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街镇

区卫生健康委:争资强保障 项目护民康

日期:2025-08-11

健康关系人民福祉,医疗连着民生民心。近年来,区卫生健康委聚焦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核心目标,在争资争项与项目建设领域持续发力,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一批关乎民生福祉的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加速落地推进,为全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本期访谈,区融媒体中心邀请到区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唐应容作客《秀湖会客厅》,分享卫生健康系统在争资争项与项目落地过程中的相关经验。

主持人:唐主任,请问在今年争资争项过程中,区卫生健康委取得了哪些成效?

唐应容:2025年,区卫生健康委争资任务居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前列,这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关乎千家万户的医疗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系统全体同志都深感责任重大。目前我们已争取到位资金近2亿元(其中,特别国债5000万元用于区中医院病房改造及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常年性项目6759万元用于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非常年性项目8092万元);另外,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成功申报了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未来三年将获得2.4亿元上级资金支持,助推我区中医药事业进入“快车道”。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刻领会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加强业务责任单位联动,争取让每一笔资金都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服务。比如,今年,慢阻肺筛查被纳入免费健康服务。以前查这个病得跑区级医院,现在不仅给15家基层医院都配上了肺功能检查仪,还把移动检测车直接开到群众家门口,为有需要的居民做精准初筛。如果患有慢阻肺,一整年的检测和医生跟踪随访也全免费,这样既省了时间,又能避免小毛病拖成大病,从根本上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主持人:唐主任,您刚刚提到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可否介绍一下?

唐应容:璧山是全国15个入选城市中重庆唯一的代表。这不仅是璧山这些年在中医药方面下的功夫得到了认可,更标志着咱们的中医药发展站上了国家级台阶。接下来3年,通过“中央财政、地方配套、社会资本”等多渠道投入,这个项目将撬动近10亿元资金,给中医药事业添把大劲儿。

具体来讲,一是传手艺,技术上要接着创新,把针灸、推拿这些实用的中医技术推广开,让中医成果真正用起来。二是育人才,倾斜基层中医培养,培训西医学中医知识,帮“民间中医高手”通过确有专长考试,让基层的中医队伍更给力。三是促改革,深化公立中医院改革,突出公益性。创新医共体机制,实现名医工作室、中医馆一起建设;适宜技术、智慧中药房等一体化的新模式。四是融数智,进一步优化基层数字化赋能,给老百姓防病提供实实在在可感受的场景、有数据能证明的效果。五是破机制,强化学科建设,绩效奖励多往这方面靠,鼓励医生多用好中药,让老百姓看中医更方便。说到底,就是要让中医药守护大家的健康,惠及更多家庭!

主持人:唐主任,在这个项目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又是如何突破的呢?

唐应容:实施好这个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示范项目,难题也是客观存在的。比如中医骨干不足,学科实力、科研平台薄弱,关键技术突破难,基层适宜技术推广不够规范。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打算是这样的:一是规定资深医师必带徒,年轻医生必有师,再结合院校培训、名医下乡,培养60名中医骨干、700名学中医的西医。二是联合重庆中医药学院和中新生命科技城,共建科研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培育生物中药等新产业。三是建立中医治未病和康复中心,制定特色疗法标准,在基层设19个标准康复站,将适宜技术纳入基层医院的考核。

主持人:唐主任,在后续争资争项工作中,区卫生健康委的着力点是什么呢?

唐应容:关键将着力于“三个紧盯”:一是紧盯群众需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持续谋划项目,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收集群众需求,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二是紧盯政策方向。做好储备重大项目的同时,紧盯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向,主动向上级部门对接,争取抢占先机。三是紧盯项目质量。精心培育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重点项目,全周期服务、全流程跟踪,确保民生项目“招得来、落得下、搞得好”,让老百姓拥有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