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水文水质监测站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27787488264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3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璧山区水文水质监测站 |
法定代表人 |
罗玉铃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璧山区水文水质监测站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宣传贯彻有关水质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负责全区河流、水利工程水体的水质监测和排水监测等工作。 | |||
住 所 |
重庆市璧山区璧泉街道紫竹一路 | |||
法定代表人 |
罗玉铃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财政全额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璧山区水利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0.0664 |
1411.97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璧山区水文水质监测站 |
从业人数 |
7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3年度本单位按照宗旨和职责开展的业务活动情况: 一、政治思想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制定各类规章制度,规范对财务、公车、采购、工程建设等资金链的管理。通过新闻联播、学习强国、半月谈等多渠道、多形式要求站内人员积极学习有关党风廉政、警示教育的视频,提高思想认识,并配合分管领导对站内关键岗位人员的党风廉政约谈,将廉政作风贯彻到实处,基本形成常态化。二、主要开展工作及成效:1、水质方面:(一)水质监测:一是水资源质量监测。按照《重庆市水利局办公室关于开展2023年全市水资源质量监测工作的通知》(渝水办资〔2023〕1号)的要求,2023年水资源质量监测共有11个断面、涉及3条河流,饮用水源地13个。河流监测指标为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等19项,频次为每月1次,粪大肠菌群、石油类、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频次为每季度1次;饮用水源地监测指标为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等24项,频次为每月1次,粪大肠菌群、石油类、硫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频次为每季度1次。2023年,璧山共监测132个断面水样、156个饮用水源地水样。二是河长制监测。因璧山河长制水样未纳入区水利局的监测范围,只做临时监测。2023年,共开展临时监测28次,监测水样82个,监测指标主要是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三是城乡供水监测。2023年农村饮用水监测涉及15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8处水源地、5处分散式供水工程和城区二次供水设备(水箱)21个。工作开展如下:1.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含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每月监测1次余氯、浑浊度、色度、耗氧量等10项指标,每季度监测1次硫化物、氟化物、铅、镉等37项指标。2.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含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每季度监测1次余氯、浑浊度、色度、耗氧量等10项指标,每半年监测1次硫化物、氟化物、铅、镉等37项指标。3.分散式供水工程每年监测1次色度、浑浊度、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等9项指标。4.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每半年监测1次,千人以下饮用水水源地每年监测1次,监测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等29项指标。5、城区二次供水设备(水箱)每半年监测1次,检测项目为: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余氯/二氧化氯共8项。2023年,共监测408个城乡供水水样、54个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水样。(二)成果运用及资料整汇编:1.水质评价工作。根据各级监测要求,本年度的水质监测和评价工作已基本完成,共出具河道断面水质报告12期、饮用水源水水质报告12期、其他水质报告14期、数据汇总31期。2.