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乐新地标 文旅融合再添彩
公园大门
以耕读文化为底色的耕读巷子
耕读文化墙
呈现淳厚民风的耕读大街
鸟瞰枫香湖儿童公园
乐趣无穷的球塔区
亭亭立于湖中心的秋千岛
趣味十足的植物迷宫
孩子们在滑梯上玩耍
秋日,璧山绿岛新区微风拂面、鲜花绽放、绿树婆娑。
驱车从黛山大道向南,道路旁,一面偌大的矗立于山间的算盘墙格外抢眼,墙上用算盘子定格出三个数字:“9、2、8”。
“9·28”对璧山人而言是一组特殊的数字,更是一个值得标注的日子。从璧山隧道到观音塘湿地公园,从秀湖公园到黛山大道……2010年至今,每一年的9月28日,区委、区政府都会为璧山人民呈现一个重大项目,送上一份民生大餐。
今年的“9·28”,我们迎来了枫香湖儿童公园的开园。
这是一座全国一流的无动力游乐设施儿童主题公园,是一座以耕读文化为底色,融游乐、科普、山水为一体的公园。在这里,市民可享童游之乐、览湖光之色、品耕读之趣、行研学之旅,孩子们可以在欢乐中游玩,在自然中成长,留下童年深刻记忆。
养眼修心 赏山水美景品耕读文化
在日渐现代而繁华的璧山绿岛新区,有这样一片回归自然的美丽之地:它位于茅莱山脚,与冉家沟水库、双凤公园水天相接,与黛山湖湿地遥相呼应,风光旖旎、景色宜人。
“这便是枫香湖儿童公园所在地。”区文化委主任黄林介绍说,据清同治《璧山县志》记载:“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4年)璧山复置设县,全县分为十里百甲。”现枫香湖儿童公园所在地被命名为“枫香里”,公园自然融入和再现了以“枫香里”为代表的古时“十里百甲”制度,公园之名亦取自于此,既浪漫清新,又有根可循。
坐拥宜人的生态环境,蕴藏深厚的历史底蕴,枫香湖儿童公园于设计之初便确定了“生态+文化”的主题,力求以生态养眼、以文化修心。
驱车从黛山大道向南,来到公园大门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湖光山色、绿树成景的悦目画卷:香樟、银桦、栾树等60余种乔木,红梅、海棠、紫荆等100余种花灌和草花,睡莲、太空荷花、铜币草、垂花水竹芋等40余种水生植物,采取组团式、错落式栽植,争奇斗艳、一步一景。园内还布局有18万平方米阳光草坪,绿地率超过60%。被绿树红花簇拥着的是贯穿整个公园的200亩水体,波光粼粼、碧水荡漾、灵气十足。在园内穿行,随处散落着的雅安石、太湖石、塔石等80余块户外景观石,会让你短暂停留,或驻足欣赏,或用手触摸,感受来自大自然的肌理。
穿行于园中,是一次生态的体验和自然的回归,也是一次文化的穿越。
华夏植根乡土,璧山俗尚耕读。璧山建县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从唐代伊始,“耕读文化”便在这方土地日渐兴盛,并延续至今。
“一等人忠诚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正如清代大学士纪晓岚所言,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黄林说,璧山历史上,古人们半耕半读、耕读并举、代代相传,躬耕塑造了璧山人坚毅之风骨,苦读孕育了双状元和数十翰林、进士,涌现出清末民初的高凌霄、刘臻理、郭绍芳、刘国辅等耕读名人。
“勤耕立家,苦读荣身。”黄林说,对孩子而言,耕读文化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积极影响,在枫香湖儿童公园,建设者将耕读文化进行了还原和再现。
公园沿湖建有一条“耕读大街”,墙体为清末民初建筑风格和古时残墙断壁,墙上以书画、浮雕、二维半图画等形式,再现了有关耕读的诗词警句和场景。园内的“耕读巷子”则以老照片、浮雕等形式,集中展现了耕读名人,放牛娃高凌霄在东家所办私塾的窗外“听墙根儿”、“偷”学知识,郭绍芳上山背柴时手拿书本“负薪苦读”,刘臻理借着煤油灯的微弱灯光昼夜苦读等场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颇具教育意义和感染力。一旁,从各地云集而来的织布机、风车、犁耙、蓑衣等农耕器具,还能让你亲手体验农耕,触摸历史。
