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焦点图片

开局之年呈现民生大礼 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日期:2021-01-13

古道湾公园来凤驿鼓楼

游客徜徉在花海梯田

鸟瞰黛山大道南延线

车辆行驶在黛山大道南延线

来凤街道来凤村村民用上“幸福水”

新区水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年伊始,古道湾公园、黛山大道南延线、璧南片区水资源调配工程三个重点民生项目正式竣工投用,这是区委、区政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真实写照,也是为广大百姓呈现的民生大礼。

  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璧山加快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倾力打造主城都市区“迎客厅”,从提升城市品质、加快交通建设、完善配套设施等方面多向发力,在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之以恒创造高品质生活,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于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持续为民生“加码”,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古道湾公园

  穿越古道文化 品味传奇故事

  驱车从双星大道一路向西,道路旁,有这样一处穿越古今江湖的世外桃源:她位于茅莱山东侧、枫香湖儿童公园以北,古色古香、风景宜人。她就是古道湾公园。

  这是一座以古巴渝风貌为底色、古道文化为根底的主题公园,是一座以中国精神为内涵、以互动体验为特色的人文公园。在这里,市民可重温古道文化场景、细品璧山古道故事、感受穿越千年的人文情怀、体味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

  公园的建设,是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是我区大公园、大森林、大景区、大水系建设的重点项目,是我区持之以恒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精品项目。

  穿越之趣 品古道文化 赏山水美景

  “古道是古代开辟陆路交通的能力体现,与古关隘连成一体,古代的驿道就是今天的国道,在古代又称为官道。”区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一级调研员傅应明介绍说,根据公园内地势条件打造出经过璧山的3条古道:东大路、东小路、渝合古道上的驿站、塘汛、递铺文化和历史遗迹,集中呈现了璧山的古道文化,亦因此而得名。

  来到双星大道旁的公园大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湖光山色、绿树成景的悦目画卷:香樟、桂花、鱼尾葵等40余种乔木,针葵、贴梗海棠、三角梅等20余种灌木,再力花、花叶芒草、粉花鸢尾等10余种水生植物,采取组团式、错落式栽植,争奇斗艳、一步一景。被绿树红花簇拥着的是贯穿整个公园的360亩水体,全长约3公里,南北落差约44米,通过逐级拦水筑坝方式自然形成九仙湖、大凤湿地、小凤湿地、牛公桥湿地、晴耕桥湿地5级水体,气势恢宏、碧水荡漾、灵气十足。

  穿行于园中,是一次生态自然的回归,更是一次古道文化的穿越。

  公园设置有来凤驿、递铺文化墙、老关口、野餐区、古村落、双鼓场地、半边街、土寨与入口广场、水炮区、吊桥荒岛、茶铺、沙坑攀岩、古代酒肆、花海梯田、九仙湖大坝等20余处景点,不仅再现古道文化场景,还可让人参与互动游乐体验。

  “来凤驿,原是成渝古驿道上最大的一个商驿,与龙泉驿、双凤驿、白市驿齐名,是明清时期‘四大名驿’之一。”傅应明介绍,相传从汉朝开始,来凤驿便成为官府驿站。来凤驿在最盛时“供市喧呼,竟夜不能成寐”,引来众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诗佳句。

  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主任张川介绍,公园在景点设计上以现存来凤驿老照片风景为原型,还原古驿围墙成院、天井合院,以及鼓楼、牌坊、古井、古碑等历史场景,讲述禅宗大师语嵩、明代太常博士龚懋熙、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和现代名人梁漱溟、黄炎培等与来凤驿的历史故事,展示古驿文化的精彩与厚重。

  从映入眼帘的生态美景到活灵活现的古道场景,从一字一句的古代诗词到斑驳残存的各种遗迹,在公园一路行来,跟随历史坐标、探寻历史故事,颇具穿越之感。

  互动体验 探历史情景 感古人生活

  看够了、走累了,不要着急,公园里还有许多景点的互动体验,可以让你在轻松愉悦的感觉中探寻历史情境、感受古人生活。

  在野餐区,设有埋锅造饭场景,包含古代军用大铁锅、木材篝火、带火马灯、塑石古坐凳等,展现了古代行军历史场景,游客可在此一边用餐一边感悟。

  古村落·双鼓场地展现中国传统村落,以古巴族人古时的土胚房、青石板路、集会的庭院与聚会场地呈现,市民可在此体验湖边钓大鱼、互动水车、古盐井、农村生活场景等,让人们从这里了解古巴族人的生活与生产、娱乐的习俗。

  在水炮景点,斑驳的残墙上还矗立着当时战争的武器,残破搁浅的大船好像在述说着当时战争的残酷与无奈,而一旁水面上的海盗船可以让你来一次刺激之行。吊桥荒岛景点设有空中吊桥、晃桥,大小木箱等,顿时把人引入破败的荒岛之中,让人们体验并参与到这个荒岛中来,了解它的衰败、残破之感。

  步入茶铺景点,满山郁郁葱葱的茶树迎风招摇,红砖青瓦的建筑群落若隐若现,游客来到这里,喝一杯热茶,听着南来北往的故事,一天的疲倦便消失不见。古代酒肆内,整个建筑以古代酒舍、酒馆、酒家的文化符号展现当时古道上经济活动与商贸往来,展现商贾如流的古场景。

  此外,公园内还有为孩子们准备的自由游乐天地,园内的沙坑区设有攀岩、秋千、滑索、爬绳等,水边设有脚踏水车,孩子们可在沙堆嬉戏,可在水边戏水。

  东西交往,南北交融。“来了就是璧山人”,处世大气,性格包容,实有古道之功。璧山古道,集官、商、兵于一地。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传说诗词、人物故事,成为璧山文化永远的记忆!

