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巴”正式起航 打造城市绿色出行典范——打探全球首条“云巴”示范线
“云巴”行驶在轨道上
“云巴”车厢
技术人员正在调试“云巴”
“云巴”驶入双鱼湿地站
“云巴”行驶在轨道上
电能驱动、胶轮运行、自动行车……5月29日上午,全球首条“云巴”示范线在璧山上线,“云巴”与轻轨、地铁有什么区别?运行车辆有什么特点?记者前往进行了打探。
线路全长15.4公里 设15座车站
“云巴”采用胶轮系统在轨道上运行,是现代有轨电车中的一种新系统。线路起点位于璧山高铁站,终点位于重庆地铁1号线璧山站,线路正线全长15.4km,将途经枫香湖儿童公园、东岳体育公园、秀湖汽车露营公园、秀湖公园等城市公园,设车站15座,均为高架车站,设车辆段1座。
“自去年9月开建以来,项目建设进展有序。”据比亚迪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成贵介绍,目前,区间桩基础累计完成96%,区间墩柱完成88%,盖梁完成86%,区间轨道梁吊装完成53%;车站桩基础累计完成85%;车辆段基础完成98.6%,已具备首发条件,预计2020年9月全线通车试运营。
吴成贵表示,璧山“云巴”示范线具有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适应性强、灵活度高等特点,将打通整个城市的“微循环”,与此同时,沿路串联起几座城市公园也将成为一道独特的旅游观光线路。
车辆造型新颖乘坐舒适 时速可达80公里/时
在“云巴”示范线的首发现场,记者看到,云巴车辆造型新颖、外观时尚、线条简洁流畅,形似高铁,车身运用了黑色加白色的搭配,具有现代美感和科技视觉外观。单节车厢长8.3米、宽2.4米、高3.4米,胶轮使用的是265/70/R19.5规格的米其林专用轮胎。
据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轨道业务第三事业部总经理刘焕明介绍,“由于‘云巴’车辆采用轻量化设计,并运用橡胶轮胎和汽车的相关技术,减振效果较好,市民乘坐将十分舒适。”
走进“云巴”车厢,记者看到,车内色调以灰白色为主,单节车厢内共布局有19个座位,设置有30个把手拉环,并设有一个残疾人专用座位,前后各配备一块车载pis显示屏,单节车厢最大载客量为70人,车厢内没有驾驶室。刘焕明说,通车运营后,列车近期为2(车厢)编组,远期采用3(车厢)编组,最高运行速度80公里/时,列车运行采用全自动驾驶(UTO)模式,因为“云巴”采用胶轮系统及主动降噪措施,系统噪音低,对周围环境噪声影响小,不会对道路沿线居民造成环境影响。此外,“云巴”系统还采用电能驱动,无污染无废气排放。
对于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刘焕明表示,目前,“云巴”系统已通过安全可靠性专家评审会和CBTC信号系统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们认为,设备产品、车辆运行、牵引供电、道岔、列车自动控制、逃生通道等安全可靠,信号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一节车厢充满电仅需1小时,可以行驶至少150公里。
据“云巴”项目运营方负责人介绍,市民乘坐“云巴”可选择三种方式:进站刷卡、扫描二维码和刷脸识别。
慢行系统与“云巴”同线 带你穿越城市美景
“由于‘云巴’车辆和系统的轻量化设计使墩柱设计小巧,轨道梁纤细,不影响城市光照和景观,因此在建设中可结合周边建筑和连廊统一设计。”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第二十一事业部总经理任林介绍说,在与城市景观融合方面,“云巴”将结合城市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统筹考虑设计,通过城市的定位、区位、气候、植被、习俗、历史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提炼城市符号,展示城市魅力。
为此,我区也将依托云巴轨道,并与其同线,打造一条“骑行+步行”的慢行系统,预计今年7月动工,将连接高铁、地铁,串联起7大公园,形成一条城市绿廊,穿行其间可欣赏美景、享受惬意时光。
据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云巴慢行系统规划建设在云巴高架之下,沿线将修建自行车停放点、廊亭、卫生间等便民工程,并安放休闲座椅供市民赏景休息,还将进行景观打造,在重要节点布局健身区、滑板区、儿童游乐区、夜景灯饰等,丰富休闲景观体验效果,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助力“迎客厅”建设 打造绿色出行典范
当前,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和重庆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的璧山,在发展中找准了自身“坐标”——主城都市区的“迎客厅”。
而今天首发的“云巴”示范线无疑就是建好“迎客厅”的一项重要工程。璧山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志鸣表示,“云巴”项目的建设支撑了重庆“西进”的发展趋势,覆盖了璧山区重要的发展轴线,串联了重要的客流集散点,是对重庆轨道交通线网的补充,同时缩短了璧山区至重庆主城区的出行时间,拉近了与主城区的时空距离。
“比亚迪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是轨道交通与汽车技术的跨界融合产品,集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化为一身,集约节能,是绿色高效的出行方式。”刘焕明表示,相信云巴可以为高质量城市发展提供创新之路,为璧山人民的美好出行保驾护航。下一步,比亚迪公司将与璧山区深化合作,建好用好“云巴”示范线,共同打造绿色出行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