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街镇

大兴镇:织密黑臭水体“长效管护网”

日期:2025-08-22

曾经让村民掩鼻而过的黑臭水塘,如何实现清澈常驻?治理过后,又如何避免污染反弹?近日,记者走进大兴镇,实地探访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背后的“长效密码”。

在大兴镇独耳村,村民王国权站在灰房堰塘边欣喜地告诉记者:“现在水质好多了,生产用水不愁,也没臭味了!”而此前,这里还是一个鸭群杂乱、杂草丛生、水体发臭的堰塘,“以前连浇庄稼都不敢用,路过都要快走两步。”

民之所怨,政之所向。大兴镇迅速响应群众对改善水环境的迫切期望,紧扣“查、治、管”三大环节,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补水等系统治理,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整治。

治理不仅要做“减法”,更要做“加法”。以灰房堰塘为例,村里不仅彻底清理淤积,还铺设了专用管道连通附近水库,实现生态活水补给。

“我们再也不用‘看天用水’了。”独耳村党总支书记何杰说,“塘堰蓄水能力达到原来的三倍左右,可保障周边200多亩农田灌溉,成了真正的‘水源心脏’。”

灰房堰塘的成功治理是大兴镇黑臭水体整治的一个缩影,不远处的新塘也经历了从浊到清的蜕变。新塘曾因污水直排、水草腐烂严重影响下游水质。经过系统治理后,不仅实现清水复流,还通过生态养鱼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

“村民环保意识提高了,生活污水不再直排,沟渠也修整到位,污染源被彻底切断。”何杰补充道。

成果来之不易,守护更需努力。面对近期因强降雨导致部分植物倒伏、存在二次污染风险的问题,大兴镇正在开展全面排查与集中清理。

“当前,我们正加速整治因风雨导致的植被倒伏和腐败问题,预计8月底全面完成。”大兴镇生态环保岗负责人钱敏表示。

据了解,为确保护水成效长久,大兴镇辖区内整治完成的山坪塘均已实现活水循环,同时,建立了包括污染源巡查、水体清洁管护、监测评估、督查考核、村民参与、群众监督等在内的长效管护制度,持续跟踪问效,防止问题反弹。

大兴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强化日常监管,充分发挥“141”基层智治体系作用,持续跟踪水体水质变化情况,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引导鼓励群众主动参与监督管理,营造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