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新枝满城芳 ——看璧山如何在守正创新中激活中医药新生态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
如何让中医药持久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明了方向: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璧山正以此为引领,积极行动。在这里,千年岐黄之术与现代科技文明交相辉映,传统诊疗智慧与产业创新动能深度融合,构建起覆盖全域、惠及全民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以“守正创新”的智慧,让中医药这株古老的文明之树不断绽放出生机盎然的新枝。
“三级网络”筑基,服务能力全域跃升
在艾香弥漫的区中医院,国家级、市级特色专科林立,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岐黄学者传承工作室静立其间,吸引了众多患者前来就诊。
在八塘镇的乡间小路上,总有一辆沾满泥土的电动摩托车载着中药箱穿梭往来。骑车人是璧山区首席乡村中医甘常清。他采用“坐诊+巡诊+上门”的模式,每周至少两个半天深入乡村,让刮痧、敷贴、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三合镇二郎村,74岁的村医骆刚廷依然保持着凌晨五点研习医典的习惯。行医六十载的他,凭借一根银针、一把草药、一方竹罐,无偿服务群众超60万人次。那泛黄的诊疗档案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数万例临床案例……
中医药的根脉在基层,活力在服务。璧山深谙此理,构建起“区中医院—镇街中医馆—村社中医便民服务点”三级网络:在区中医院积极打造品牌科室,不断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在农村地区,设立“首席乡村中医”,定期在便民服务点坐诊,提供中医适宜技术;在城镇社区,利用“数字中医孪生人”和“四有”家庭医生团队(中医医师、中医护师、中药师、中医技师),让群众得到中医药健康指导,享受到定制化的中医健康管理。目前,全区已建成98家中医医疗机构,所有公立医院和15个镇街基层医疗机构均设中医科并建有中医馆,130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提供中医药服务。
此外,璧山还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重庆市首个区级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药发展置于全区战略核心。政策体系同步发力,密集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等56项专项政策,推动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文化旅游委、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等12个部门协同作战,构建起覆盖医疗、产业、文化、人才的全方位支持网络,形成发展合力。
厚植人才沃土,锻造薪火相传梯队
日前,在大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科门诊,医共体牵头医院派驻成员单位的苏世文正在接诊。
她回忆起自己曾经救治过的一例患者,治疗期间病情反复,总不见好。“我在沟通交流中发现其可能患有糖尿病,这或许是病情反复的原因。”于是,苏世文为患者进行血糖检查,并在派驻的医技护团队的协作下,结合相关病史进一步为患者完善糖化血红蛋白、OGTT试验,最终明确诊断患者为2型糖尿病。“给予药物治疗后,患者血糖得以控制,且病情未再复发。”苏世文说。
当时,大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多年未开展OGTT试验项目,但在专业团队的指导帮扶下,加上中心本身相关设施设备也很齐全,项目开展得非常顺利,患者也成功摆脱了困恼多时的难题。
这是区卫生健康委统筹构建的“中医医共体”联动帮扶机制的生动实践。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核心在人才。璧山高度重视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措并举的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中医医共体”联动帮扶机制,由区级中医医院牵头,通过技术下沉、业务指导等方式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协同发展;在传承教育方面,充分发挥名老中医作用,建立规范的师承教育制度,通过跟师学习、临床带教等形式培养中医后继人才;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柔性引进国医大师2人、岐黄学者2人,并建立大师传承工作室,带动本土人才成长。
“我们建立了‘三池联动’机制,即编制池、人才池、资金池,为中医药人才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内专门设立312个中医类编制、172个人才储备名额,并配套1172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和培养。
跨界融合赋能,激活产业升级新动能
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只有深度契合现代人的现实需求,中医药方能获得不竭的生命力。为此,璧山创新提出“中医药+”发展模式,通过“事业与产业”双轮驱动,推动中医药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科技创新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培育区域经济新动能。
在中新生命科技城,一条集“药、械、乐、养”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链正加速成型。科技城围绕科研测试、成果转化、临床治疗等环节,与西南大学、南芯医疗、吉林敖东、广东联创院等 12 家高校、企业机构紧密合作,落地了中药材母源种植、药食同源、中医药智能装备等 15 个项目,成为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平台。
其中,作为中新生命科技城龙头项目,中核鲲硼医疗科技公司研发的BNCT肿瘤治疗设备,采用国际前沿的硼中子俘获技术,其低能量、高流强的RFQ加速器技术路线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项将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精准医疗结合的创新,或在2026年正式投入临床应用,推动璧山在中医药现代化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不止于此,璧山还打造了全市唯一的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和中医小镇,实现中医药文化与旅游、康养的完美融合;建设中医药文化长廊,让市民在休闲漫步中感受文化魅力;举办中医养生操推广活动,普及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功法;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让“小郎中”们辨识药材、学习经络、体验扎染,从小培养他们对中医的兴趣……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璧山正让中医药在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过程中“活起来”“旺起来”“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