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街镇

区市场监管局:标签“小细节”撬动食安“大治理”

日期:2025-11-19

食品标识标签,虽是方寸之间的“小细节”,却是关乎食品安全与企业发展的“大文章”。在璧山区,一场以标签管理为切入点的食品安全治理行动,正通过精准务实的“三步法”,悄然化解企业的“成长烦恼”,为区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痛点:标签成企业“高频雷区”

“成分标注不全、日期标识不规范、营养标签计算错误……”在区市场监管局近日召开的第三季度食品标识标签问题通报会上,监管人员梳理出的问题清单,让在场企业代表深感震撼。

“标签问题看似是小毛病,却是职业打假人紧盯的‘靶心’,也是企业被投诉的高发区。”该局食品生产科负责人坦言,随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日益完善,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着“标准找不到、看懂难、执行偏”的困境。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璧山区食品相关投诉中,标签标识问题占比高达四成,成为影响企业正常经营的“拦路虎”。

破题:“三步法”精准施策

面对企业的急难愁盼,璧山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通报+学标+答疑”三步联动工作法,力求靶向施策、精准破题。

“不只是简单通报问题,更要帮助企业找到病根。”该局改变以往“一报了之”的做法,在通报会上采用“案例拆解+数据分析”模式,将典型问题按“标准理解偏差”“流程管控疏漏”“细节操作失误”等类型深度剖析。

某糕点企业负责人会后感慨:“以前只知道标签错了,现在终于明白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这种‘对症下药’的通报,让我们知道了该怎么改。”

随着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国家标准实施,如何让专业条文转化为企业能懂会用的实操指南,成为监管部门的又一挑战。

区市场监管局组织专家团队,将厚厚的国标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解读手册”和“对比图解”,并针对乳制品、糕点等不同品类开展专场培训。“专家用我们生产的饮料做例子,现场演示标签该怎么改,一下子就明白了。”某饮料公司质量经理表示。

“配料中复合配料是否需要展开标注?”“进口原料的生产日期如何认定?”在每场培训的答疑环节,企业代表都踊跃提问。

监管人员和专家团队现场“坐诊”,一对一解答企业疑问。对于现场无法立即解决的复杂问题,建立“问题台账”限时办理,确保“件件有回音”。截至目前,通过该平台已收集并解决企业标签类问题50余个。

成效:小标签带动大提升

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标签这个小切口,推动企业建立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既守住安全底线,又突破发展高线。”

系列举措已初见成效。据统计,自开展专项服务以来,辖区食品企业标签类问题投诉量环比下降三成,企业标准执行准确率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合规意识和能力得到普遍增强。

“以前怕检查,现在盼指导。”一家调味品企业负责人道出了许多同行的心声,“监管部门把服务做到了我们心坎上,企业发展更有底气了。”

展望:构建长效服务机制

据悉,区市场监管局正在构建“培训+指导+回访”的闭环服务模式,计划将标签管理服务延伸至更多小微食品企业,并探索建立线上智慧服务平台,实现政策咨询、标准查询的“一键直达”。

璧山区的实践表明,食品安全治理需要更多这样的“微创新”,通过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把监管融入服务,才能实现保障安全与促进发展的双赢格局,真正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