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冯俊明: 让人才留得住 心扎得下根
“我觉得细胞偏大、分布过于均匀,怀疑有其他淋巴瘤。”“可以做一个TCR基因重排……”9月2日,记者刚走进区人民医院病理科办公室,就听到阵阵热烈的讨论声。原来,医生们正在对最近接触的疑难病例进行讨论研究,并提出各自见解和疑问。
“我们通过不定期开展病例讨论,让年轻医生开拓思路,对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业务水平也能随之提高,这也正是我们医院人才培养机制之一。”区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兼病理科主任冯俊明说道。
近年来,区人民医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借助区委、区政府组织的“百名博士璧山行”等活动,持续加大引才育才用才力度,多措并举提升人才素能,打造人才高地,医学博士(后)增至30人,硕士研究生增至218名,并有高级职称15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
优秀人才带动学科快速发展,该院已有临床学科35个、医技科室10个,每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近100项,实现了百姓能就地看病、大病不出区的目标,品牌影响力日益凸显。
冯俊明便是区人民医院2017年底引进的高端医疗人才。作为一名“新璧山人”,他深刻地感受到了近两年璧山日新月异的变化,就人才引进和培养规划方面,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面对璧山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用勇立潮头的决心迎接新机遇的到来。而医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人才培养周期长、成长慢,因此人才梯队的建立至关重要。”冯俊明表示,医院既要引进更多急需紧缺人才,又要充分稳定、利用现有人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保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从人才引进方面而言,医院要从薄弱环节入手,围绕发展需要,理清人才需求、划定人才类型,在政策这棵“梧桐树”上“浇水施肥”,积极探索建立柔性引才机制,通过设立编制、顾问指导、退休返聘、团队入驻等多种形式,为璧山引来更多“金凤凰”,驶上引智“快车道”。
欲“求”人才,关键在“用”。人才来了,医院要为他们搭建平台,优化整合人才工作职能,完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育才整体“合力”,为各类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营造良好氛围,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其中,让成熟型的高层次人才发挥所长,作为“领头羊”带动一个学科的发展。年轻医生则要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通过“分责任”“压担子”等举措,促进其逐步成长为事业的“领头雁”。
由外引进人才固然重要,而内部培养可造就之才亦是必不可少。医院还要聚焦“岗位·责任·能力”,常态化开展能力提升大比武大练兵,健全员工成长成才激励机制,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
不仅如此,按照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规划,定期开展“三基三严”等培训考核,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优秀骨干赴国内外一流学府、一流医院进修,邀请专家学者来璧授课、教学查房,切实提升大家的临床以及业务方面的能力,从而带动科室团队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唯有尊重人才的培育和成长的规律,让识才、爱才、用才的空气充盈璧山大地,产生“近者悦、远者来”的效应,才能为璧山新时代发展打造一支高质量创新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