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街镇

三合镇:“党建+数智”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日期:2025-10-29

场镇秩序井然,企业难题精准破解,安全隐患提前预警……在三合镇,这些变化源于一个“智慧大脑”的高效运转。面对基层治理的复杂性,三合镇坚持党建统领、数字赋能,以“141”基层智治平台为抓手,推动治理方式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决策”,从“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预见”,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富有成效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新路。

这一探索,正是对重庆市“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所谓“141”,即建强“一个中心”——镇街基层治理指挥中心,统筹“四大板块”——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织密“一个网格”——村(社区)治理网格。三合镇因地制宜推动平台落地运行,推动党的组织体系与数字治理体系深度融合,实现技术有支撑、治理有抓手、服务有方向,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智慧治理:数字驱动全域运行提质增效

场镇是区域发展的“窗口”,也是居民幸福生活的“底色”。走进三合镇,道路整洁、设施完好、秩序井然,宜居宜业的画卷徐徐铺展。这份美好,源于“141”平台构建的“智能感知、快速处置、闭环管理”治理体系。

过去,市政设施维护依赖群众投诉或定期检查,问题发现滞后、响应缓慢。如今,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只需通过平台上传图文信息,指挥中心即刻派单,责任单位处理并拍照反馈,形成全流程闭环。今年以来,累计维修地砖12处、路沿石30米,更换井盖3套、水箅子47块,维修路灯20盏,真正实现从“被动报修”到“主动巡检”的转变。

“以前路灯坏了要等群众反映,现在平台直接派单,当天就能修好。”负责路灯维护的徐师傅说,“效率高了,群众更满意了。” 

曾经,场镇的环境卫生、经营秩序、车辆停放等问题反复出现,管理人员疲于应付。如今,依托“141”平台的数据分析能力,治理变得“有预判、有重点、有节奏”。平台通过挖掘历史数据,精准识别农贸市场周边、背街小巷等区域在特定时段的高发问题,提前调度城管队员和社区干部开展巡查疏导。

“以前靠腿跑、嘴劝,现在平台提示,哪里有问题、什么时候易发,一目了然。”社区工作人员张翊帆说。通过平台精准调度,已累计规范占道经营350余次,整治乱停乱放车辆600余辆次,街面秩序显著改善。住在农贸市场附近的袁阿姨笑着说:“现在每天都有人提前来疏导,买菜更舒心了。”

环境保洁也因“141”平台而更加高效。平台实时监控垃圾中转站运行状态,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指挥环卫人员对卫生死角进行清洗消杀,并完成公厕设施维修15处。数据驱动下的环境治理,正迈向常态化、长效化,让整洁成为街巷的日常底色。

而在企业服务领域,治理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革。三合镇将服务企业全面纳入基层治理体系,依托“141”平台构建“1+4+N”助企服务体系,整合137家企业及个体户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与诉求台账,形成“一企一档”数据支撑。

指挥中心通过平台统揽全局,统筹推进“万企兴万村”对接、2026年镇街项目储备库意见征集、“未来市场”申报、中小微企业融资监测等工作。驻村组长和走访责任人通过平台接收指令、反馈进展,形成闭环管理。

“就像量身定制的服务套餐,我们需要什么,政府就送来什么。”某小微企业负责人陈先生由衷点赞。在“千人助万企”走访中,42名干部运用“望闻问切”四步法精准服务:一“望”企业基本面,掌握真实情况;二“闻”经营痛点,倾听企业心声;三“问”政策落地,了解执行堵点;四“切”中要害,现场解决问题。

截至目前,“141”平台已汇集企业问题、诉求与建议300余条,通过精准派单、限时办结机制,助企服务满意度高达99.3%。企业服务的模式从“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资源如涓涓细流,精准滴灌至每一处需要的土壤,推动基层治理实现从“人海战术”到“智慧调度”、从“普遍走访”到“精准滴灌”的深刻转型。

全域安全:织密平安稳定防护网络

如果说智慧治理提升了日常运行效率,那么在风险防控领域,“141”平台同样展现出强大韧性。三合镇以“141”平台为核心,将其打造为平安建设的“智慧大脑”,打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矛盾调处等关键环节,构建起一张全域覆盖、实时响应、智能联动的安全防护网,持续夯实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安全根基。

在安全生产领域,三合镇依托“141”平台为辖区内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建立“一企一档”,实施精准化、差异化的“梯度监管”机制。针对排查出的84项存量隐患,执行“首次提醒、二次警告、三次处罚”的梯度执法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以前总觉得安全检查是‘找麻烦’,现在干部带着专家上门帮我们排查隐患,还教整改方法。”一家塑料加工厂的安全负责人王经理坦言,“这种既严格又有温度的管理方式,让我们心服口服,也养成了定期自查的习惯。”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平台还统筹调度经发办、应急管理等力量深入一线,下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现场讲解20余次,指导企业整改私拉乱接电线、消防通道堵塞等隐患40余处,推动治理重心由“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延伸。

