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水利局: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获批 工程进入全线建设阶段
日前,笔者从区水利局获悉,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近日获水利部批复。该工程建成后年供水量为10.12亿立方米,将惠及近1000万人口,有效缓解渝西地区缺水现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渝西片区地处重庆市长江以北,嘉陵江、渠江以西,面积约占全市的1/8,人口、产值约占全市的1/3,但一直以来却饱受缺水困扰。该区域水资源总量仅为5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581立方米,远低于全市1882立方米和全国2187立方米的人均水平。
近年来,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渝西片区快速发展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2018年我市规划实施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从长江、嘉陵江提水,通过泵站、调蓄型水库及输水管道,将长江、嘉陵江水输送到渝西片区。由于工程浩大、受益人口多、且集经济、社会、民生功能于一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列为渝西片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水利保障工程。2018年10月,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试验段(油德)隧洞工程开工,这也标志着渝西水资源工程正式拉开建设大幕。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享受国家172重大水利项目政策支持,已被纳入国务院同意实施的2020—2022年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名单,也是全市百项重点项目之一。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获水利部批复,标志着该工程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并进入全线建设阶段。
据介绍,该工程初设批复总投资143.45亿元,采用“南片大集中、北片小组团”总体布置格局。南片大集中由东干线、西干线、嘉陵江干线组成,主要包括长江金刚沱泵站、嘉陵江草街泵站、7座调蓄水库、5座加压泵站、8座提水泵站等,通过缙云山输水隧洞连接东干线和嘉陵江干线,实现长江与嘉陵江水源互联互通。北片小组团由涪江桂林、双江、安居、渭沱和渠江东城等泵站以及相应输水工程组成。
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施工总工期为54个月,工程年供水量为10.12亿立方米(占渝西地区城镇总供水量52%),供水范围包括我市长江以北、嘉陵江渠江以西区域,涉及沙坪坝、九龙坡、北碚、江津、合川、永川、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11个区和重庆高新区,覆盖渝西地区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市七分之一)。
璧山是供水受益区,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璧山供区供水总规模计划为50万吨/日,其中嘉陵江草街泵站提水40万吨/日作为璧山主水源,长江金刚沱泵站提水5万吨/日作为补充。工程主要方案为新建草街泵站提水至璧山千秋堰水库(正在建设中),再经隧洞至盐井河水库,在盐井河水库新建二级提水泵站至璧山城市新区,线路总长46.5公里,沿途铺设两根输水管径为1.4米的水管至城市新区水厂,再通过璧青路到丁家。同时于青杠向东穿越缙云山输水至团结水库,向江津、沙坪坝、九龙坡备用供水,与长江金刚沱泵站提水形成互联互通。工程建设涉及八塘镇、七塘镇、大路街道、河边镇、璧城街道、璧泉街道、大兴镇、青杠街道、来凤街道、丁家街道等10个镇街。
我区拟在城市新区规划扩建供水规模达30万吨/日的水厂,在璧北大路和璧南丁家各规划一个较大规模的供水水厂,实现璧山供水全覆盖,从根本上解决我区供水水源不足的问题,切实改善城乡供水、农业灌溉和水生态环境,为璧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