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菜市场 浓浓民生情 ——璧山区农贸市场建设改造跑出“加速度”
农贸小市场,民生大工程。农贸市场一头连着田间“菜园”,一头连着市民“餐桌”,良好的市场环境、舒适的购物体验、优质的产品质量,关系着城乡群众的日常生活和一日三餐,也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区文明水平。
2021年,我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农贸市场智慧化建设、改造”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通过合理规划布局、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等多项措施,实现了农贸市场经营环境“超市化”、基础建设“标准化”、营销方式“智能化”、运营管理“规范化”和食品安全“放心化”。
经营环境“超市化”
基础建设“标准化”
12月13日,走进绿岛新天地农贸市场,宽敞明亮的购物环境、规范有序的摊位设置让人眼前一亮。蔬菜、鲜肉、禽蛋、土杂等各类货品整齐地摆放在摊位上,等待市民选购。下午4时许,虽然市场内买菜的群众多,但市场内外秩序井然。
“市场整治后,环境提升非常多,特别是以前占道经营的乱象没有了,路不堵了,来买菜舒心多了。”在市场内买菜的居民黄女士说。
绿岛新天地农贸市场只是我区改造升级农贸市场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我区按照提升硬件设施、治理顽疾、强化管理等方式,对部分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一方面,坚决制止市场外占道经营、乱设摊点行为,取缔马路市场;另一方面,本着人性化服务、长效化管理原则,对自产自销菜农进行文明劝导,耐心教育,疏导他们进入农贸市场内规范经营,确保了农贸市场内外秩序井然、干净整洁。
目前,绿岛新天地农贸市场已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农超融合超市已建成投用,天佑绿岛农贸市场、北街农贸市场正在升级改造中,预计年底全部完成。
营销方式“智能化”
食品安全“放心化”
12月14日上午10时许,正值鸡冠石智慧农贸市场的交易高峰期,但市场内却没有凌乱的感觉。以绿色为装修主调的营业大厅宽敞明亮,蔬菜、粮油、水果、海鲜水产、家禽肉等区域划分明确,种类齐全、整洁有序,摊主们热情招呼着过往的顾客,一改人们眼中传统农贸市场喧嚣嘈杂和脏乱差的印象。
记者注意到,每家摊位上方都悬挂着一个电子屏幕,显示该摊位商户的个人信息识别码、营业执照、今日食品单价及移动支付二维码等信息,右上角位置还增设了一个客户评分栏,顾客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实现手机支付,还能对经营户的服务质量和商品品质进行评价。
“顾客对服务满意不满意,产品新不新鲜,都可以通过这个评价系统进行整体评价。”该农贸市场相关负责人罗伟介绍,各摊位还配备了统一的智慧溯源电子秤,只要选好商品往秤上一放,商品名称、价格和重量就在显示屏上逐一列出,随后一张有追溯代码的票据自动打出。市民可扫描小票上的两个二维码,迅速查看该食品的溯源信息及摊位信息,解决了市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及缺斤少两问题。
据区商务委负责人介绍,未来,我区还将采取“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验收”的标准,逐步对城区农贸市场外部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加快远程信用管理系统应用及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提高农贸市场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市民营造更舒适便捷的购菜环境。
农超融合“社区化”
市民购物“便捷化”
日前,璧泉街道鸥鹏御府小区新增了一家便民超市——谊品生鲜超市,小区居民不出百步就能在自家门口买到新鲜蔬菜。超市内蔬菜、水果、调味料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全新上架的新鲜蔬果摊位前,吸引不少市民选购。
“生鲜超市品种多,价格公道,购物也十分方便,我们都很欢迎超市入驻。”家住附近的汤女士说。
近年来,区商务委积极引导发展社区商业,进一步方便群众购物,推进大型连锁超市、生鲜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等向社区延伸,在离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相对较远的居民区建设连锁农超融合超市。目前已经成功引进谊品生鲜、最佳搭档生鲜超市、多乐拾多生鲜超市,均已开业运营。
饭碗虽小,盛着民意;菜篮虽小,连着民心。接下来,我区将全力推进农贸市场智慧化建设、改造工作,确保此项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以实干实绩助推璧山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