而在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应急场景中,“141”平台展现出强大的实战效能。防火季里,平台集成前端监控与AI烟雾识别系统,构建起“1分钟查看、3分钟核实、5分钟出动”的极速响应机制。通过科学统筹6支应急队伍、8台灭火装置、1辆洒水车等资源,实现高效协同。

“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就像多了一双‘火眼金睛’。”森林防火队员小邓说,“一旦有烟雾,系统立刻报警,我们能迅速定位并出动,响应速度大大提升。”

防汛期间,“141”平台内置的数字化预案在暴雨预警发布后一键启动,自动派发排查任务至26名巡查人员与8辆应急车辆,对镇内水库、河道、地质灾害点展开拉网式排查,结果实时回传、实现动态闭环管理。今年以来,系统已成功应对多次暴雨黄色预警,实现人员零伤亡、险情全受控。

矛盾纠纷化解同样实现提质增效。“141”平台将矛盾纠纷化解深度嵌入网格治理体系,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隐患可即时上报,指挥中心根据事件类型分派专人处理,实现“受理—流转—处置—反馈”全流程电子化留痕,确保“事事有记录、件件有回音”。

“楼上漏水把我家天花板泡了,吵了半个月没解决。网格员徐敏知道后马上在平台上报,第二天社区调解员小汪就来了,协调过后三天就修好了。”居民程叔欣慰地说,“现在遇到纠纷不用争执,联系网格员就能高效解决,真正感受到了基层服务的温度与效率。”

此外,“141”平台通过对已办结事项的定期回访与数据分析,从共性问题中提炼预防机制,推动治理从“解决一个问题”升级为“防范一类风险”,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持续夯实社会和谐的微观基础。

党建统领:激活基层治理“红色细胞”

党建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有没有得实惠、难题有没有真解决。在三合镇,“141”平台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党组织延伸服务的手臂、凝聚党群关系的桥梁,真正让党建统领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合镇将党的组织体系和“141”平台的指挥体系深度融合,构建“镇党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三级联动链条。镇指挥中心通过大屏幕统揽全局,社区党组织成“前线指挥部”,承接平台任务,网格党小组则如“神经末梢”,组织党员和网格员将工作落到实处。

在程家苑院坝硬化项目中,平安社区党支部书记汪小琴将群众诉求依托平台上报,镇指挥中心迅速调度社会工作、城市管理、规划建设、综合执法等多部门联动,组建协调小组、公开筹资方案、监督工程进度,最终推动这一“老大难”问题圆满解决。

“以前这种事要跑好几个部门,拖几个月都不一定有结果。”汪小琴感慨,“现在一个平台就能联动多方,我们社区干部‘腰杆更硬’了,群众也更信任我们了。”

“141”平台通过设置“党员责任岗”、发布“党员任务清单”等方式,推动党员在治理一线亮身份、担责任,让党员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主力军”。党员网格员通过平台接收巡查任务,成为发现问题的“前哨”;在整治行动中,党员带头劝导,做文明示范的“排头兵”;遇到应急抢险,党员通过平台接收指令,组成冲在一线的“突击队”。

党员何大爷对此深有体会:“每天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巡查任务,哪个楼道堆了东西、哪条街有占道经营,清清楚楚。我们党员带头处理,群众看在眼里,也更愿意配合。”社区居民小张也说:“上次小区清障,几位党员接到平台任务,二话不说就冲在前面。有这样的邻居,我们特别放心。”

“141”平台还会记录党员干部参与治理的时长和效果,为党组织评先评优、考核激励提供了客观依据,有效激发了大家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与此同时,“141”平台也成为三合镇践行“线上群众路线”的主渠道,形成了“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结果晒单”的闭环机制:群众通过“渝快办”或微信小程序“一键报事”,实现“群众点单”;平台智能分派至社区党组织或相关党员责任人,实现“组织派单”;党员接单办理后,结果通过平台“晒单”,接受群众监督。这一机制不仅高效解决问题,更增强了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我通过小程序反映小区健身器材坏了,第二天就有党员来维修,还在群里发了照片。”居民李婆婆笑着说,“现在我们老百姓说话真管用,政府办事也像‘网购’一样方便。”

从“智”理到“善”治,三合镇正以党建为引领、以数字为引擎,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一个个真实的反馈、一张张满意的笑脸,见证着治理变革带来的温度与实效。

如今的三合镇,治理不再“凭经验”“靠喊话”,而是“看数据”“用平台”;服务不再“等群众上门”,而是“送服务到家”;党员不再“单打独斗”,而是“组团发力、精准响应”;群众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监督员”。数字技术让治理更高效,党建引领让服务更温暖,“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正在形成。

未来,三合镇将持续深化“141”平台应用,拓展更多智慧场景,激活更多基层力量,让治理更聪明、服务更贴心、群众更幸福。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幅党建引领、数智赋能、全民参与的基层治理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越绘越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