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力璧山绘就高水平现代化人民城市新图景
城市是人民生活的家园,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载体。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纵深推进、重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的关键阶段,9月12日,璧山区委十五届十次全会召开,锚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璧山”目标,既是对市委“推动渝西地区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部署的坚决落实,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理念的生动践行。全区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筹推进城市发展、服务、安全、治理现代化,深化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绘就高水平现代化人民城市新图景。
回顾发展历程,璧山已为“活力”答卷打下坚实基础。自“撤县设区”以来,璧山经济总量历史性突破“双千亿”大关,先进制造业集群逐步成型,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数量迈进全市第一梯队,创新动能持续澎湃;璧南河获评“全国首批最美家乡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位居全市前列,生态底色愈发鲜明;中医药高等院校落地、“三甲”医院扩容,民生福祉不断升级。这份成绩单,既是璧山干部群众拼劲闯劲韧劲的生动写照,更为建设活力璧山筑牢了根基。
但我们也应清醒看到,璧山城市发展仍面临“成长的烦恼”。城市发展能级不高,经济体量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处于中等水平,新质生产力培育尚需加力;城市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城市路网体系有待优化,存量商业综合体能级不高,公共服务资源城乡分布不均;城市规建运治整体统筹效能不高,城市物联感知系统接入、运行质效不佳,文明城区创建仍有差距;城市治理的理念方法还需提升完善。这些深层次矛盾,既是璧山必须跨越的“关口”,更是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的“突破口”。
破解发展难题,建设活力璧山,需锚定关键领域精准发力。要以“空间新格局”拓展发展新维度,统筹推进“北延、南进、西拓、东融、中优”布局,向北打造“农文旅、产加销”城乡融合示范片区。向南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临空经济示范片区,向西打造城市空间产业重要拓展区,向东加快与中心城区同城化。中心片区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要以“产创融合”激活内生新动能,迭代升级“231”现代制造业集群,前瞻布局生物制造、AI及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让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要以“数智赋能”探索治理新路径,完善城市感知网络,推进AI在规划、建设、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加快形成数据驱动、AI赋能的城市工作新生态,让城市更聪明、更宜居。
民生是城市发展的“指南针”,文明是城市的“精气神”。建设活力璧山,既要通过城市更新改造危旧房、老旧小区、老旧厂区、城中村,构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补齐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短板,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也要深挖古道文化、状元文化等资源,打造文旅新场景,弘扬“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推动“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转变。同时,要厚植生态优势绿色本底,继续减污、降碳、扩绿,让城市绽放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要守住安全底线,健全城市安全保障体系,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让城市既有“烟火气”,更有“安全感”。
城市工作根本在党的领导,关键在人。建设活力璧山,要强化统筹协调,把抓党建带全局融入城市工作各环节;要锻造过硬队伍,推动党员干部提升建设、运营、治理、服务能力,培育高素质专业人才;要深化作风建设,弘扬实干担当,杜绝“面子工程”“新形象工程”。从而确保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一贯到底。
“黛山秀湖 活力璧山”的城市名片,承载着璧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璧山正处于同城化发展、能级跃升的关键期,全区上下要以“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精气神,切实贯彻落实好此次全会的各项部署,将“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璧山”从蓝图变为现实,为重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提供“璧山经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璧山力量”。