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进”尾菜秸秆 “排出”有机肥料——七塘镇养殖蚯蚓探索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小记
废弃的柴草、秸秆、尾菜,如果不能较好处理,只能扔在路边、填在沟里,直到腐烂后臭气熏天,或者被风刮得四处散落,这曾经是让璧北种植户、村民头疼的问题。
“现在好了,全部拉去喂蚯蚓,蚯蚓粪还成了种菜的有机肥,真是一举两得。”近日,七塘镇将军村种植户严浩对记者说。
秸秆污染成环保难题
璧北是我区较为集中成片、规模种植的设施蔬菜地,周边也不乏规模种植葡萄、柑橘等水果的基地。
“菜农是黄瓜、茄子、番茄轮番种,水果种植户每年也会大量修剪枝叶。”将军村党支部书记鲁兴民说,过去,柴草、秸秆、尾菜等无处处理,村民们往往就近堆在田边,或就地晾干焚烧。
“蔬菜年产量38万吨,每年也带来10多万吨的尾菜,水果种植也会产生约12万吨的废弃枝条。”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秸秆垃圾处理问题成为我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阻碍,堆积的秸秆、尾菜,不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埋下了火灾隐患。”
“这些年为了治理尾菜、秸秆污染,用了不少办法。”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有的蔬菜种植户收集尾菜,再拉到垃圾处理厂处理,有的自行探索还田“肥料化”方式,但一直没能很好解决这一难题。
这一切,直到村里引来一家蚯蚓养殖企业,才得以根本改变。
小蚯蚓一举两得解困
去年底,将军村引来了丰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张春燕介绍,公司看中了当地尾菜、秸秆等丰足的“原材料”,建起5亩地的蚯蚓床。
张春燕说,蚯蚓食量惊人,每天可以吃掉自身重量3倍的食物,1亩地中的蚯蚓一年能吃掉915吨蔬菜秸秆。蔬菜、秸秆被收集后,经过筛选,挑出不能发酵的石块等杂质,粉碎后与猪粪、牛粪按比例混合,放入发酵池中进行1个月时间的发酵。充分发酵后,将发酵物制作成20公分厚的蚯蚓床,供蚯蚓在上面生长,然后按1平方米2公斤的量放入蚯蚓,再盖上发酵土。
“蚯蚓‘吞进’稠状发酵土,过腹后‘排出’细末状的粪土。”张春燕说,蚯蚓粪不仅仅是蚯蚓的代谢废弃物,而且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抑制植物病害和改善土壤肥力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是有机肥之王。
“设施蔬菜生产、水果种植——蔬菜、秸秆处理——蚯蚓过腹——蚯蚓有机肥——设施蔬菜生产、水果种植”,就这样,经过养殖小小的蚯蚓,秸秆污染问题解决了,生物有机肥出来了,成为了一条贯穿全过程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
“用上蚯蚓粪后,番茄不仅卖相好,还普遍增产10%以上,上市期也提前了5至7天左右。”严浩说。
张春燕表示,接下来,公司还将建10亩蚯蚓床,年产5000吨蚯蚓土,能有效解决尾菜、秸秆和畜禽粪便乱排乱放等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能让农作物增效。
(记者 陈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