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医疗队队员王云梅的女儿为她递上自己心爱的零食
援鄂医疗队队员与家人团聚
援鄂医疗队队员平安归来
同事们欢迎英雄凯旋
4月8日,载有15位璧山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医护人员的大巴车从双星大道缓缓驶来。警灯闪烁,警笛长鸣;铁骑开道,全程护航,我们以最高礼遇迎接英雄回家,市民自发走上街头夹道欢迎荣归故里的白衣勇士们。
璧山——武汉,1000公里的路程。在疫情最关键的时候,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我区的医护人员们主动请战到湖北抗疫最前线,千里逆行、分秒必争,直面病毒,成为了最美逆行者。
两个多月以来,璧山的父老乡亲都时刻牵挂着、关注着他们,他们的故事不断在大家的朋友圈、微信群刷屏,而在今天,我们等来了武汉“解封”,我们迎来了春天的重逢,身经百战踏春归,英雄!欢迎回家!
沈查:卸下光环,我就是最平凡的医生
50天里,沈查设想过很多次回家时的心情,没想到这一刻真的来了,他在轻松中也有不舍。
“在这里,我和队员们洒过汗流过泪,收获过信任和友谊,在这里的一切,都将成为我最珍贵的回忆。”沈查说。
2月26日,医疗队正式进驻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病区,沈查被医疗队明确为专家组成员,并带领1个救治小组,负责8张重症病床收治患者的救治。“每次在病区查房,时间要持续四五个小时,工作紧张的时候,队员们体力都有跟不上的感觉,但是我们谁也不想拖后腿,靠着精神意志挺了过来。”沈查说。
在疫情一线,最苦的其实不是工作。“进入病区第一天,我们注意到一个男患者情绪低落,每天一动不动,也不吃饭。我问他怎么啦?他说他哥哥因为新冠肺炎过世了,家中还有一个老母亲也被确诊了,见不到面觉得很绝望。听了他的话,我觉得很心酸,在查房时就多用我的‘川普’和他聊天、安慰他,他笑了,最后也康复出院了。”说到这些所见所闻,沈查很感慨。“大家都是为人父为人子,病魔无情人有情,我能做的就是尽全力为他们提供帮助。好在通过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实施个体化精准治疗,病区患者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他更瘦了!”踏下汽车,沈查的身影出现在妻子丁雯的眼前。“是爸爸!爸爸!”怀中2岁的儿子睿睿激动得想要扑过去。没有多余的话,一家人此刻只想用紧紧的相拥传递思念,这个拥抱,他们等了50多天。
在武汉的日子,沈查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而他不知道的是,这段时间睿睿成为了整个璧山中医院的“团宠”。得知孩子喜欢吃馒头,不少病人家属给他做好手工馒头送到家中,医院的工作人员也时常来家中帮着照顾。
“重了,抱上去坠手。”隔着口罩,沈查贴着儿子的脸蛋儿亲了又亲。“小子你不是喜欢听故事吗,等你长大,爸爸再带你去一趟武汉,讲讲我在那边的故事。”
在现场,沈查笑着回避了对武汉工作的细问。或许是害怕家人担忧,或许是怕情绪上头,在家人和同事面前,卸下光环,他只想做一个尽心尽责的医生,一个想念儿子的父亲,一个不想妻子担心的丈夫。
王云梅:想回家睡个好觉,想换个发型,再陪陪家人
“妈,我回来了!”在回家的车上,王云梅说自己会忍住不哭,但当亲人就在眼前,话一出口,她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感觉你长高了啊!”抱着女儿,王云梅感叹。“头发怎么剪成这样了!”在她的背后,母亲也同样拥抱着她。为了减少感染的风险,王云梅把额头和鬓角剃短了。“不好看吗?你女儿不是最漂亮的吗?”母女俩的对话,俏皮又温暖,或许在母亲的眼里,无论孩子多大年纪,永远都是孩子。
接近50天的离别,家里已经发生了太多变化。女儿又长高了,母亲头发更花白了,家里也少了一位重要亲人的期盼。
“在武汉工作的时候和爷爷视频承诺过要回去给他输液,没想都到家门口了,他却没等到我。”王云梅有些哽咽地说着。回到重庆不久,远在巫溪的王云梅爷爷病情加重,临走前,一直念叨着“孙女回来了吗?”“爷爷,我平安回重庆了,你坚持一下,我马上回家看你!”没想到,视频中的短暂会面却成为了最后的道别。
在王云梅眼中,武汉的工作有遗憾但没有后悔。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ICU病房工作的30天,王云梅遇到过很多可爱的人。“我去超市买盒泡面,超市老板看到我穿着医护人员制服,立马开火现煮了一碗热干面给我,那个味道不比我们麻辣小面差。”王云梅笑着说。
所住的酒店,一位年过花甲的清洁阿姨,每天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医护人员。“她总说,你们还都是孩子,生活上的事就交给我这个老阿姨。”转述这句话时,王云梅的语气温柔,出发时她没想过自己会收获这么多的感动。
