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湿地 “水动脉” 一渠活水润民心
碧水潺潺的秀湖公园
碧水潺潺,绿柳拂岸,鱼翔浅底……8月7日,漫步秀湖国家湿地公园,满目皆是水清岸绿、生机盎然的和谐画卷。然而,这片总面积433.14公顷、拥有132.35公顷湿地的生态宝地,曾因“血脉不畅”而陷入困境。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构成湿地公园重要部分的养鱼水库(漫水湾公园水体)集雨面积逐渐降低,基本无来水补充,导致水库可存蓄量少,生态基流无法保证,水生态环境退化,水库水质降低。昔日美景蒙尘,不仅影响了湿地公园的整体生态健康,也让周边居民的休闲体验大打折扣。
转机源于责任担当。在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秀湖国家湿地公园水质不达标、水系连通工程滞后”问题被明确指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各相关部门协同发力,以领导督办、全流程跟踪等方式压实责任,誓要“标本兼治”,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
“核心在于让水‘活’起来!”区水利局水生态建设科科长郭宏章介绍,针对督察反馈,区水利局高度重视,科学制定了新的水系联通方案:一方面,从同心水库引水至御湖(大岚水库),让湿地公园的上游水体有来水;另一方面,将秀湖公园的水调入养鱼水库(漫水湾公园水体),构建水循环通道。这样不仅可以让秀湖公园内部水体有源水不断流入,同时可以实现水体内的互联互通,在确保生态基流有保障的情况下实现水质向好。
蓝图迅速化为行动。同心水库至御湖(大岚水库)工程已于2024年12月完工投用,记者从同心水库沿着新修的巡渠步道前行,一条水渠顺着起伏的山势蜿蜒伸展,最终与远处的大岚水库相接,仿佛一条流动的绿色绸带,将两座水库紧密串联。站在水渠中段远眺,只见清澈的库水顺着渠道,通过节制闸的调控平稳汇入下游的大岚水库,再注入秀湖公园。
而在距离秀湖公园2公里外的漫水湾公园内,公园两侧草木葱茏,步道上行人三三两两,或悠闲散步,或驻足赏景。随着水泵的不断运转,漫水湾公园的补水口,汩汩清泉正从地下管道喷涌而出,在池塘里激起层层涟漪。截至目前,秀湖公园至漫水湾公园水系联通工程也已顺利竣工。
据悉,秀湖公园调水入养鱼水库(漫水湾公园水体)水系连通工程包括取水泵和输水工程两部分。取水位置为拱秀桥下游处,通过“新建提水泵站+沿剑山路+顶管穿双星大道+沿道路接入养鱼水库”,泵站采用户外一体化预制泵站,提水管道连接提水泵站出水管,沿拱秀广场横穿凝山路、剑山路、漫水公园道路接入养鱼水库库尾。
“该段项目是秀湖国家湿地公园水系连通工程骨干工程,绿发集团抢抓工期加快项目建设,管道总长约2公里,于7月25日进入试运行阶段,每天可以向漫水湾公园输送约5000方水。”绿发集团项目负责人罗佳楫表示。
如今,秀湖公园与漫水湾公园水质显著改善,水体清澈,环境优美,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和市民休闲的热门去处。“以前水是‘死’的,现在经常换水,变清了,看着就舒心!”正在漫水湾公园散步的市民刘正富乐呵呵地说。
活水润泽,步履不停。接下来,我区将持续关注城区景观水体生态恢复,探索建立长效补水机制,为区域水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注入不竭的源头活水,守护好这一方人水和谐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