监测资料整汇编。水质监测资料整汇编是维持监测数据连续性的基础环节,也是有效开展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依据。按照整汇编要求,报告编制员于每月末汇总当月所有监测资料,逐一审核水样的时效性、方法的适用性、设备的稳定性、监测过程的质量管理、原始记录的错误表述等。现正在资料复核阶段,待复核完成后,上报至市水质监测中心。3.数据记录处理审核和资料存档、上报。(1)为确保监测结果的真实性、有效性、合理性,所有监测数据实行“三级审核、谁签字谁负责”制度,审核范围包括采样、测样、分析原始记录等,审核内容包括分析采样方案及执行情况、质控措施、数据计算过程、计量单位等;(2)为保证文档资料的可溯源性,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证评审准则)的要求,采样记录、数据记录、监测报告的纸质件按月分类存放至档案室,并保存至规定年限,不得提前销毁;(3)按照数据上报要求,河流断面和饮用水源地的监测数据于每月25日前将扫描件和电子件报送到市水质监测中心并邮寄纸质件,城乡供水的监测数据于每月25日前在璧山政府网上公示。(三)实验室内部管理:2023年1月,根据上年度的内部管理情况,制订本年度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人员培训、质量控制考核、能力验证、内部审核、上年度管理评审的改进情况等计划,并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修订。工作开展如下:1.实验室管理的相关制度的制定、修订、实施情况。2023年共开展2次质量管理文件换版,现行有效的为管理体系第十版。2.质量管理与控制。一是利用现场空白样、运输空白样、现场平行样来检验水样采集运输过程中是否受到污染,分析采样过程质量;二是利用监测平行样、标准物质自控样、加标回收样多重管控实验室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3.人员培训。2023年,站内共开展培训18次,其中:检验监测相关培训12次,培训内容包括管理体系文件、检验检测相关法律法规、方法标准,并通过出题或抽问的方式进行现场考核,不断巩固提升培训成果。4.质量控制考核。为进一步跟踪掌握监测能力,共开展2次内部质量控制考核,考核指标覆盖到每位监测人员,大型仪器设备涉及的指标全部纳入考核范围,包含铁、锰等45个指标,考核结果全部合格。5.能力验证。2023年未开展。6.内部审核。2023年9月开展内部审核,内审结果为4项基本符合项,没有不符合项。其中检测室产生的基本符合项2项,综合办公室产生的基本符合项2项,所有基本符合项均按照职责进行了原因分析,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并完成相关整改,整改措施经验证有效。7.上年度管理评审的改进情况。根据上年度管理评审的输出内容:①经管理层商议决定,最终扩项项目为13个,其中包括12个地表水项目,1个生活饮用水项目;检测室负责人于2023年5月做好了扩项相关准备工作,并于5月提交了扩项申请,6月4日开展扩项评审工作,结果不通过;2023年6月16日再次提交申请,于2023年7月29日进行了第二次扩项评审,此次为全部通过;2023年8月29日取得检验检测结构资质认定证书。②蓝大洲、曾玉娟、聂齐于2023年7月做好了换证相关资料;检测室负责人曾玉娟于2023年7月底向重庆市水环境监测中心递交相关资料,8月取得上岗证。(四)安全生产:由于水质监测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较多,为扎实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璧山的水质监测实验室在布局、个人防护和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化学试剂管理和废液处理、安全培训、隐患排查等方面做细做实,坚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2023年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工作开展如下:1.实验室布局合理,安全防护设备配置齐全。璧山的水质检测实验室有固定的监测场所,现有业务用房面积883m2,共29间房,分上下两层。根据标准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建有污水处理系统和废气处理装置,配有喷淋装置、洗眼装置、通风装置、气体警报装置、安全报警装置、口罩、耐酸碱手套、护目镜、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沙箱等,能够满足现有的工作需要。2.安全管理制度齐全。因化学试剂、氩气等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特针对性地制定易制毒等化学药品管理制度、实验室消防管理制度、实验室应急处理措施等,均写入管理体系并张贴上墙。3.化学试剂管理和废液处理。(1)按要求配有独立的药品室。根据有机类/无机类、酸/碱类、氧化/还原类、避光/见光、常温/冷冻等存放要求,分类定制药品柜存放化学试剂;(2)设有2名药品管理员,实行双人双锁制度,每天检查药品室的环境状况;(3)建立化学试剂进出台账和易制毒二次领用台账。由药品管理员动态更新领用台账,严格管控高危药品流向,严防安全事故风险;(4)积极配合公安局的跟踪监管,易制毒、易制爆药品在购置前、入库前、使用后,由药品管理员按程序进行网上申报;(5)污水处理系统不能处理的废液(如三氯甲烷、正己烷),收集存放至废液室,定期交由环保公司进行专门处理,并在区生态环境局危废科备案。