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璧山如何深入打造“公园之城”这张名片?

日期:2022-06-14

近年来,璧山区在擦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片的工作上,下了哪些功夫?

璧山区生态环境局:璧山区于2017年9月成为全国首批、重庆市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功后,璧山区坚持班子不撤、机制不变、力度不减,长期设立生态办,每年分解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并纳入重点考核,区领导每周调度工作,不断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持续加大环境质量改善力度。

严格落实镇街财力扣减机制,凡镇街违规引进污染企业或出现新增污染源,发现1例扣减该镇街当年1%财力,倒逼镇街严格履行生态环保职责。

明确“约谈”和“晒工作”制度,每月水质和生态河长工作考核最后一名的单位,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手写书面检讨,年终结果与各部门、镇街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挂钩。

推进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与江津、永川签订璧南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区内“三河”设置镇街交界断面和水质目标,根据水质达标情况每月对各镇街实行奖惩,增强水质改善内生动力。

探索大气污染生态补偿机制,根据空气质量数据排名、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大气污染企业数量、总量减排成效等多个方面,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推动大气污染治理。

璧山区是如何深入打造“公园之城”这张名片的?

璧山区生态环境局:璧山区公园绿地星罗棋布,“山水交融、百园千姿”的公园城市品牌塑造成型。

一是推进城中建园。建成秀湖公园、观音塘湿地公园、枫香湖儿童公园等35个城市公园,提升社区公园23个,设有配套停车场21个,推动实现“市民15分钟通勤半径可达公园广场”;完善“轨道+公交+慢行+步行”系统,全球首条“云巴”示范线串联7个大型城市公园。

二是营造城市风貌。构建“秀湖—御湖—东岳公园”“观音塘—枫香湖—古道湾公园”“璧南河城区滨河两岸”三大水系绿廊,公园水系景观建设不断完善,绿树成荫、水网密布、洁净规范的“小而美”城市风貌跃然纸上。

三是提升园林绿化。人均28平方米的公园绿化面积大大高于国家标准,城市绿化用地面积占比达15%以上领先于渝西其他区县,在实际效果和数据指标上均佐证了璧山以园兴城的成效。

璧山区在精准防控大气污染工作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璧山区生态环境局:璧山区在大气污染精准防控上下功夫,在严格落实常规管控措施基础上,不断尝试新方法、新路径。

一是实施大气污染精细化管控。印发实施大气污染精准防控工作方案,根据大气污染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程度,将全区划定为红色控制区域、黄色控制区域、重点控制区域及一般控制区域,分类落实管控措施。聚焦影响璧山区空气环境质量的PM2.5和O3污染,不断深化分区域、分时段、分层级、分行业精准防控措施。

二是实施大气污染精准监管综合服务项目。利用大气PM2.5在线源解析系统、VOCs走航技术、臭氧源解析、NOx来源解析、VOCs在线监测等核心技术,结合空气六参数走航、激光雷达、卫星遥感、无人机等一体化监测技术手段,配合现场人工巡查服务等方式,精准分析璧山区大气污染成因、来源、迁移规律等,形成“找问题、找原因、开药方、做评估”的闭环技术支撑服务体系。

三是加快企业大气污染规范整治。集中力量分阶段开展奥康片区146家制鞋企业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综合考虑大气污染防治紧迫性、企业基础设施、承受能力等因素,按照“先急后缓”的工作原则,重点先行开展大气红色管控区域企业、自有厂房企业、规上企业、有整改意愿企业整治工作,逐步实现全面、纵深推进。

四是强化临界天污染精准应对。在临界天(AQI为80~110)全面加强污染应对,通过督促重点行业错峰生产、超低排放,强化重点区域工业企业、建筑工地督查力度,提高重点道路清扫保洁频次等措施,全力争抢每一个蓝天。

璧山区在科学防治水污染工作上下了哪些功夫?

璧山区生态环境局:璧山区聚焦水污染治理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注重科技支撑,强化整治监管,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一是智慧河长实现“智管”。开发“智慧河长”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动态掌握国考断面、市考断面等95个监测断面水质情况,建立完善4大类21小类污染源台账,每月定期更新,以详实数据为研判和考核提供支撑,开启监管治污新模式。

二是囤水田有力截污。将囤水田建设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和河长制工作考核,在璧南河、梅江河、璧北河流域一定范围内,扩容整治囤水田1.6万余亩,建立生态缓冲区,吸附分解氨氮、总磷,有力推进截污治污。

三是清水养鱼提升水质。全域取消肥水养鱼,按技术标准发展“清水养鱼”2.63万余亩,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四是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完成42个污水处理厂(站)升级改造工程并正常运行,新建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的日污水处理量达10万余吨,占全区每日污水处理量的90%以上。新建农村居民聚居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5套,基本消除农村生活污水溢流现象。分3批次改造和修建排水管网600余公里,基本实现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污水应收尽收。

五是加强涉水企业监管。持续开展污水偷排直排乱排整治行动,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三河流域排查,2020年至今共查处涉水案件22件,通过媒体进行曝光。重点涉水排污单位安装在线数据监测设备并联网市生态环境局,水量较大、接入市政管网排水单位安装在线数据监测和视频监控并接入区生态环境局环保物联网,农村地区涉水未进管网企业安装视频监控并接入智慧河长系统,实时监控涉水企业污水排放指标,严防企业偷排直排乱排。

璧山区正在建设“无废城市”,在这项工作上,璧山区生态环境局采取了哪些措施?

璧山区生态环境局:“无废城市”建设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转型、推动生活品质提升。自2021年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以来,璧山区成立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区长任组长,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一是创新构建一般工业固废收运处置体系,提高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公开招募第三方单位对辖区一般工业固废进行收运处置,在璧泉街道和青杠街道建立一般工业固废收集贮存点并投入使用,指导冀东水泥公司建设水泥窑资源化利用固体废物项目,处理能力为14.5万吨/年。积极开发“固废云”系统,综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对一般工业固废各环节进行全过程覆盖的信息化管理和监控,做到企业、监管部门、执法部门之间互联互通。

二是实施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助推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创建“绿色工厂”12家,其中国家级3家、市级9家,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71个,建成智能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13个,9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参与智能化评测,参评率达46.5%。

三是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推进“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在全区城市建成区内75%的街道和80%以上的行政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建成投用生活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79个,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2个,推动源头减量、分类和收运。全面推广无废理念,积极打造“无废商场(商超)”“无废饭店”“无废机关”“无废小区”“无废公园”“无废学校”“无废景区”等七类“无废城市细胞”,预计今年将完成建设19个区级“无废城市细胞”,构建全民共建共享体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