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创新引领发展 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日期:2022-01-24

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五年,璧山科技创新将向更高的山巅攀登。

刚刚结束的区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区“两会”提出,要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创新元素、创新团队、创新资本云集互动,科创企业、科创成果蓬勃涌现,成为重庆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策源地。

任务非常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区委书记秦文敏在党代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要落实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加快建设“科技璧山、创新璧山”,在更广范围集聚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活力,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开局 起势

科技创新成为新名片

岁末年初,在东林大道3栋外观普通的大楼内,有潜心研发的科研团队、有对接项目的招商人员、有装修厂房的施工队伍……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里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创新生态社区,目前一期13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入驻创新团队50余家,孵化落地高科技企业21家,孵化专利技术等科技成果252项,该社区是璧山创新发展的一抹亮色。无独有偶,与之相呼应的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在Micro LED显示领域完成900余项专利申请,被认定为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总院研发出的“刀片电池”成为全球领先成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现从“后发跟跑”到“先发引领”的起局和突破,关键在于抓住并用好创新这个“牛鼻子”。过去五年,璧山坚定不移“优生态、建平台、聚人才、兴产业”,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开局起势,大学城西区、创新生态社区应运而生,“总部基地+研究院+产业园”“研究院+产业园+基金”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重庆中医药学院开工建设,“科技璧山、创新璧山”成为新名片。

数据无言,却最具说服力。五年来,璧山科技型企业由120家增至1417家,高新技术企业从71家增至301家、跃居全市第5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51件。评选“璧山英才”“企业创新型人才”“璧山工匠”193名,人才总量突破8.5万人。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

登高 谋划

只为科技创新名片更加响亮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才更可期。作为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五新”样板之一的科技创新新高地,如何来进行打造,区“三会”精心谋划了前行路径。具体来看:

建好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突出“五个科学”“五个科技”,强化与其他片区联动协同发展,促进璧山片区率先起势成型。突出“高”和“新”,优化高新区功能布局,提升园区承载能力,规划建设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专精特新”产业园、中小企业家园等特色产业园,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推动高新区扩容至50平方公里,成为一座科技新城。高标准建设曙光湖“智慧之眼”片区,围绕“五聚集一配套”定位,打造“科学之家、创新之城”,争取“一年起步、三年成型、五年建成”。

大力发展研究院经济。坚持以产业化为导向、以资本团队为主导,健全研究院管理服务体系,筹组科技创新中心,引进集聚知名高校高端科研机构、一流科创团队。深化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授权经营改革,强化龙头引领作用、拓展服务职能,成为全区研究院的“孵化园、服务站”。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做大做强专业技术研究院,支持企业组建独立法人研究院,争创2个国家级、50个市级创新平台。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投用。培育一批孵化器、众创空间,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开展“卡脖子”技术“揭榜挂帅”,支持企业采取“技术并购+自主研发”等方式提升综合创新能力,靶向突破半导体芯片等领域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加大企业研发奖补力度,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向应用基础研究的合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每年新增专利1500件以上。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强化政策支撑,发挥支持科技创新“1+7”政策文件效能,全力争取重庆海关支持科技创新进口关税优惠政策试点落地,出台重点创新企业“一事一议”人才支持政策,用好创新券支持企业购买科创服务。营造创新浓厚氛围,引进设立各类创新联盟,开展论坛、峰会、路演、赛事等创新活动。加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引导资本流向科创项目,构建涵盖种子、天使、股权投资和产业引导基金在内的基金集群,争取科创板上市企业实现零突破。规范科创项目投资决策程序,提高尽职调查水平,严把项目合规性、可行性、经济性审查关口。

落子 实干

科技之家创新之城令人期待

路径已经格外清晰,唯有实干方能铸就辉煌。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进行了精准落子,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争创更大奇迹。

在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建设方面,聚焦科学主题“铸魂”,优化科创空间和资源要素布局,编制科技产业图谱,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面向未来发展“铸城”,全面启动曙光湖片区开发,力争“智慧之眼”项目启动建设,快速聚集总部经济、研究院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资本、高端人才,打造“科学之家、创新之城”。联动全域创新“赋能”,秉持“一体化”理念,在科技、产业、人才等方面加强与科学城核心区及其他片区交流合作,提升联动发展融合度。

大力培育创新平台和主体方面,打造一批创新“领头羊”和中坚力量,支持中科曙光先进数据中心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支持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建设无线输能大型综合实验平台,支持企业开展“卡脖子”技术“揭榜挂帅”,靶向突破高性能集成电路、高端芯片等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创建国家级孵化载体2家,引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5家,在孵团队达到500个,孵化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增科技型企业250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新增市级创新平台25个以上,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5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提高到3.3%。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大力发展以院强研、以院引智、以院孵企、以院兴产的研究院经济,强化与“双一流”高校和大院大所科技合作,支持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发展,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投入运营,新增独立法人研究院5个。抓住全市构建“总院+分院”“母基金+子基金”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体系契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建设总院,成为研究院的“孵化园、服务站”,科技成果转化30个以上,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方面,办好“双高”赛、创新创业大赛、院士专家璧山行等活动,打造高端创新活动品牌。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容错纠错机制,成立国有企业高科技高风险投资项目风险补偿资金池。设立科技创新产业基金,发挥好种子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作用,为更多科技型企业金融赋能。继续实施“璧山英才”“企业创新型人才”“璧山工匠”评选,推行人才工作“一企一策”“一产一策”,引进高层次人才600人以上。启动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建设璧山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引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5个,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