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街镇

区经济信息委:强链补链培育新质生产力 争资增效跑出“璧山速度”

日期:2025-08-04

工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城市兴。近年来,璧山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战略,以重点项目争资和建设为抓手,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刘益霞,分享工业领域重点项目争资成功经验。

主持人:首先,请您分享区经济信息委在重点项目争资中有哪些先进经验和成效呢?

刘益霞:今年以来,区经济信息委践行“争资金就是争发展、争项目就是争未来”的理念,从项目策划储备、指导对接申报、优化服务保障三个方面发力,全力以赴抢抓政策机遇。累计争取上级资金4.13亿元,提前完成年度目标的203%。其中,超长期国债在大规模设备更新领域获批项目数及资金总额均居全市第一。

一是提高站位,以“争”的意识谋划项目,吃透政策,找准方向。坚持“政策研究先行”,动态梳理《上级资金支持重点领域清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专项》等政策文件19份,明确大规模设备更新、智能工厂、中试平台等6个重点争资投向。同时,精准对接,争取主动。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累计赴上级部门汇报对接37次,邀请工信部、市经济信息委等上级部门领导来璧调研指导项目策划储备10余次,第一时间掌握关键政策信息。

二是强化服务,以“优”的机制保障长效,强化企业服务,激发内生动力。持续开展“政策上门”行动,先后在“企业之家”、璧山高新区、中南高科等地召开专题政策解读培训会15场,惠及企业600余家。用好用活“两解一帮”服务专员制度,即解决问题、解释政策、帮助解困,点对点指导重点企业包装申报项目。注重总结复盘,强化部门协同。每季度召开“资金争取复盘会”,分析成功案例和失败原因。针对部分“两新”项目因“安评手续不全”“环评手续不全”等“卡脖子”的问题,联合区应急局、区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提前预审,进一步提高项目通过率。

三是靶向发力,以“实”的举措攻坚突破,深挖项目潜力,夯实项目储备。按照“储备一批、申报一批、在建一批”的思路,聚焦超长期国债、市级工业和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围绕我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建立动态项目储备库,累计储备各类项目234个,总投资636.1亿元。精心组织,积极申报推荐。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工业领域“两新”项目33个,争取资金1.99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4亿元;申报第一批2025年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专项资金项目34个,争取资金0.34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6亿元。

主持人:能给我们分享一些成功争资的典型案例吗?

刘益霞:我们在企业走访服务工作中,了解到重庆龙润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拟对乘用车线控转向系统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掌握信息后,立即将项目建设情况与当前国家、市级相关产业扶持政策进行匹配,帮助企业梳理找准“两新”支持政策,并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成功帮助企业争取到4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建成后,将助推企业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产能10万台/套、同比提升一次性下线合格率5%、降低综合成本1%。再比如,重庆榆璧陶瓷有限公司是我区用能大户,为帮助企业节能降本增效,指导企业策划“生产线节能降碳升级改造”项目,成功争取超长期国债资金3410万元。项目建成后,企业单位综合能耗下降约10%,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主持人:好的,对于未来重点项目争资工作,您有什么规划和展望?

刘益霞:接下来,区经济信息委将重点围绕项目策划和项目服务两个方面抓好重点项目争资工作。

一方面,抓好项目策划储备。新策划储备一批项目,为滚动申报后续工业领域“两新”项目资金和第二批市级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专项资金做好准备。会同璧山高新区管委会指导企业提前完善安评、环评等相关手续,为申报项目打好基础。积极申报以园区为单位实施规模化技改,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做好项目建设服务。建立重点在建项目清单,实行精准服务,全程跟踪建设进度,协调解决企业项目建设中能耗、资金等难题,做好要素保障。深化政企对接,定期收集企业诉求,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通过精准施策、高效服务,全力推动项目早投产、早达效,发挥专项资金引领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