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 雾化栽培 酵素种植 共享菜园 爱“折腾”的“新农人”闫光伟
虽已是寒冬时节,但在八塘镇智灯村,满眼仍是长势喜人、青翠欲滴的菜地,这连片的绿色里,点缀着泛着银光的大棚、黛瓦白墙的农房,还有一个个蓝色塑料大桶。
“这些桶是用来干嘛的?”“桶里面装的可是我的‘宝贝’酵素。你们要是成了共享菜园的客户,明年开春应该就能尝到用酵素取代化肥农药种出来的高品质蔬菜了。”重庆市伟正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闫光伟向客人们介绍说:“我们用辣椒梗、桉树叶做的酵素来杀虫,用菊花做的酵素来杀菌……”
今年50岁的闫光伟,在朋友眼中一直是一个爱“折腾”的人。
闫光伟是沙坪坝区人,以前曾在沈阳、广州、成都等多地务工,因始终觉得没有归属感,于是在2007年选择返乡创业,和几个同学一起种菜。短短一年时间里,每人都挣到了七、八万元。
没想到,2008年,闫光伟又只身来到智灯村,一口气包下了500亩地,开始了新的创业。他大面积铺设喷滴灌设施,全面实施机械化耕作。他直接把蔬菜送到双福国际农贸城进行销售,避免“中间商赚差价”。他建微信群承接居民小区的直送订单,拍短视频、做直播吸引客流直接到基地采摘,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如今,该公司已实现年产蔬菜4000余吨,被授予“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精品农业园”“十佳发展型农业企业”“科普惠农服务示范基地”等诸多荣誉称号。
虽然15年没“挪窝”,但朋友们知道,闫光伟只是换了种方式“折腾”。
这些年来,他每年都会跑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各种专业培训、调研考察;还同西南大学合作,搞了20多亩农业试验田。只要见到适合的新技术、新品种,他总是会尝试一番。
他尝试过对人畜无毒害作用的生物农药取代传统农药,抑制害虫食欲将其饿死;他尝试过雾化栽培,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后直接喷射到蔬菜根系上,从而提升生长速度与品质;他还尝试过给黄瓜、辣椒套上种植袋,进行无土栽培,方便观光采摘。
这一路“折腾”下来,他也没少“摔跟头”。就拿雾化栽培来说吧,虽然种出的蔬菜品质很不错,但一算账成本太高,不得不放弃,投入的几十万元打了水漂。
尽管如此,他仍“乐此不疲”。这不,现在搞的酵素种植技术就是闫光伟今年去山东取的“经”。
“这样一桶成本300元左右,最终能产100斤酵素,不仅可以取代化肥农药,还可以改善土质。”闫光伟说,虽然酵素成本还是比较高,但这次他有了新招——共享菜园。
闫光伟的共享菜园,就是用白色栅栏将菜地分隔成一个个30平方米左右的小园子,里面的蔬菜品种由客户自行选择。客户不仅可在直播间查看所认领菜园的全景,还可通过小程序观看蔬菜生长的细节视频。“我的酵素种植技术就将用在这些菜园里,这样一来共享菜园有了核心竞争力,使用酵素的成本问题也得到了解决。”闫光伟说。
当记者问闫光伟下一步还准备怎么“折腾”,他笑着表示:“目前正在申报研学基地、办农家乐也有计划了,再加上这个共享菜园,感觉时机已到,可以尝试下体验式休闲观光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