沿“耕读大街”一路前行,时间场景从“清末民初”转换到“抗战时期”。抗日战争期间,璧山作为战时陪都的卫戍区和重要迁建区,是抗战大后方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立音乐院等著名学府,或创办于此,或迁建来璧。为此,公园里布局了以书院文化为主题的枫香里古建筑群,复建了当年几大学府的建筑景观,再现了当时璧山县城的文墨荟萃和风云际会。此外,40多张反映璧山抗战期间百姓生活、民众教育和儿童游戏场面的照片以嵌入古城墙和二维半雕塑的方式呈现,提升了公园的历史厚度和穿越之感,呈现出古之璧山经年累月晴耕雨读的淳厚民风和今之璧山“耕当下,读未来,耕家园,读天下”的务实开放胸怀。
从映入眼帘的生态美景到活灵活现的耕读场景,从抗战时期的校园旧址到记录历史的真实照片,在公园一路行来,跟随历史坐标、探寻历史记忆,颇具穿越之感。
寓教于乐 玩主题乐园学科普知识
喜欢户外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同时,户外活动也是儿童最好的课本。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对孩子的健康和成长大有裨益,能让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和体验!
您的孩子今天参加户外活动了吗?快到枫香湖儿童公园来吧!
这座集“娱乐+科普”功能为一身的公园,着力从3—12岁的儿童视角出发做空间设计,深挖儿童内心需求,针对儿童活动的特征,提供从心理到身体的包括游戏、认知、社交、亲子互动等服务。
当孩子们在公园里游玩时,不仅能够享受快乐、充分释放天性,同时能够培养自主能动性、创造性、想象性、冒险性、合作性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运动能力等,还能学到不少自然科普知识。
“那天早上醒来,爸爸蒙上我双眼。告诉我老榆树,长出一幅秋千……”一首耳熟能详的《梦中的秋千》,曾唤起无数孩子对秋千无限的神往。
当我们从主大门走进公园,一朵“睡莲”亭亭立于湖中。这就是秋千岛,30余架各色秋千在此次第“绽放”。在家长们的陪伴下,孩子们在高高荡起的秋千上,洒下一地欢笑。
对孩子们来说,“趣味”是最关键的元素。离开“秋千岛”,环湖漫步,水乐园、木偶奇遇、帆船区、球塔区、大钟塔、戏沙池、蜘蛛侠、珠算岛等以攀爬、滑梯为主的游玩区域逐一呈现于眼前。
在喷泉间和海豚、小黄鸭一起戏水玩耍的水乐园;用木偶童话形象、几何图形构筑幻想世界的木偶奇遇;模拟海盗船的空间,带着孩子们扬帆远航,探索新世界的帆船区;以奇幻星球为表现形式,利用星球、花朵游乐设备进行串联,乐趣无穷的球塔区;以大钟塔滑梯为主体,附以旅行列车、组合木玩具等小型游乐设备的大钟塔;在沙丘上堆沙堡、玩滑索、嬉戏打闹的戏沙池;以蜘蛛为造型,将自然与儿童游乐相结合,全国首创的蜘蛛侠;一面是37米长10米宽巨型算盘,一面是儿童呼啦墙,在玩耍中感受非遗文化的珠算岛。
每一个区域都如同一个主题乐园,以鲜明的主题,结合多样化的造景手法,夸张的造型、大胆趣味的设施,各自独立,却又相互融会贯通,形成统一规整的趣味表达,给孩子们带来更多平常体验不到的玩耍感受。
而对于想尝试进行智力、体力、脑力三重挑战的孩子而言,植物迷宫和空中探险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在植物迷宫内,孩子们将迎来一场绿野仙踪般的丛林探险互动游戏,在迷宫里绕来绕去,找寻出口,乐趣根本停不下来。而空中探险,则是构筑了一个立体滑梯迷宫,就像一个个鸟巢,孩子们如同幼鸟一般,穿梭其中,从一个分支到达另一个分支,不断进行新的挑战与冒险,直至到达终点。
当然,除了这些趣味无穷的游乐设备外,公园里还充分植入了科普元素。
