鞋业、汽摩、电子、装备等产业向数字化转型,累计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369个,建成智能工厂8个、数字化车间65个、居全市第3。引导重点行业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96家企业纳入市级绿色工厂培育库,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市级绿色工厂28家、创建量居全市第2,璧山高新区获评全市首批近零碳园区试点。
培育壮大绿色产业 打造经济发展新支柱
在璧山区CBD金融街,有这样一家企业,其研发的高速直流快充产品具有高效、安全、耐用、简便的优势,并补齐了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关键一环。该企业就是璧山第二家上市公司和唯一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惠程科技。
“选择落户璧山,不仅因为璧山能为惠程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更因为璧山发展绿色产业的理念与公司不谋而合。”惠程科技副总裁付汝峰感言,如今,惠程科技在璧山的发展势头强劲,今年一季度,公司共签约合同金额6735万元,成功实现“开门红 ”。
培育壮大绿色产业是璧山走稳新型工业化路子的关键路径。近几年,璧山持续推进招大引强,成立10个产业发展专班,开展以商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2023年新引进绿色项目95个、合同投资额589亿元、增长21.4%。组建14个项目指挥部,高标准规划建设绿色低碳材料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建筑建材行业产业链、新材料行业产业链、总部基地产业链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巩固提升优势产业上,我区围绕全市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深入实施“千亿集群、百亿链主、亿元规上、万家创新”四大产业培育工程,先后引进比亚迪、中国长安、中车恒通、国科量子、中科曙光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命科技、先进材料、数字经济六大产业集群。璧山高新区产业聚集度提升至94%,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600亿元,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关键零部件、光电显示入选国家特色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璧山还注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积极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加快建设“梦界空间”数字经济产业园,联合阿里发展元宇宙产业,携手国科量子、奇安信发展信息安全产业,永久落户西部动漫节,引进世界级电子竞技战队,举办首届重庆电子竞技大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73亿元、增长9.3%,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获评获批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重庆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
夯实筑牢支撑体系 构建绿色发展新生态
5月中旬,一场外资外贸企业圆桌会议在重庆御湖酒店举行,政企双方面对面沟通交流,在聊天恳谈中,如何有效对接海外客户、化解贸易纠纷、成为海关AEO企业等问题渐渐清晰,为在座企业增强了发展信心。
良好的产业生态,可以吸引生产要素聚集,让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般地萌芽涌现。璧山区坚定不移推动科技赋能产业转型,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做好要素保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方面,总结推广“产业研究院+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建成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等高端科创平台,规上工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51%,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别居全市第4、5、6位,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实现“零突破”,R&D投入强度达2.82%,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4.5%。打造西南地区首个电子产品研发中试共享基地,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培育孵化平台12家,孵化重大原创科技成果53个,转化前沿技术专利超500件。
创新绿色金融赋能方面,成立璧山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向上推荐蓝黛、品正、凯成等企业创建金融服务绿色低碳示范工程,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截至2024年4月,全区绿色贷款达105.3亿元,绿色保险保费收入3921.6万元,提供212.8亿元风险保险,赔付1949.7万元。通过“长江绿融通”,累计推荐绿色项目130个。
完善绿色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十三五”以来,累计投资788亿元建成220千伏茅莱输变电工程、110千伏温泉变电站、35千伏莲花坝变电工程,投用足虎线输气管网。稳步推进分布式光储项目建设,累计建成分布式光伏项目61个、用户侧储能项目2个,其中包括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用户侧储能电站—比亚迪储能电站,全区分布式光储项目并网容量规模累计达13.66万千瓦,投用新能源充电桩5544个、换电站2座,车桩比达到1.89∶1,高于全市车桩比2.03∶1的水平。建设节能减排型城市,推进照明节能改造,推广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持续擦亮“生态之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