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夏发强:昔日“懒汉”变“能人”
4月4日上午,空气中带着些许凉意,下过雨的村道愈发泥泞,贫困户夏发强骑着三轮车,载着儿子,行驶在这条路上。“穿过这段烂路,迈上新的台阶,以后的路就越来越好走了。”
危房重建点燃希望
家住健龙镇弥勒村4组的夏发强很“出名”,“出了名的懒,懒起头发都不晓得剪”“庄稼靠天收,粮食还没草长得高”“每回上完班就去打麻将,屋头啥子事都打甩手”……这些话语皆是周围群众对他的“评价”。对于家人的谈心和周围群众的鄙夷神色,浑浑噩噩的夏发强不以为意。“我这辈子是没得盼头了,过一天算一天。”
2017年,通过精准识别,夏发强一家被纳入建卡贫困户。“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命中认贫。一代贫不能代代贫,没有志向就摆脱不了贫困。”帮扶人苦口婆心的开导撬开了夏发强的心防。
2018年8月,夏发强家的住房完成了D级危房的重建。看着眼前的新房,夏发强对生活点燃了新希望。
贷款养鸭遇到“梗阻”
为了改变当前的生活,夏发强琢磨起发展路子。恰好在这个时候,健龙镇扶贫办的工作人员给他带来了惊喜。“通过申请产业发展贷款资助,发展养殖,是一条走得通的路子。你决定要做,就不能懒散下去了。”帮扶干部的话点燃了夏发强的斗志。“有这么一个机会,我必须得抓住。”用这笔钱,夏发强买来了200多只鸭子,走上了自己的脱贫路。
每天早上六点,夏发强和妻子准时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给鸭子添食。喂完食后,夏发强便拿着长长的竹竿将200多只鸭子赶往不远处的田间。繁忙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看着鸭子一天天长大,夏发强心里乐滋滋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鸭子莫名地患上了病,接二连三地死去。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没有养殖经验的夏发强四处“求医”,最后从江津买回鸭药,鸭子的病态才慢慢好转。2019年7月,夏发强的鸭子终于达到了出栏标准。可正巧遇到生猪疫情的发生,鸭子的售价比往常低了很多,一轮养鸭后,夏发强损失了一万多元。想着几个月的时间不仅没能挣到钱,还扩大了还款的缺口,夏发强整天愁云满面,内心开始动摇起来。
肉兔养殖重拾信心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健龙镇扶贫办工作人员给他带来了好消息。因夏发强是建卡贫困户,政府给予他5000元的产业发展资金。与此同时,因其养鸭规模达到200只,政府额外给予他1000元的养殖业奖补。随访期间,帮扶干部鄢玮同夏发强交心谈心,夏发强再次看到了希望!
正在这个时候,夏发强看到了隔壁村贫困户魏德惠依靠养兔脱贫致富的新闻,夏发强决定去向魏德惠“拜师学艺”。
两口子买来了16只种兔,每天割兔草、喂兔食、做清洁,便成了夫妇的“二人转”生活。
后来,兔子迎来产崽期,一想到之前的付出即将兑现成果,这可把夫妻俩乐坏了。可令他们惊愕的是,产下的兔崽却没有生命体征。见此情况,夏发强赶紧骑着电动三轮车出门“搬救兵”。
“你的兔崽是被冻死的。这几天下雨温度本来就低,更何况是在晚上。兔子产崽前是有征兆的。一般来说,在产崽头两天,种兔会拔胸毛、衔草,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了。”魏德惠查看后,仔细指导夏发强注意事项。
回到家后,夏发强便开始密切注视种兔的行为。“如果种兔在白天产了崽,我便把种兔和兔崽一同放到自制的保温箱中。要是兔子在白天未产崽,到了晚上,我就会找来大箩筐放到自己的卧室,然后用旧衣服把筐内的四周填好,把种兔放进筐内。这样不但可以及时观察到小兔是否出生,而且还可以看一下电视,自己没有这么累。”夏发强讲述着他的经验,脸上露出了满足的微笑。
回顾夏发强的脱贫经历,虽然一波三折,却让他觉得累并快乐着。“今年第一批肉兔大约在5月出栏,按照现在的行情,到时候预计能卖4000元左右。我还准备多买鹅和鸡,到时候鹅蛋可以卖钱,鸡可以卖肉,那两万元的贷款很快就能还上了。”夏发强一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养殖计划,一边看着圈舍里面的鸡鹅。此刻,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光亮,透露着从未有过的自信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