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款,我不要了
“张晓东、袁德会、黄诗涵……请你们把《贫困住读生生活补贴情况调查表》拿回去填好,上报学校后就可以领取贫困生生活补贴了。”班主任卢老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我们几个已经领了两年贫困住读生生活补贴的学生。
“老师,谢谢您!但是,这次的救助款,我不要了。”我轻声而又坚决地对着老师摇摇头。
“啊?”卢老师疑惑不解,“孩子,怎么啦?你家可是建卡贫困户,享受住读生生活补贴是国家的刚性政策,虽然钱不多,但也可以为你们家里减轻点负担呀!”卢老师十分关切地对我说。
“是的,我家是建卡贫困户,但现在,我家已经不贫困了。爸爸让我告诉您,我们家不再需要救助款了。”我自信地挺了挺背脊告诉老师。
“那你等会儿把情况给老师说说好吗?”卢老师说。
卢老师是从初一开始把我带到初三的班主任。在初一第一次发放贫困生生活补贴的时候,细心的她通过家访、私下谈话等方式对我们班每个同学的家庭情况都做了详细的了解,她对我家的情况非常清楚。我家住在县城南边最偏远的一个村,虽然名叫“砖房村”,其实一栋砖房也没有,全是些低矮的土坯房。我爸爸今年54岁了,左腿天生短一截,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村里人都叫他“黄老瘸”。爸爸由于身体残疾,家里又穷,年轻时在本地一直找不到媳妇。后来,远房亲戚给他介绍了一个来自贵州的姑娘,先后生下了大我10岁的哥哥和我。在我还不到1岁的时候,妈妈实在受不了家里的贫寒,就外出打工至今再也没回来过。哥哥初中没毕业就到处游混,气得爸爸想管也管不了。家里全靠爸爸瘸着腿种点葡萄,喂点鸡鸭卖点钱打零用。幸好赶上国家“精准扶贫”好政策,村里把我们家纳入建卡贫困户,每年按时领取国家的救助补贴款。我从初一开始就一直领取住读生生活补贴,这回,老师又毫不例外地让我享受这份优待。但老师哪里知道,我们家的情况,从两年前开始,就今非昔比了……
两年前的暑假,我家里来了两个干部模样的叔叔。其中有个戴眼镜的叔叔看见我就笑着对我说:“同学,你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吧?我是学校的老师,第二支部的党委委员黄大志,以后在学校你就叫我黄老师,在家里,你可以叫我黄叔叔。”“呀!居然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我居然不认识。”我一时觉得既羞涩又亲切。“老哥,我也姓黄,以后,就由我和政府的小张同志对口帮扶你们一家。你有什么问题随时都可以和我们商量。以后我们每月至少要来你家一次,帮你们解决实际困难。”黄叔叔对我爸爸说。“太好了!我现在就有个困难,你们能不能……帮我想想法?”爸爸试探性地问了问。我知道爸爸要说的肯定是我家地里已经熟透的几千斤葡萄,爸爸腿脚不便,家里又没有多余的劳动力,他正愁着怎样才能把葡萄卖出去。黄叔叔听了爸爸犯愁的事儿,马上拿起手机打了几个电话,告诉爸爸最多等两天,就把这个难题解决掉。爸爸将信将疑地点点头。
第二天,黄叔叔和小张叔叔果然来了,还开了一辆小型货车,带着几个工人。他们到我家地里收了葡萄,然后装在很漂亮精致的盒子里,用小货车拉走了。原来是黄叔叔找到从事水果批发的曾经是他的学生帮忙,把我家的葡萄拉到批发市场去高价销售了,这真是解决了我家的燃眉之急呢,我开始对我们家今后的日子充满了信心。
后来,两位叔叔又帮我爸爸去和村里谈好了土地承包,把一些闲置起来的土地租给爸爸种植葡萄。农忙时节,叔叔们还找来工人到我家承包地里帮忙。今年,我家的葡萄产量已经超过了3万斤,销售也不再是难事。有小张叔叔这个“电脑高手”,提前在网上联系买家,再多的葡萄也轻轻松松就换成钱了。更可喜的是,黄叔叔还不厌其烦地给我那个成天在外闲荡的哥哥做思想工作,帮他在街上找了一家工厂学车工,哥哥也慢慢开始打工挣钱了。现在,我家虽然还是建卡贫困户,但爸爸却很有信心地说,咱这贫困户的帽子明年一定能摘掉。今年种葡萄的收入供我们一家的开销已经绰绰有余 ,爸爸不希望我再在学校领补贴,他说让老师把这笔钱给更需要的同学。政府帮了我们,我们好了也要帮别人,共同过好日子。
听完我的故事,老师激动地说:“孩子,老师真替你们家开心,也替所有的贫困户高兴。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真好呀,我们国家现在这样强大,相信所有的贫困家庭都会和你们家一样,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下,一定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卢老师眼中闪耀着光芒。
“肯定!老师,到那时,我们国家的救助款就没人要了。”我俏皮地吐吐舌头。
(来凤中学 黄诗涵 指导教师 卢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