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街镇

区林业局:营林兴绿夯实生态根基 提质争项绘就璧山绿韵

日期:2025-08-06

森林是城市的“绿肺”,林业是生态的“屏障”。近年来,区林业局始终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提升工程,持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修复,积极发展林业特色产业,不断完善生态治理体系,让绿色成为璧山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本期访谈,区融媒体中心邀请到区林业局局长曾率作客《秀湖会客厅》,分享他们在争资争项与项目落地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主持人:曾局长,区林业局作为我区生态建设与林业发展的主力军,在向上争资争项工作中取得了哪些成效?背后有哪些核心启示可以分享?

曾率:近两年来,我们聚焦生态保护修复主责,通过“政策研判—项目策划—攻坚落地”全链条工作法,累计争取上级资金超4.5亿元,覆盖森林防火、绿化、种苗培育等领域。其中包括2024年增发国债森林防火阻隔系统项目1.48亿元、国土绿化示范项目2.51亿元,2025年高风险区治理和乡土树种项目0.28亿元,资金量稳居全市前五。

核心启示有三点:一是政策研判要“早”,常态化跟踪与专家赋能缺一不可;二是申报材料要“实”,数据支撑与可视化表达是关键;三是部门协同要“紧”,上下联动才能形成合力。

主持人:那么曾局长,这些项目能够成功落地,一定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支撑。能否具体说说,在争资争项过程中,区林业局有哪些特色机制和措施呢?

曾率:核心思路可以用 “早、准、专” 三个字来概括。机制先行方面,我们建立“政策库—需求库—项目库”联动机制,提前谋划储备项目,如2022年编制《森林防火规划》、2023年谋划国土绿化项目等,确保政策落地有载体。团队支撑方面,组建“专班+智库”(局内骨干+国家林产院、市林规院专家),每月梳理国家及市级政策动态,形成“政策清单”,重点锁定生态修复、森林防火等领域。专业提升方面,通过专家咨询、第三方机构辅助等方式,强化前沿信息获取,提升研判精准度。

另外,我们还建立了“双向互动+闭环跟踪”机制,并联合江津区“抱团申报”,共享政策信息,不断提升项目竞争力。

主持人:任何项目从启动到落地,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想问问您,面对这些挑战时,区林业局是如何找到突破口、顺利破解的?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案例,和我们分享一下?

曾率: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时间紧、标准高、协调难”。不过好在我们提前做了不少准备,打出 “全流程管控 + 机制创新” 的组合拳,一一化解了这些难题。

就拿增发国债森林防火阻隔系统项目来说,当时要求3天内完成申报,时间特别紧。我们第一时间启动了 “全流程管控” 机制:实行“内部初审—联合复审—专家评审”三级把关,连夜论证修改,24小时内完成实施方案提交,最终3天获批1.48亿元。

再比如国土绿化项目,涉及15个镇街和多个部门,我们通过“三个一”组织保障机制顺利破解。首先是“一把手”带头: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支持,分管副区长协调督导,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对接关键部门。其次是“一盘棋”协同:攻坚期间,我局组织集中办公,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及各镇街联合攻关,攻克项目难题。最后是“一竿子”落实:实行“周调度、月通报”,落实专人对接镇街和驻点跟踪,确保问题“不过夜”。正是靠着这样的机制,这个项目最终在国家级评审中拿到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主持人:好的,曾局长。前面听您讲了这么多成功经验,我们也特别期待后续的发展。接下来,咱们的工作重点会放在哪些方向呢?

曾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争取更多上级资金,推动防火、绿化、种苗培育等项目落地见效,为璧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屏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