  黛山大道南延线

  一路贯通天地宽

  新年伊始,璧山大地,再传喜讯。历经三年半时间的艰苦奋战,1月12日,黛山大道南延线正式通车。

  黛山大道南延线起于黛山大道与虎峰大道交叉口,经青杠街道五里桥、花房子、郭家院子、林家岩水库,上跨成渝高速公路,至来凤街道东侧,终点顺接九永高速来凤互通收费站。它的建成通车,凝结了广大建设者的心血和汗水,饱含着广大璧山人民群众的期盼和厚望。这是一条幸福之路、民生之路、发展之路……

  大路通、百业兴,对于璧山人民群众来说更是如此。作为贯穿璧山南北交通的大动脉,黛山大道对连通我区发展脉络,输送人流、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助力打造主城都市区“迎客厅”,促进我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串起多条交通“动脉”

  璧山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重庆“西扩”第一站,随着川渝合作紧锣密鼓行动,“重庆向西、成都向东”强势推进,重庆第二国际机场的落户,璧山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从交通网络看,从中心城区向西,成渝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渝蓉高速公路、九永高速公路、成渝高铁全部经过璧山,实现了中心城区资源向西辐射。璧山南北走向,则仅有一条省道,缺乏一条高标准的快捷通道。黛山大道这条南北走向的城市大道,不仅串起璧山高新区、服务业发展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及南北各镇街,同时还串联起渝遂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铁等交通动脉,让璧山直通中心城区。

  随着黛山大道南延线正式通车,黛山大道通车里程长度达到了32.2公里。这32公里的道路,在常人眼里,驾车不过就是二十来分钟的事儿,但于璧山而言,却有效地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铺就百姓幸福之路

  1月12日起,自驾小车行驶在黛山大道上,在风驰电掣中回家,或者去感受璧南“城市花园”的宁静,抑或是到三合、广普体验田园的乐趣,一定是个不错的体验。黛山大道南延线的正式通车,结束了璧山南北无快速大通道的历史,给沿途群众带来了极大便利,更是给璧山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兴奋,开心。终于通车了,以后离老家更近了,回家更方便了。”在璧山城区工作的何文是来凤人,以前回一趟来凤最快也要半个小时,遇上堵车更要接近一个小时,而现在仅用三十分钟左右,他感到非常激动,直言太方便了。

  刘咏是土生土长的丁家人。为了方便小孩在璧山城区读书,前几年他在城区买了一套房。房子是有了,可是工作仍在丁家,他只有每天两地来回跑。

  “以前开车要接近一个小时,太辛苦了。现在好了,四十分钟左右就到了,很方便。”刘咏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黛山大道南延线正式通车使得我区立体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变得更快,产业分工协调变得更加完善。未来的璧山,还将努力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百万级中心城区人口城市、现代产业集聚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和高品质生活理想栖息地,成为一座生态宜居、产业兴旺、开放共享的现代化国际化都市。

  璧南片区水资源调配工程

  15万璧南群众首次喝上长江水

  历经160余天艰苦卓绝的建设,1月12日,滚滚长江水在新区水厂净化后,再经过长18公里管道内的奔涌到达丁家水厂。至此,璧南片区水资源调配工程正式通水,15万璧南群众首次喝上长江水。

  随着通水目标的实现,璧南地区焦渴缺水的历史将改写,璧南地区人民将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碧水浩荡润璧南,璧南片区水资源调配工程以调配成品水的方式,将璧山城市新区水厂出厂水通过黛山大道沿G108省道调配至丁家,使璧南片区与璧山中心城区市政供水管网实现互联互通,并入长江提水供水范围。

  引长江之水为璧南解“渴”

  众所周知,璧山是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地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璧南地区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制约璧南地区快速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为彻底解决璧南片区缺水问题,在区级领导和区水利部门多次调研和规划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建设璧南片区水资源调配工程,该工程供水规模为每天2万吨,沿黛山大道南延线和G108省道铺设输水管道18公里,将璧山新区水厂的出厂水经青杠、来凤调配至丁家水厂,并在来凤街道来凤村新建一座加压站,把璧南片区并入长江提水工程供水范围,同时与中心城区市政供水管网实现互联互通,缓解来凤、丁家、健龙、三合、广普等璧南镇街水源短缺矛盾。

  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喝好水关系百姓的幸福感。璧南片区水资源调配工程投用后,提高了璧南片区来凤、丁家、健龙等镇街的供水保证率,改善了供水水质,成为工程沿线镇街的“主力”水源,打通了城乡同质供水的重要“堵点”,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万人。

  事实上,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并不是一条单纯的调水线,更是一条诠释生态优先的发展线。璧南片区水资源调配工程通水后,有效解决了璧南片区城镇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将被挤占的农业用水还给农业,这对于我区建设重庆的“菜园”“果园”“花园”意义重大。

  下一步,我区还将加快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璧山供区工程、继续实施铜罐驿长江提水工程其他分项工程,加快推进千秋堰中型水库新建工程、实施嘉陵江草街提水、璧南璧北片水厂建设等重大水利工程。这些工程完工后,璧山全域供水将实现互联互通,璧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供水保障将得到有力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