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城市管理局: “四化协同”推进建筑垃圾治理提质增效
“以前装修垃圾没处放,堆在楼下既影响环境又怕罚款。现在小区附近就有收集点,太方便了!”近日,家住金茂悦小区的徐先生的切身感受,道出了我区推行建筑垃圾治理便民举措带来的变化。
建筑垃圾治理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难点问题。今年以来,区城市管理局通过系统化谋划、资源化利用、立体化执法和法治化保障的“四化协同”举措,搭建起建筑垃圾综合治理新体系,推动全区建筑垃圾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目前全区已建成消纳场、资源化利用厂、装修垃圾分拣点、工程回填场等设施11处,充分满足了当前全区建筑垃圾处置需求。在执法监管方面,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化监管模式,6个渣车固定检查点24小时检查,无人机不定期巡查,“工程渣土治理利用”平台支撑智慧监管,让违规行为无所遁形。今年以来,共检查运输车辆3083车次、在建工地1785个次,查处未经核准擅自运输、处置建筑垃圾及脏车入城案件124起。
在法治化保障方面,创新建立“城法”联动协同工作机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将违法渣车登记保存时限从7天延长至违法主体接受处罚时止,从法律层面确保处罚执行,为建筑垃圾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共查处无证运输及乱倾倒建筑垃圾违规行为36起。自实施财产保全以后,去年下半年减少到14起,案件总量环比下降61.1%;今年上半年19起,同比下降47.2%。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区国土空间规划等,科学预测建筑垃圾未来产生量和处理量,计划至2035年,新增处置设施22处,实现分选规模2万吨/年、综合利用50万吨/年,填埋容量超2900万立方米,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大幅提升,为美丽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