4.按时组织安全培训。共开展6次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有效评价6次,培训形式以授课为主、实操为辅,培训内容包含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规章制度、药品安全管理、人身安全防护、易燃易爆品的使用注意事项、实验室安全设施和消防装置的正确使用等,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5.定期组织隐患排查。共开展安全检查12次,排查出安全隐患3条,已全部整改完成。2、水文方面:一是汛前准备充分到位。组织召开全区水文工作培训会议,明确报汛考核要求,完成水文站测量基础数据和特征水位复核工作,确保全年水文监测设施信息畅通、数据准确、传输及时。完善水情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扎实开展超标洪水测报演练。完成4个水文站测洪测流方案和超标准洪水方案修编。二是加强汛期水文测报和信息发布。成功应对2023年“7.20”、“7.24”、“7.26”、“7.28”等大暴雨洪水过程。全区4个水文站开展基本水位观测约1300次、雨量测验1224次,基本流量测验216次,基本水准点校核12次,水尺零点高程校核12次,大断面测量9次,各类水文站点采集雨水情信息84万余条,抢测洪水流量5场次。利用山洪预警发布平台面向全区1000多名三级防汛责任人发布水情快报188期、水情预警14期、重要汛情快报12期。三是积极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项目。璧山区“十四五”水文现代化建设项目于2023年初完成了项目立项审批、初步设计及概算批复。璧山区“十四五”水文现代化建设项目(一期)4个水文站的升级改造建设任务已于2023年底完成,剩余水位站、雨量站正在多方筹集资金,力争早日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三、圆满完成水质检测任务:一是完成水资源水质检测任务。累计监测89个河流断面水样,监测数据约1800个,出具监测报告9份;累计监测135个饮用水源地水样,监测数据约3400个,出具监测报告9份。 二是完成城乡供水检测任务。累计监测211个千吨万人供水工程水样,监测数据约4700个,出具数据汇总9份;累计监测32个千人以上和千人以下供水工程水样(含出厂水、管网末梢水),监测数据约750个,出具数据汇总2份;累计监测21个城乡供水饮用水源地水样,监测数据约600个,出具数据汇总1份;累计监测5个农村分散式供水工程水样,监测数据45个,出具数据汇总1份。三是开展河长临时应急水质监测。2023年度累计开展河长临时应急监测23次,监测水样142个,出具监测数据581个。四、工作成效和亮点:近年来,璧山区水文水质监测站立足长远谋划,不断夯实水文水质测量技术,不断拓宽业务深度和宽度,工作得到市水利局和区水利局领导认可,取得了优异成绩。2023年度,荣获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水利局工作先进集体、站长罗玉铃同志获得市水利局“水利实干家”、副站长杨清白同志获得璧山区防汛抗旱先进个人、林睿同志获得璧山区“最美环保人”称号,在市水文总站组织的水文技能竞赛中璧山区选送选手获得优胜奖。五、存在的问题:(一)水文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水文作为水旱灾害防御的前沿,对防汛抗旱工作起着重要的“耳目”作用,璧山区水文水质监测站从成立至今仅只有1名水文专业技术人员,干部队伍薄弱、技术能力不足等短板较为突出,水文资料整编能力和成果质量有待提高。(二)水文经费不足。截至2024年水文经费一直未纳入水利发展资金,在区县财政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水文运行经费保障不足。六、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不断提高水文水质监测能力。多渠道对水文水质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养,不断提高水文水质监测能力,为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城乡供水以及河长提供科学有力的数据支撑。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加深与气象深度合作,切实利用好气象资源,进一步提高水文测报预见期、准确度,不断扩大水文预警预报的受众群体。二是认真开展水文现代化新仪器比测率定。严格按照水文技术标准做好遥测设备正式投入使用前的比测分析工作,比测成果达到规范要求,并形成比测报告报市水文监测总站备案。三是全力做好2023年度璧山区水文监测资料整编审查及汇交,进一步提高我区水文资料成果质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至2025年7月10日;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有效期至2029年1月18日;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
填表人: 林睿联系电话:13983852747 报送日期:2024年03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