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特色产业振兴 沃野田畴“点绿成金”
福禄镇沃柑基地,种植户对沃柑进行管护。
初冬时节,走进璧山田野,处处生机盎然。璧西水果基地,四处瓜果飘香;璧北蔬菜基地,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连绵起伏;璧南苗木基地,到处郁郁葱葱,青翠欲滴。
近年来,我区聚力农业产业振兴,提档升级特色产业,围绕蔬菜、苗木、水果产业,大力建设名、特、优、新精品农业。
“渝璧玉血橙”、“正禾葡萄”、“七蕊黄花”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农业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璧山大地生长开来,鼓了村民们的腰包。
“中国优质葡萄之乡”“重庆市三大苗木基地之一”“重庆市首批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一块块国家级、市级名片,让璧山农产品品牌走向全国。
果树撬动的“甜蜜产业”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订单都已经有这么厚一本了。”11月12日,在福禄镇斑竹村的沃柑基地内,种植户陈照伟笑着向记者比划着。
2012年,福禄镇选定大规模推广种植晚熟柑橘新品种“沃柑”,并在斑竹村进行种植试点,作为重振福禄镇“柑橘之乡”美名的突破口。
陈照伟一家报了名,成了第一批尝到甜头的人。“我家种植了5亩沃柑,1亩地产量有3000多斤,5亩总产量15000斤左右。”
谈及沃柑带来的收益,陈照伟笑得合不拢嘴,“正式投产那年就赚了6万多元,且一年比一年卖得旺,不愁销路。”
如今,该村成立了斑竹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福橘”商标;同时发展旅游产业,吸引顾客前来旅游,带动产品销售;引进重庆福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柑橘主题公园等。据悉,近年来沃柑为村民增收480余万元。
我区结合各地资源特色、农业产业基础和水果适地适栽性,加快品种改良,科学合理布局,走集约、质量、效益、生态发展之路。2018年,预计水果种植面积达14.8万亩,产量达13.4万吨。
花木转型结出“富民果”
“来了,农家特色菜。”在丁家街道莲花坝村银桂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苗木基地里,基地负责人龙祥彬正忙得不可开交。
龙祥彬家生态餐厅的火爆,得益于思路的转变。
2009年,龙祥彬辞去工作,从乡亲们手中流转来近400亩土地,建起了苗木基地,慢慢的发了家,致了富。
但近两年因市场行情不好,苗木产业遇到了“冷风”。
“不转型只靠卖苗木赚钱,不是个办法。”龙祥彬转变思路,利用苗木基地内林木形成的生态功能,在闲置空地里建了一座生态餐厅,还在林中养起了孔雀、鸵鸟、野鸡等观赏动物。
龙祥彬告诉记者,今年基地已接待10余万人次游客,极大地促进了了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再加上农家乐带来的收入,利润增加了不少。
在丁家街道,像龙祥彬这样的种植户还有很多,他们通过转型升级,将花卉苗木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现代科技助推产业提质
“与传统大棚不一样的是,这智能化育苗中心不会受到气候、温度的影响,温度、湿度、光照都可以调。” 近日,在璧北蔬菜基地智能化育苗中心大棚内,璧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工作人员陈贵青向记者介绍道。(下转2版) (上接1版)
只见工作人员按一个“光照”按钮,育苗大棚顶上黑乎乎的遮阳伞便缓缓打开;按一个“通风”按钮,两旁一排排排风扇便发出“呼呼”的声响;点一下“浇灌”按钮,头顶上喷灌喷头便旋转着洒下水花……
“中心主要用于培养、孕育优质品种。”据介绍,该中心全年可产生1000万株优质蔬菜种苗、可满足5000至10000亩蔬菜基地的种苗需求 ,且育苗成活率和菜苗品质大大提升。
近年,我区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服务水平,通过积极推广和应用蔬菜嫁接、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养殖等先进技术,配置温室大棚、喷灌滴灌、太阳能杀虫灯等现代设施设备,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化水平。
据了解 ,截至目前,璧北蔬菜基地产值已增加到79.5亿元,入园涉农企业总数增加到396家。
(记者 孙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