除了感动,还有病人的信赖和认可。新住院的大爷因为想家不愿配合治疗,王云梅便和他聊起家常,安抚老人的情绪。“你这女伢子虽然看上去瘦瘦小小的,但是很会关照人呢!”老人家夸奖道。“我家里也有一位像你一样怕打针、怕吃药的老人家啊。”王云梅打趣地说。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中医疗法,王云梅还让不少病人的失眠症状得到缓解。
3月24日,武汉市政府特批医护人员入园赏樱。“武汉的樱花很美,武汉人民的心更美。”王云梅说。
穿越了寒冬,春天的樱花开了,临别当天,在武汉的街头,群众自发挥舞红旗送别他们,延绵几公里的红色,温暖了所有医护人员的心,也成为了王云梅眼中最感人的风景。
“回家了,现在的我只想洗个澡睡个好觉,再去换个发型,陪陪家人,回巫溪给爷爷扫墓。”王云梅淡淡地说。
朱秀兰:战疫一线的“小温暖”
“我们终于回家了!”4月8日,搭载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回家的车辆快到双星隧道时,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朱秀兰望向窗外家的方向,心情又一次变得激动不已。
我区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所“战斗”的地方是武汉市中心医院,也是疫情的“暴风中心”,该医院的多名医生也因抗击疫情而牺牲,回想起与新冠肺炎作斗争的日日夜夜,朱秀兰感触良多。
“16床不行了,变化好快,查房时氧饱和度还好好的。15床情况也很严重,氧饱和度持续下降,准备插管……”情况比想象的严重,朱秀兰怔怔地站着,恐惧瞬间漫过头顶,心脏似乎被死神紧紧地攥着,不能呼吸,无法思考,来到武汉中心医院接班的第一天,朱秀兰和队员就遭遇了如此紧张的情形,让大家有点措手不及。
但随着对工作的逐渐熟悉,当初的那种紧张在慢慢消失,辛苦之余也不断感受到“小温暖”。
“有些患者真的很坚强,在病情危重时依然想着给他人带来温暖。”朱秀兰回忆,有一次晚上查房,40床有一位病危老爷爷本不是自己所负责的患者,但看到朱秀兰走来,吃力地抬起双手,拉起朱秀兰的手“捧”在手里,吐词艰难地问道:“你到这边来吃得习惯不?晚上睡得好不好?会不会感到很累?家里孩子多大了?爱人是干什么工作的……”一连串问题,深深透露出老爷爷对朱秀兰的关心。
当得知朱秀兰的孩子平时基本一个人在家上网课时,老爷爷长叹一声,缓缓地说了句“可苦了那孩子”,那一刻,朱秀兰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个场景我记忆特别深刻,老爷爷的话简单朴实,就像父亲对女儿的关爱,对医护人员的心疼和感谢,多善良的人啊!”朱秀兰说,即使现在想起,心里依然感到特别温暖。
“回家后的这段时间最想做的事是什么?”记者问道。
“回家了,当然是好好陪伴家人,把这段时间对家人的亏欠弥补回来,再把这些温暖的故事分享给他们。”朱秀兰说。
胡学进:“爱”是最好的力量来源
在武汉的这段抗疫经历,对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胡学进来说,有过担心、紧张、疲惫,但最终克服困难、给予自己动力的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爱”。
2月25日,医疗队到达武汉第四天,队长沈查给胡学进打来电话:“今天是你的生日,江岸区政府和本地志愿者为你准备了一份‘大礼’。”胡学进愣了一下,来到武汉后,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竟然忘了今天是自己35岁的生日。
在武汉封城、所有店铺都关门的情况下,志愿者们辗转找人为胡学进定制了一个特殊的“抗疫蛋糕”,蛋糕上有两个戴着口罩、身穿防护服的白衣战士,其中一个手中还举着“雄起”的牌子。
与蛋糕一同送上的还有一张“暖心”的贺卡,上面写着“共饮一江水,渝鄂心连心,祝重庆医疗队胡学进生日快乐”,字字句句充满感激与祝福。
“真的很意外,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地方,我能跟一群最可爱的人,过着意义非凡的生日。”蛋糕盒打开的那一瞬间,胡学进激动得说不出话,在队员们唱响生日歌时,他一度紧张的心情才瞬间得到放松。
3月中旬,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好转,武汉大多数医院也陆续恢复正常就诊。而武汉市中心医院作为武汉市10家新冠肺炎治疗定点医院,将完成全市新冠肺炎的收尾治疗工作。这意味着将有更多患者转入,胡学进和队员们丝毫不能放松警惕。
“爸爸,你是不是快回来了啊?”5岁的女儿看到有武汉医护人员撤离的新闻,在视频时一脸开心地问胡学进。
“爸爸暂时不能回来,这里的病人还需要我们……”面对女儿期待的问话,胡学进一时不知如何解释,但女儿很懂事地点点头,反复叮嘱胡学进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去救更多的人。
“不能陪在她的身边,我很愧疚,但她在不知不觉间变得如此乖巧懂事,让我感到非常幸福。”看着她可爱的脸蛋,胡学进的眼眶湿润了。
“萱萱,爸爸爱你,天天开心。”胡学进将这句话写在防护服背面,照了照片发给女儿,让家人安心,也给自己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