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助力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璧山展现新作为

日期:2024-07-08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提出了细化方案。紧扣这一要求,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进一步树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重庆。

为在打造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中贡献更多璧山力量,区委十五届八次全会也提出,要进一步树牢“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一体推进“九治”,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璧山范例。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时下,漫步在璧山城区,人们发现,璧山的天变得更蓝了,水变得更清了,绿意越来越浓了,处处都是让人赏心悦目的生态美景。这幅生态美景的绘就,得益于我区紧紧围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目标任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使全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具体来说,在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方面,我区通过不断加强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生活污染防治、交通污染防治、工业大气污染防治等方式,推进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去年,我区实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7天,PM2.5年均浓度首次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市级总河长令,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和整治工作,优化水源地布局,督促属地镇街每月开展水源地巡查,实施水源地水质提升项目,促使璧南河两河口国考断面、璧北河平滩市考断面水质年均值达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在打好净土保卫战方面,我区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持续推进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实施工业源和社会源危险废物规范化处置,扎实开展新化学物质调查,高标准建设“无废城市”,推进创建“无废城市细胞”31个,使得璧山大地更绿、更美丽。

天朗气清、空气常新、清水绿岸……一项项务实举措加持下,如今的璧山市民,在感受城市发展的同时,也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生态福祉。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非一日之功,需要紧盯目标,铆足干劲、凝心聚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此,区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深入落实“河长制”,“一河一策”加强河流保护,加强管网整治工程质量监管,持续推进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接续实施清新空气行动,精准防控大气污染,持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强化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建设“无废细胞”,打造“无废城市”。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时值七月,记者来到位于八塘镇阳龙村的缙云山(璧山段)生态修复现场,只见原本被火灾损毁的林地,已长出了不少树木幼苗。继续沿着山路向上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的新绿,正疗愈着青山的创伤。

北碚区“8·21”森林火灾发生后,缙云山(璧山段)的部分树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区域涉及八塘镇阳龙村、七塘镇喜观村和国有东风林场。而后,根据市林业局组织编制的《缙云山林区专项规划》,我区编制了《璧山区林业生态修复整治提升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2年11月,经区发展改革委立项批复,缙云山(璧山段)生态修复正式启动。

“璧山区林业生态修复整治提升项目森林质量提升分四个标段,于2023年10月进场实施,服务期限为5年。”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共涉及森林质量提升面积10948.3亩,其中人工修复686.8亩,退化林修复7222.6亩,自然修复3038.9亩。

按照科学绿化要求,我区现已全面完成栽植任务,共计栽植桢楠、香樟等乡土珍贵树种20余种、35.6万株。当前,我区正有序开展抚育管护、封育区巡护及封育碑牌建设等工作。待封山育林后,缙云山(璧山段)森林质量将得到有效提升。

此次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生态保护修复是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改善的重要保障。为此,区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加大对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龙湖国家森林公园、秀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监管力度,健全森林火灾风险隐患“监测预警—排查整治—应急响应”全链条全周期机制,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坚决守住生态红线。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有序推进历史遗留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大力推进缙云山灾后恢复,不断完善城市绿地系统,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累计发电10.68万千瓦时、节约标煤42.71吨、二氧化碳减排量50.72吨、等效植树量70棵……截至今年4月,由中建科技设计建造的璧山栋能科技光储示范项目已经安全运行180余天。

于去年8月建成投产的栋能科技光储示范项目,在重庆栋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楼建筑屋顶建设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其系统由光伏组件阵列、逆变器、交流并网配电柜等组成,屋面面积共2560平方米,按实际情况布置2279x1134x35毫米的光伏组件396块。

“太阳越大,日照越长,发电就越多,基本可以满足大楼用电需要。”该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直流侧装机容量为217.8千瓦,经测算,项目全寿命运行周期25年内,全部发电量为326.99万千瓦时,年平均发电量13.08万千瓦时,年平均有效利用小时数723.01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该光储示范项目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对保护环境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区始终坚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着力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积极推进绿色创建,引导培育绿色供应链、绿色工厂,建设运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储能调峰,加快推动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让“绿色”成为璧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截至目前,我区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0家,市级绿色工厂28家,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企业33家,并网容量90兆瓦,建成投用换电站1座,建设新能源充电桩5544个。

绿色低碳转型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区委十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近零碳园区试点,新建一批绿色工厂,做强国家级绿色园区。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和生态服务业,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多措并举提升公园运营效益,争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