“为什么会打雷下雨?为什么有冬天夏天?不知道的奥秘万万千千,智慧简单,又不简单。”还记得动画片《海尔兄弟》的主题曲么?想让孩子弄清打雷下雨这些天气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么?赶紧去观象台看看吧。这里不仅可触摸古代气象仪器模型、高炮实物、火箭发射架模型,还能从24节气、气象谚语、地球模型、大气探测体验等气象文化景观里了解从古到今气象观测技术的发展。
想带着孩子看一出现实版《小鲤鱼历险记》么?快快来观鱼廊。这里不仅可欣赏湖面美景,还能从相互独立的观鱼池里,近距离观赏松浦红镜鲤、金鱼、锦鲫、锦鲤、匙吻鲟、兴国红鲤、胭脂鱼、杂交鲟等众多鱼类品种,探寻它们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诸多差别。
当我们游玩累了、饿了,赶紧前往野餐区,近两百张露天餐桌等你来享受美味烧烤(注意严禁炭烤)。当然,去公园里的粮仓式小卖部买点可口的小零食和饮料也是不错的选择。
对了对了,差点忘了告诉大家。在算盘岛背后,还有一个200平方米左右的儿童舞台哦,想欣赏节目,想一展才艺的小朋友,赶紧过去,晚了可就没位置了哦!
怎么样?这样一场充满欢笑、寓教于乐的游园之旅,还让您和您的孩子满意吧?
枫香湖儿童公园的建成投用,不仅将在璧山孩子的童年记忆中注入鲜艳活泼的一抹亮色,也在我区“文旅融合”的长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相融,共生双赢。枫香湖儿童公园正是实现了耕读文化同生态、娱乐、科普等旅游元素的完美融合,必将让我区“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一大步,也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带来更多民生获得感。
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璧山将继续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文化创新力度,提升城市文化品味。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享受“文旅融合”的饕餮盛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幸福一方百姓。
璧山,未来可期。
情感标注这一天
一同回望“9·28”
“9·28”,一个璧山人民情感日历特别标注的日子,从2010年起,每年的这一天,区委、区政府均会奉献“有温度”的项目给全区百姓。
循着时间的年轮,串联起每一个“9·28”,我们可以见证这座城市的变迁,看到一个个梦想怎样照进现实。
2010年
璧山隧道通车,拉近了璧山与主城的时空距离,“同城效应”逐步显现。
2011年
观音塘湿地公园投用,结束了全重庆无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的历史。
2012年
秀湖公园投用,不仅增添了一个休闲娱乐好去处,更开启了“环秀湖商圈”建设的序幕,逐步补齐了璧山“三产短板”。
2013年
登云公园投用,标志着绿岛新区建设的框架基本形成。
2014年
黛山大道南北贯通,这条长23公里的大道,串联起璧山境内三条高速、一条高铁,拉开了璧山“中等城市”建设框架。
2015年
高铁广场、虎峰大道投用,配合成渝高铁建设的两大项目,开启了璧山“高铁时代”。
2016年
区人民医院新院落成、重医一院璧山医院揭牌,全面提升区人民医院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完善“一生之城”链条。
2017年
东岳体育公园投用,人们既可健身锻炼,也可享受绿色生态、体味文化艺术,实现了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
记者 谢捷 刘畅 尹秀秀 黄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